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基礎支撐的加快完善、產業生態的目漸成熟,物聯網大發展即將到來。
從最古老的農耕,到工業時代的汽車;從能源時代的采礦,到信息時代的智能硬件,都在進行著升級與革命。萬物互聯,發生在身邊的工業革命,正在悄然地改變著各行各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與互聯網、通信網產生于實驗室不同,物聯網產生于市場中,產生在第一線,產生在我們身邊。也許,對你而言它還是一個有點陌生的名詞,但其實相應的產品你已經使用了很久。
當這些存在于農業、城市、交通、醫療、教育、汽車、制造等眾多領域的物聯網應用越來越多,全社會將會形成一個超大型網絡,網絡中有你,有物,有一切,并且這個網絡還將不斷膨脹。所有實體物品將會全部在線化,這是萬物互聯的第一步——連接。
之后,在線化的人和物的各類信息將會數字化,并互相通信、相互交互,從而形成更大的一輪網絡效應,網絡帶來的外延效應將會呈幾何級數增長。
最后數字化的物體將會實現智能化,以萬物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為基礎,推動的數字與人工智能,將會帶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技術革命。從而推動整個人類社會,連同地球上的物理世界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四個層次,平臺是產業鏈的核心
物聯網產業生態可以劃分為硬件、網絡連接、平臺及各領域的應用服務四個主要層次。
其中,網絡連接是基礎。全球的電信運營商正在搭建提供公共服務的LTE、NB-IOT,以及未來的5G網絡,都是為物聯網產業服務的。
硬件是實現運載功能的載體。基礎硬件包括嵌入到物理實體中的芯片、模組,用來接發信號。目前用戶端的硬件包括手機、可穿戴、智能家居等產品。未來,所有的物理實體,都將通過芯片、模組被連接進入物聯網絡。
應用服務是垂直行業拓展價值的關鍵。這主要是指服務垂直行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比如汽車領域的特斯拉、制造領域的工業4.0、城市中的安防監控等等。
而物聯網平臺則是產業鏈中的核心。物聯網平臺處于連接軟硬件的樞紐位置,向上匯聚終端的屬性、回傳各類實時監測數據、感知信息、交互指令等信息,向下遠程監督、控制、發送指令、管理終端硬件、支撐并賦能上層應用服務。
目前在提供物聯網平臺的企業中,主要包含了互聯網/云計算提供商、企業軟件服務提供商、垂直領域巨頭、電信運營商。
其一,互聯網/云計算提供商。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先后高調進軍云計算市場。阿里一舉拿下國內云計算市場半壁江山;2016年騰訊也把云業務提到了戰略高度上;百度雖然進軍較晚,但是業務拓展速度非常快。
BAT也紛紛提供了基于云的物聯網平臺服務,分別是阿里的“阿里智能”,騰訊的“物聯云”,百度的“物管理”。依托豐富的用戶資源,以及在各行業的投資布局,BAT的物聯網平臺在功能上都四處出擊,試圖建立一個能夠解決各行各業物聯網連接的綜合平臺。
其二,企業軟件服務提供商。目前大量IT企業在向物聯網領域轉型,進行軟件和硬件的協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的物聯網平臺企業,如“開發快”、“慶科”、“機智云”、“風行科技”等。這類企業通常是自下而上的進行平臺功能布局,先是市場產生了某些場景的平臺管理需求,企業軟件服務商針對性的開發功能,再逐步形成行業基礎功能。其最主要的賣點是開發速度快、應用簡單人性化、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基礎功能,同時能夠進行少量功能的開發定制。這一類企業提供的也是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綜合平臺。
其三,垂直領域巨頭。某些垂直領域企業,在進行轉型或者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數字化是必經之路。由于其自身要求較高,管理較為復雜,生產流程長,其他企業很難徹底了解其行業和企業特點,因此也會采取自主開發的模式,變身或者成立物聯網平臺企業。比如“樹根互聯”和"Predix”都屬于這種情況,“Predix”是制造業領袖GE公司工業物聯網轉型過程中的核心能力;“樹根互聯”是由三一重工物聯網團隊創業組建的,專注做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一類企業提供的是只服務特定垂直領域的垂直物聯網平臺。
