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乘
編者按:近年來,杯賽之風如火如荼,形成了杯賽成績影響學生升學的評價體系,在小升初、初升高的自主招生中尤為明顯。一方面,這是素質教育的倒退;另一方面,杯賽監管不到位縱容了權力尋租、試題答案外泄等違法違規現象頻出。在這種背景下,禁賽之風在2017年真正襲來。數地職能部門或明令出文或重拳出手,要求杯賽“停辦”。一時間,素質教育如沐春風。但“禁賽令”只是一小步,接踵而來的難題是在名校選拔中,誰代替杯賽考量評價學生素質?這亟待主管部門拿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疏堵結合,真正還廣大學子一個科學、公平、公正的優升之路。
杯賽,亦稱“錦標賽”,系由各類機構主辦的競賽活動的總稱。映射于教育升學,即語、數、外、化、物等課程的課外知識競賽。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北上廣深等地各類杯賽已逾百種。如圖所示,知名的數學競賽已不勝枚舉。以“北京小升初”為例,有俗稱的“5大杯”,分別是華杯賽、希望杯、迎春杯、美國數學大聯盟、走美杯(數學,全稱: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再以“上海小升初”為例,有俗稱的“7大杯”,分別是亞太杯、中環杯、小機靈杯、希望杯、走美杯、春雷杯(語文作文)、全能五星(英語)。另據《工人日報》報道,武漢在2017年3月至4月陸續舉行奧數、英語、作文等各類杯賽,合計多達16項。據此,杯賽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這或許印證了許多家長所說的“手中有證,心里才不慌”。
之所以杯賽會被如此重視,呈現高燒過熱的跡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在升學錄取中,多數優質的公辦校、民辦校、私立校(即所謂“名?!保┚鶎ⅰ氨惓煽儭币曌骱Y選生源的重要依據。據《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對“已取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全國一、二、三等獎者”將給予酌情加分。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在其自主招生簡章中亦對杯賽成績優異者給予優先考慮。以“北京大學”為例。根據2017年3月16日在北京大學官網公布的《北京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簡章》,申請報考者若在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的,將被優先考慮。由此可見,隨著名校自主招生比例的增加,“面試筆試結果”是錄取的基礎項,而“各類杯賽證書”則成了錄取的加分項。通過杯賽證書增加升學砝碼,拿到名校升學選拔的機會,已成為眾多渴求名校橄欖枝家長們的不二選擇!
但在火爆背后,部分杯賽被曝試題答案外泄、權力尋租、產業鏈亂象、收費不合理等情形。久而久之,杯賽設立的初衷漸漸被人為扭曲。正如成都為明學校招生處主任龔紹富所言,“競賽的初衷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搭建平臺。但如今,比賽的公平公正性沒得到完全保證,杯賽衍生的各種學習資料的購買、報名費、培訓費,不僅產生了各種利益鏈條,亦加重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以“上?!睘槔?。小五班、初二班一度盛行。學生為升入名校、獲取選拔性入學考試的資格,往往會參加與名校有千絲萬縷聯系的補習班。盡管上海市教委自2012年起三令五申禁止舉辦小五班、初二班,但不少培訓機構仍頂風作案,違法違規辦學,其中存在的經濟暴利可見一斑!另據成都市教育局披露的數據,2017年前十個月,成都市已累計查實1503所有照無證類培訓機構、822所無照無證類培訓機構,下達315份整改或者處罰通知,警告141所機構,罰款1.2萬元,責令43所機構作出書面檢討、責令685所機構限期整改(其中143所機構停業整頓)。由此可見:一方面,杯賽成為眾多家長渴求孩子接受更優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杯賽亂象卻造成該渠道的不通不暢。此種雙面性,令學生和家長疲于奔命,卻又無可奈何。
沉疴之下,確實需痛下殺手整治杯賽。于是,“禁賽令”在2017年全面襲來!上海、成都、重慶、江蘇、杭州、廣州、北京等城市接連出手。上海首先高舉禁賽打旗。2017年2月,“小機靈杯”“亞太杯”“中環杯”接連宣布停辦。同年12月,“迎春杯”“走美杯”相繼被要求停辦,市教委亦發文“明令禁止小升初考試以奧數杯賽作為參考”“嚴禁培訓機構針對小學生舉辦各類競賽活動”,對相關違規機構進行了數輪約談。2017年10月23日,江蘇省教育廳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學校管理切實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的意見》,明文叫?!靶W奧數”,學校試卷不準出現奧賽題。同年11月,號稱“成都最大規模數學、語文能力大賽”的聯合杯競賽被取消。據聯合杯活動辦公室統計,2015年、2016年的參賽人數均過萬人次,具有相當廣泛的影響力。同年12月20日,重慶市教委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通知》,嚴禁將奧數等各種競賽成績、獎勵、證書作為“小升初”入學依據……一時間,“禁賽”成為熱搜詞,更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敖惲睢钡男Ч置黠@,家長們得以從“各類競賽”的綁架中“松綁”,獲得了些許喘息,孩子們則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然而,接踵而來的問題是誰來代替“杯賽”考量評價學生?這正折射出當前教育改革的最大痛點!
