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靜 楊璐
【摘要】高中物理教學中,以實驗為基礎,重視手與腦的結合,盡量多一次實驗,多一點時間,讓學生在實驗中提高動手能力;多一次思考,多一次探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一次實踐,讓學生體驗物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物理生活化,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成績。
【關鍵詞】實驗能力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實踐 生活化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而物理實驗對于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論及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我通過“盡量多一次”,讓學生獲取實驗教學的最佳效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素質和物理水平。
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是學習者自己的活動,把這一原則應用于教學過程,就應該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索,通過活動及其協調,逐步形成、發展和豐富自己的認知結構。物理實驗教學作為一種基本活動形式,應當努力通過動手做的實踐活動,突出實驗教學的實踐性。演示實驗在物理實驗中占有“絕對多數”的比例。而這些演示實驗習慣上都是由教師在講臺上給學生看,學生通常沒有動手的機會。由此導致學生動手機會顯著偏少,動手能力普遍不高。因而想方設法將演示實驗擴展為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把演示實驗通過改進、改組等方法適合學生自己去實驗。如將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合作實驗或共同實驗,創造條件將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或者家庭實驗等。增加實驗時間。將主要在課上實驗的時間向課外延伸。由于課外活動的時間比較充裕,形式上可靈活多樣,并照顧到學生興趣愛好等特點,有針對性,通過實驗操作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結合教材中安排的小制作、小實驗,讓學生課外去做,然后同學間相互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主的氣氛中積極動手,動腦。
由于物理實驗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為前提的一個綜合學習過程,因而必須通過有效的刺激,去強化實驗教學的啟發性,努力使實驗過程中出現實驗現象或實驗結果能夠激勵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物理實驗對被動接受間接經驗為主的學生來說,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加上物理實驗本身就具有較強的啟發性,新穎有趣、意想不到的現象會吸引和誘導學生在進行認真操作、觀察的同時,積極去“深省”和“回味”。但學生實驗中有一大部分是測量性和驗證性的實驗,為了防止學生在實驗中會懶于思考或不求甚解,滿足于簡單的機械的操作傾向,需要教師在增強實驗過程的啟發方面多動腦筋。教學的過程就是教無疑者有疑,教有疑者無疑的過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設疑,造就強烈的問題情境,進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積極的探索活動,促進手腦結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強化實驗教學的探索性,要鼓勵學生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和猜想,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大有益處的,牛頓正是根據蘋果落地現象猜想到,進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在預測和猜想基礎上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再用實驗去驗證,這樣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有積極作用的。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覺得無力乏味,因為物理不能給自身帶來實際用處,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物理學科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出現的現象,并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通過把物理知識和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并取得一定實效,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對這些現象的興趣,進而發現其中的奧秘,擁有一定的成就感。這樣一方面學生會認為自己學到的知識能夠幫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進而更加努力的學習。另外學生因為在自身實踐中檢驗了學習的成果,可以加深自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為進一步的學習物理知識甚至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打開了方便之門。例如,通過在電學課上教師對電路原理的介紹,學生接觸了“樓道燈”“感應燈”原理,了解這兩種電路原理的設計,這就解決了在農村家庭中院子外安裝門燈的難題。由于一個開關控制一盞燈,需要在人走之前把燈熄滅,這樣就只能摸黑走進院子,造成很大的不方便。利用這個原理,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只要對家庭的門燈進行一定的改造,就能在人走之后再將燈熄滅。這樣一個從理論知識到實際應用的課程不僅是學生所感興趣的,更是學生家長鼓勵推薦的學習過程。這樣自己的學習成果得到實踐的證明,家人的認可,自然也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物理實驗貫穿于全部的物理教學過程,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提升物理實驗水平,提高物理教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