其四,電信運營商。運營商具有管道連接資源,天然希望依托物聯網蜂窩連接打造物聯網平臺入口,從而實現向應用層的拓展。在運營方面,運營商通常會依靠物聯網絡,以垂直行業為市場分裂,整合全行業鏈條,提供移動通信管道、整合內容、服務的一體化平臺。在我國,中國電信選擇的平臺合作伙伴是愛立信;中國聯通與成熟的物聯網平臺提供商Jasper的合作;中國移動選擇自主開發模式,通過自主研發的OneNET物聯網平臺為用戶提供服務。
爆發前夜,突破商業模式的黑暗
2015年9月3GPP大會統一了物聯網網絡制式標準,國務院將5G發展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國內三大運營商的投資熱情使得芯片模組等相關產業成本迅速降低。可以說從政策、技術到成本上,物聯網都已經具備了爆發的條件。
目前唯一制約物聯網產業爆發的,就是商業模式。共享單車開了一個好頭,但是更多的應用尚沒有出現。制約的因素主要有三點:
一是缺乏標準化產品。在物聯網垂直領域,想做出既符合終端用戶需要又可以與物聯網價值鏈中各相關方深度協同,即能為市場提供增值價值又能夠在多個參與方中共建共享新價值的“標準化產品”,并不是很容易達到的。物聯網領域還需要更多的共享單車這一類成功的產品出現,帶動“共享經濟”“跟蹤經濟”“合作經濟”等等各行各業創新商業模式的涌現。
二是B端價值點不清晰。物聯網是個B282C或者B282B的市場結構,中間的B通常來說是企業廠商,也是產業實際意義上的主導方。這意味著企業廠商如何認知物聯網,如何通過物聯網攫取利潤,如何獲取品牌認可或其他競爭優勢,直接關系到物聯網的發展速度。
當前的情況是,各行業的企業廠商對于物聯網的價值定位并不明確。可以說物聯網在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增加商品的附加價值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受制于各方因素,這些價值在企業廠商端,體現的還不夠明顯,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程度還不高。可以說,由于價值點并不清晰,導致大多行業都處于信息化初級階段。
三是C端需求不足。現在物聯網在終端用戶側,已經衍生出各類智能硬件、增值服務、跨行業應用等,比如在家庭市場的智慧家居的各類硬件,在個人市場的可穿戴設備,在娛樂業的VR/AR設備,在行業中的各類“共享商品”等等。但是,用戶整體反應卻并不強烈,究其主要原因,物聯網仍然缺乏類似iPhone一樣的明星級智能產品,由一點的訴求,引發整個產業鏈的變革。目前的用戶側智能硬件產品,無法引發用戶的剛性需要。
政策支持,萬物互聯時代將到來
雖然物聯網的連接量還未實現爆炸式增長,各行業的信息化進程還略顯緩慢,但是我國高度重視物聯網發展,在智能互聯新時代,有望完成對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
《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政策頂層設計中,都對物聯網發展提出了要求。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總體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公眾網絡M2M連接數突破17億。
今年6月,工信部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加快推進網絡部署,構建NB-IoT網絡基礎設施。到2018年,三大運營商NB-IOT網絡主要城市部署基本完成,隨著政策導向的不斷傾斜、芯片模組價格的進一步降低、各行各業信息化產業升級的不斷加速,物聯網技術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營銷和服務的過程中采用;越來越多的物理硬件將實現在線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將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消費模式;越來越多的智能硬件將出現在大眾的生活中。
一個嶄新的以萬物互聯為基礎的智能時代即將到來,相關產業也將迅速繁榮。作為一個企業人,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取得更大的競爭能力;作為一個投資人,可以關注相關產業即將涌現出的千億級的市場機會;作為一個個人,可以盡情擁抱萬物互聯時代,體驗科技給我們生活所帶來的種種升級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