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朝

年過七旬的劉女士與老伴李先生是一對結婚接近50年的老夫老妻,幾十年來,他們一直相濡以沫。但是最近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在吃飯的時候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起來。讓女兒覺得不解的是,他們每天無論買菜、散步都會在一起,為什么偏偏要挑吃飯的時候吵架呢?
餐桌是情感宣泄的平臺
究竟為什么夫妻經常會選擇餐桌作為吵架的“主戰場”?選擇餐桌作為吵架的場地,主要是跟傳統中國人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有關。傳統的中國夫妻就算是在一起生活了多年,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會做適當的交流,更莫談相互表達各自的情感。而餐桌往往是夫妻間交談得最多的場地,這就使餐桌成為了宣泄情感的平臺。所以不論是好事、壞事,夫妻倆都喜歡在餐桌上拿出來談論,這就是案例中的劉女士經常跟老伴在吃飯時吵架的原因。
而老年人因為種種原因,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老年人經常性地發脾氣,實際上是心理衰老、性格變異的反映。這些老年人進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漸減弱,自我封閉性增強,遇事固執敏感、急躁易怒,情緒波動大。性格彈性明顯減退,變得固執己見,自信自己經驗,不易接受新鮮事物,以自我為中心,難以正確認識生活現狀。
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長者”、“老者”、“過來人”自居,在生活中處處要設法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威,一旦有誰冒犯了他,傷了他的面子,就會大動肝火,發起脾氣來。劉女士就自認廚藝不錯,所以一聽到老伴批評她的菜就要大發脾氣。
負面情緒影響消化
夫妻在吃飯時吵架非常不利于消化。因為,當人被負面情緒困擾時,心理上會不愿意接納個人所不認同的信息,不想聽到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在生理層面上,身體也會不愿意接納外來物質,而消化吸收正是一種“接納”的行為。在吃飯時吵架,身體會難以正常調動消化系統,使食物不易被消化吸收。所以夫妻在吃飯時吵架,影響到的不僅是彼此的心情,還有雙方的消化功能。
長期處于生氣、內疚、委屈等負面情緒的人,往往會出現上半身虛胖。這類人群可見背部肩胛骨處有浮腫,遠看呈“駝背”狀態,但又不是脂肪堆積。從中醫角度看,這種情況屬于“思傷脾”。
思慮過度會妨礙脾臟的運化功能,因而出現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暈目眩等癥狀。脾臟的運化功能還表現在對食物的運化和對水液的運化兩個方面。當脾臟運化食物的功能減退時,就會出現倦怠、消瘦等氣血生化不足的病變;當脾臟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時,必然會導致水液在體內停聚而產生病理產物,導致水腫。因此,夫妻間出現矛盾,盡量不要選擇在餐桌上解決。
選擇適當方式解決問題
要解決夫妻間的矛盾,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同時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同,這會導致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傷痛點”,而這樣的傷痛點可能在心理咨詢的時候才會被咨詢師識別出來。
例如劉女士和李先生這對夫妻,劉女士就特別受不了李先生對她的任何指導。周日夫妻倆準備去燉一鍋牛肉,劉女士肉燉得老了,坐在一邊的李先生忍不住要去“指點江山”,這讓劉女士覺得非常無法忍受,李先生卻認為自己是在盡心盡力的幫助老伴把廚藝提升,自己沒有任何問題,是老伴太蠻橫。劉女士出嫁前是家里最小的女兒,從小嬌生慣養,聽慣了好言好語,父母哥哥跟她說話都像從朋友的角度給予建議,這樣的家庭風格跟李先生的原生家庭相差很大。
李先生的父親是一位中學教師,從小李先生耳濡目染了父親對于學生的說教,自己也聽了不少父親的家訓,所以非常習慣并且適應了這種說教風格。當夫妻將自小就看習慣的舉動帶入到婚姻生活中就會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雖然磨合了一輩子,但是在生活細節上還是難免齬齷。心理咨詢師解釋給夫妻雙方的時候,雙方這才能理解對方的行為與思考模式,更好地體諒對方進行思想層面上的相處磨合。
在家庭中,每個人都是編劇、導演和演員。自己編出的喜劇,自己導、自己演、自己笑;自己編出的悲劇,自己導、自己演、自己哭。完全怪不著別人。在婚姻這條船上,我們自己就是舵手和艄公,是直達幸福的彼岸,是迂回曲折、上下求索,是半路擱淺,還是翻船落水,都拿捏在自己手上。
如果總是盯著對方的缺點看,越看越厭煩,總是看不慣,從花上挑雜色,從玉上找瑕疵,整天為這點雜色、瑕疵鬧心,鬧著鬧著,這雜色、瑕疵越變越大,最后占據了自己的整個心房,把自己堵得受不了,只好把它拋棄或者把心擠碎,這不是自討苦吃、自作自受、作繭自縛嗎?其實,那朵花還是那朵花,那塊玉還是那塊玉,沒增一分也沒減一分,都是自己的心態在起變化。
當別人犯錯的時候,不要首先想到自己受了怎樣的傷害,有多少的委屈,謀劃著要怎樣的報復。我們要生起一種惻隱心,待人以寬,這樣無論怎樣的矛盾都能得到化解。其實,為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放別人一馬,就不會把自己逼上絕路。
要解決夫妻間的矛盾,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表達方式。同一個問題,選擇一個雙方情緒都處于平靜狀態的時刻來進行溝通,往往比選擇一個處于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刻的效果要好。溝通時,最好選擇一個外界干擾較少的地方,并以訴說個人感受的形式跟對方交流。另外,要用平和的方式來跟老伴探討事情的利弊,讓對方了解你的感受,不能使用帶有攻擊性的語言來評價對方。若夫妻雙方只是懂得相互指責,不從理性的角度了解對方的需要,這樣不但不能解決矛盾,還會加深彼此的誤會,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