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康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已經占據了人們生活的重心。尤其是當下“無錢包時代”的來臨,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賬戶進行支付交易。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離世了,你的微信、qq、支付寶等“網絡遺產”怎么辦?
“網絡遺產”是指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所有的網絡權益和財產,包括賬號、密碼、圖文、音視頻、虛擬貨幣、網上店鋪、游戲裝備等,也稱為數字遺產。根據權利屬性的不同,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個人信息類:即網絡用戶在網絡上所擁有的個人賬號、密碼等信息;二是虛擬財產類;三是數字化財產。
案例一:
繼承母親網店靠公證
張先生的母親生前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網店。多年苦心經營下來,積累了一批老客戶,信譽度和評價都挺好,生意也不錯。張先生的母親生病期間沒精力管淘寶店,張先生就幫著打理這家網店,生意也順風順水。
母親去世后,張先生想繼續經營這家網店,家里其他近親屬也都表示同意。可是,根據淘寶網相關規定,淘寶店鋪需要定期驗證店主的身份信息。由于張先生的母親已經去世,“視頻人臉識別”這道關卡無法驗證。而如果無法驗證,店鋪就會在15個工作日內被淘寶網關閉。
為此,張先生來到余姚市公證處咨詢,怎么才能把母親生前創辦的這家淘寶店鋪過戶到自己名下。
余姚市公證處工作人員表示,張先生如果想把母親生前創辦的淘寶店鋪過戶到自己名下,要先弄清楚淘寶店鋪的法律地位。公證人員表示,首先要看淘寶店鋪是如何創建的。淘寶店鋪是根據用戶與淘寶平臺經營者之間簽訂的服務協議,由用戶在淘寶網上創建的,并進行商品的銷售、購買以及提供服務等經營活動。用戶創建淘寶店鋪的同時獲得了淘寶平臺的賬戶,該賬戶關聯著用戶個人信息及淘寶平臺的商業信息。因此,店鋪轉讓意味著店鋪經營者的賬戶也將一并被轉讓。而根據淘寶服務平臺官方的規定,僅當有法律明文規定、司法裁定或經淘寶同意,并符合淘寶平臺規定的用戶賬戶轉讓流程的情況下,用戶才可以轉讓賬戶及店鋪。
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明確“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條規定,給淘寶店鋪這類網絡虛擬財產一個概括性指引性的規定,明確了虛擬財產屬于民事權利的一種,應當予以保護。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很困難。
公證人員說,淘寶店鋪是虛擬財產,作為繼承標的,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而且店鋪的標的價值不確定,如果走司法裁定這一途徑,過程比較復雜。
最終,公證員建議通過出具聲明和親屬關系公證的方式來處理。張先生出具聲明,表示愿意接受該淘寶店鋪注冊到本人名下,張先生母親的其他所有合法繼承人則以聲明的形式放棄淘寶店鋪的相關權益。余姚市公證處在核實確認相關情況后,為張先生出具了公證書。
隨后,張先生憑這這份公證書向淘寶平臺申請辦理更名手續,目前已經通過審查。等一個月的公示期滿且無異議后,張先生就能成為這家淘寶店鋪的注冊人。
案例二:
網友幫忙找回父親的游戲賬戶
幾年前,寧波的網民小七(化名)順利繼承了他父親的“魔獸世界”網游賬號,不少網友為此點贊。 小七的父親是網絡游戲“魔獸世界”的一名玩家,后因病去世。小七在父親去世后也開始玩“魔獸”,他想追尋父親當年腳步,了解父親在游戲中的故事。但他只知道父親在游戲中一些支離破碎的消息,并不知道父親的賬號。
最后,在游戲公司和眾網友的幫助下,他終于找回了父親當年的賬戶,可以使用父親的賬號再續征程。在該款游戲的《最終用戶許可協議》中規定,網絡游戲公司是游戲賬號及其所有的功能和組成部分的所有人。游戲賬號不得轉讓、購買、出售、贈與或交易。也就是說,雖然小七繼承了賬號,但該賬號及賬號里的數字財產所有權仍為該公司所有,且不允許賬號轉讓、買賣。
國內外幾乎所有的網絡運營商提供的網絡服務協議中都規定,網絡賬號用戶只有使用權,且僅限于用戶自己使用,不能進行轉讓、贈與等處分行為。運營商們大多盡量回避“繼承”這一字眼,僅表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協助用戶“處理”相關事宜。
網絡財產已有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然而,在《繼承法》列舉的遺產類型中并沒有包含網絡虛擬財產。根據《繼承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很多網絡虛擬財產并不屬于可以繼承的財產。比如,有人的網絡賬戶里有幾千元錢,如果意外亡故,家人又不知道這筆錢,那么就很難處理。
《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七條明確“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被法律界視為一大進步。但是如何將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落到實處,僅憑《民法總則》的這條原則性規定遠遠不夠,具體操作起來還比較困難,期待能在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繼承方面出臺更加明確、具體的規定。
網民應盡量養成定期備份網絡賬號信息的習慣,可以將重要網絡賬號及密碼寫入遺囑中。如有必要,可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公證,給虛擬財產保護再加一道“防火墻”。
相關鏈接
英國:11%受訪者將密碼
寫入遺囑
英國某機構對2000名英國成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約1/4的人在網上有價值不低于200英鎊的財產,這些財產的形式可能是視頻、音樂、電子書和照片等。近1/3的調查對象認為,200英鎊這一數額足夠大,應由親人繼承;11%的調查對象已經把密碼寫入遺囑。
美國:為“數字遺產”立法
2014年8月,美國特拉華州眾議院通過了《數字訪問與數字賬號委托訪問法》,法律規定:家庭成員、遺囑執行人以及繼承人在被繼承人死亡后,有權控制被繼承人個人的數字賬戶或社交媒體賬戶。
芬蘭: “數字遺產”可繼承
芬蘭電信管制機構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后,其近親可以繼承其數字遺產。電信運營商有權向繼承人披露管理“數字遺產”所需的相關識別數據,以及用戶名、密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