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2017年12月20日清晨,在雄安新區白洋淀湖畔旅游東路,一臺名為“蝸小白”的無人駕駛掃路車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道路清掃工作;今年2月8日,一棵“光伏樹”在雄安拔地而立,它并不是一棵普通的樹,而是兼具綠化、發電、景觀、生活、扶貧等多種功能……在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上,“科技力”十足的智慧新區已初現其貌。2018年2月22日,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情況的匯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在這次會上,“智能新區”的概念被首次公開提到。
“智慧城市”概念最早起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指的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當中,以整合信息資源、統籌業務應用系統,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而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經歷了從探索、規范化到如今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階段,雄安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正逢其時,可以在醫療、教育、交通、能源環保、金融等全方位布局,未來可期。
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700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600億。而在2017年11月,由科技部召開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暨重大科技項目啟動會上,公布了首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即依托百度公司建設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設城市大腦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騰訊公司建設醫療影像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而這四大標桿企業無疑都將在推動雄安新區建設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的未來之城的進程中更具引領作用。
2017年9月,騰訊率先在雄安新區注冊成立了分公司,并表示將在金融創新、城市創新、文化創新、產業創新、人才創新等方面打造數字生態共同體。此前,騰訊發布的首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發現早期食管癌的準確率已高達90%)計劃在河北醫科大學,河北醫科大學第一、第三、第四醫院,河北省眼科醫院,邢臺市人民醫院等醫學院和醫療機構落地。同年11月下旬,騰訊公司與雄安新區簽署“金融科技戰略合作協議”,成立騰訊(雄安)金融科技實驗室。該實驗室將基于騰訊云的區塊鏈服務在雄安先行先試,拓展從民生到企業、政府管理的不同場景。未來,騰訊在推動雄安及河北地區的智能建設方面令人期待。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百度無人駕駛系統Apollo將攜手雄安在智能交通領域合作,致力于實現“Apollo+雄安”模式,將雄安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智能出行城市。
阿里云ET城市大腦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統,可以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成為未來城市的基礎設施。
關于智能語音方面的應用,“電子送達系統”、“庭審智能語音識別系統”等,已率先應用于雄安新區三縣法院,大幅提升法院保障新區建設能力。雄安新區還將利用便攜式數字法庭系統,開設水上巡回法庭,實現白洋淀全地域無線數據加密傳輸……
2018年2月1日,河北移動在石家莊召開 NB-IoT(窄帶物聯網)商用發布會,宣布新一代物聯網在全省正式商用。2017年,河北移動已在全省大力推動NB-IoT網絡建設,并在雄安新區完成了NB-IoT“智慧燈桿”、“智慧井蓋”和“智能水表”項目業務上線,引領雄安新區科技創新。
2017年8月底,雄安移動的物聯網智能水表正式上線連通工作,這也是河北省第一塊NB-IoT智能水表。NB-IoT這項技術,可以在智能抄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市政物聯、智能穿戴、交通物流等方面廣泛應用,是智慧雄安建設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2018年,河北移動將繼續規模性開展NB-IoT網絡建設,實現縣城、4A級景區以上的深度覆蓋。
在雄安新區的大數據建設方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都通過高端技術支持,共同發力打造一座基于云計算、數據包圍的智慧新城。
關乎百姓生活,實實在在的變化體現在方方面面,“雄安在線”APP是國內首個打造雄安新區成為智慧城市的平臺,便民信息、行業資訊、社群交流、招商入駐、在線商城等應有盡有,極大地滿足了大眾的多樣需求。
此外,老百姓關心的快遞物流,雄安新區的發展速度也令人矚目。2017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與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將在云計算、大數據、智慧物流、普惠金融和電子商務等領域全力助推雄安新區。而智能物流將是智慧新城建設中的重要一環,當中不僅蘊含機會,如何實現更加低碳、環保、科技、高效的物流模式也考驗著各方的能力和智慧。京東物流云事業部總經理趙斌表示:“未來雄安的智慧物流可以全部實現無人化,無人倉儲、機器人揀選、自動打包、無人配送,變革物流運輸模式……”
如今,刷臉取款已經不是新鮮事,在雄安,同樣少不了這些新科技的身影。
在農行容城支行,在ATM取款機前,按照語音提示,不到一分鐘便可以完成取款,農行雄安分行籌備組組長李軍表示:“中國農業銀行把雄安新區作為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在產品創新、業務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
在中國銀行安新支行,首次引入高智能人機交互機器人,用以打造全新智能銀行、提升客戶體驗。這位新朋友名字叫“甜甜”,不僅可以識別用戶聲音,而且熟知基本的銀行業務,為排隊的客戶增添溫馨。中行雄安新區籌備組副組長杜雅紅介紹,在新區打造“智慧銀行”的過程中,將逐步引入中行最先進的智能設備,匯集中行科技創新最新理念,精準對接新區需求,著力打造新平臺、新產品、新機制的個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務。
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區9號地塊一區造林工程栽下了第一棵樹,標志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工程拉開大幕。而由中國工商銀行開發的區塊鏈資金管理平臺,亦在“千年秀林”項目中順利運行使用。
此外,在2017年7月,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主要職能包括創新投融資模式,構建新區投融資體系;負責新區基礎設施、公用設施建設和特許經營;參與新區重大產業項目開發建設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銀行已與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英國金絲雀碼頭集團共同簽署《關于雄安新區金融科技城項目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建設金融科技城,中英雙方將共同譜寫“黃金時代”金融領域合作新篇章。
自雄安新區設立,當地的發展日新月異,智慧園區落地、現代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發展,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方向更加清晰,每一寸土地都煥發著新技術的能量和生機。在不斷推進智慧雄安的進程中,數據和人才無疑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智慧化”的依據與泉源,也為未來“智慧化”帶來更多暢想和可能。(本文主要內容根據公開報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