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全面落實中央要求,既要繼續支持住房租賃企業發展,提高規?;?、集約化和專業化水平,又要著力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規范住房租賃企業以及其他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從而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受政策支持和市場吸引的影響,住房租賃企業在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發展。除從事保障性租賃住房運營管理的專業企業外,不少市場主體通過新建、改建、租賃、購買等方式籌集房源,提供住房租賃服務。根據市場監測機構提供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受到創業投資機構關注的住房租賃企業共有144家,其中成立于2014年至2017年間的企業占比高達65%。經歷快速擴張后,一些企業經營管理的房源數量已超過10萬套(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與此同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先后組建了國有住房租賃企業,承擔了租賃市場發展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功能。
住房租賃企業的快速發展,適應了建立租購并舉住房制度的新時代形勢,為滿足不斷增長的住房租賃需求、提供更加優質的住房租賃服務奠定了市場基礎。但是,也應該全面地看到,住房租賃企業的發展客觀上也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比如,有媒體報道,一家從事托管租房業務的公司在收取大量預付租金后跑路,給140多名業主和承租人帶來了經濟損失。對于類似問題,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防范,不僅會影響到住房租賃行業的有序發展,而且可能會對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以及租購并舉住房制度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調研發現,住房租賃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關問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方面:其一,在簽訂租賃合同環節,可能出現因使用格式合同而使租賃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不對等的現象,可能因限定出租對象而產生歧視某些群體的問題,可能因區域性房源壟斷使得特定區域租金價格大幅上漲,可能將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房源用于出租等。其二,在經營管理環節,可能出現不當使用租賃押金的問題,企業或許因經營不善而卷款跑路,損害業主及承租人等利益相關方的權益,違反消防法等規定造成安全事故,以及其他可能損害權益的情形。其三,在經營方式上,可能出現“以租代售”、非法融資和集資等問題。

列舉問題的目的在于預防,在于促進住房租賃企業規范發展。上述可能出現的問題中,有些與其他行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成原因及機理,有些則與住房租賃行業特點密切相關。同樣,針對上述問題,已有法律法規對其中一些情形加以規范,但也有不少問題尚無明確規范。
當前階段,應針對住房租賃企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重點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強化制度供給,注重建章立制,提出有針對性的舉措,筑牢住房租賃市場的“四梁八柱”,避免無序發展。鼓勵和支持住房租賃企業合法合規經營,不斷改善住房租賃服務品質,切實服務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實現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