趙蘭軍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當生活不如意的時候,聽到許巍的這首歌,也許我們心里會有短暫的安慰,也許我們會暫停心中的抱怨,繼續堅持幻想著自己能像詩人一樣享受著閑云野鶴的愜意生活,可是這短暫的時光過后,接踵而至的還是糟糕的心情和繁雜的瑣事。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邊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一邊卻不得不向生活低頭,讓步妥協。在遭遇挫折和困難的時候,我們學會了自我催眠,跨過去就是一片廣闊的草原可以任我們馳騁,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抱著對遠方的期待和憧憬去渡過眼前的難關,然而事實上,很多人還未看到遠方的田野,就已在半路上累的氣喘吁吁,這時候會發現自己最想要的不過是一杯清涼的水和一張舒適的床。生活的艱辛迫使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信仰,不得不向生活低頭,最初的躊躇滿志,最終還是被生活的茍且所牽絆。
電影《后悔無期》中的蘇米曾說:聽了那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確實如此,每個人從小到大聽過的道理無數,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好好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組建一個好家庭,安穩地度過一生,這往往是大人們在我們小的時候灌輸的所謂意義上的詩和遠方的田野。
但是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們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沒有人告訴我們找工作有多不易,沒有人向我們提起一個人在外會有多心酸,沒有人說過生活有多么艱難。所以我們一直生活在對遠方田野的期待中,卻沒有做好準備去面對即將來臨的生活的茍且,才會演變成我們一邊成長,一邊被各種事情折騰得手忙腳亂。

可是回過頭來想一下,生活本來就是由無數的瑣事所組成的,詩和田野都在遠方,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找到它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過好現在,眼前的茍且固然可恨,但卻是真實存在的,遠方的詩和田野可以是向前的動力,卻不是我們逃避現實的理由。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應該勇敢而樂觀地去面對生活的茍且,愿所有的一切都能讓我們有堅持下去的勇氣,愿歲月的流逝能讓我們只長年紀不長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