顯而易見,整頓杯賽是十分必要的,叫停杯賽也是一劑有效的鎮靜劑。然而,禁賽令只是將原本亂象的杯賽偃旗息鼓,起到立竿見影的降溫作用,卻未深入骨髓地解決學生評價體系的難題。正如清華大學教授魯白所言,“高中教育的全部導向是考大學,這必然影響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教育導向。改革高考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改革中國教育制度。而要改革高考制度,首先就得改革單靠分數選拔學生的評價標準,賦予高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形成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和選拔體系”。如果不能在學生評價體系上“大膽而審慎地動刀”,諸如禁賽令、嚴打培訓機構、頻繁通報違規招生的名校,充其量只是“隔靴搔癢”,談不上治標,更別提治本!
可嘆可惜的是,名校的自主招生之路走得并不順暢,暗箱操作、權錢交易、弄虛作假、信息公開不透明等問題屢見報端,不少家長更揚言“名校條子生”太多,教育反腐迫在眉睫。筆者以為,反腐固然重要,但說到底,仍然是教育資源的不平衡,總得有一套游戲規則來篩選符合要求的學生來接受最優質的教育。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杯賽不是升學的唯一砝碼,但卻是目前被家長們認為相對公平的選拔方式。從這個意義上,杯賽熱背后,仍然是“擇校熱”。如果有其他公平的砝碼,家長們又何必自討苦吃呢!據杭州日報報道,奧數成績已然成為杭州優質民辦初中的“敲門磚”,盡管教育部門出文“明令禁止”民辦初中將“招生”與“杯賽成績”掛鉤,但民辦初中招生時家長主動向校方提供孩子各類杯賽的成績卻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科學、公平、公開的學生升學評價體系,這正是科學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們已經形成了以“書面的紙筆測驗”為基本形式的考試與評價方式。大到“杯賽、中考、高考”,小到“學校考試、單元測驗”均是此種方式。正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的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與水平,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與態度。”此種評價思路恰恰契合了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通過多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多元化地評價學生。顯然,我們需要更多模式來考評學生。比如說,學生喜歡美術、愛好體育,甚至擅長更多其他內容,其獲得的成果和榮譽也應當能獲得同樣的贊美和尊重,獲取進入名校的PK機會。因材施教,才能給求學生源打開多渠道發展的大門。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學生源的招錄上,我們看到了分門別類的招生簡章,諸如體育特長生,藝術特長生,普通生等。
另一方面,處于競爭社會之中,我們無法避免競爭,無法避免強弱比較,人為消除競爭無疑是掩耳盜鈴??墒牵绦蛏系墓_顯然是公平競爭的前提?!靶畔⒐_”是目前程序公平最直接的方式。學校招錄學生不應只公開招生簡章、錄取學生結果等信息,更應公開招生錄取的過程性信息,比如面試得分的具體情況、面試老師的組成人員、評分的具體標準,這樣才能在程序上做到真正的公開。再換個思路,也可以在程序上設置障礙,切斷杯賽影響升學評價的路徑。比如說,從2015年開始,“華杯賽”廣州賽區參賽者的成績及獲獎等級,統一在初中招生結束后才公布。這樣一來,民辦初中在招生時即便有心違規,亦無法獲取考生的奧數成績。又比如說,上海最近推出的“公民同招”政策,在2018年將穩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公民辦學校同步招生,讓家長二選一,進一步降溫擇校熱、杯賽熱。
杯賽的停擺僅僅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教育改革是時候動動真格了!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