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元
在全國人代會召開前夕的2018年2月11日,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就建筑工地揚塵治理不力對昆明市住建局開展質詢。這本是人大履職的一件“平常事”,卻因其選題準、辣味足、效果佳,備受關注,甚至被相關媒體評價為“為人大履行監督職權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地方探索”。筆者為此叫好!
這次質詢選題準。一直以來,昆明因其良好的氣候條件和空氣質量,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游勝地。但據昆明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提供的資料顯示,2017年,昆明市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中,下降至第12位。這是2014年以來,昆明首次跌出前十。25名常委會組成人員經過深入細致的走訪調查,一致認為,空氣質量下降與住建部門對建筑工地揚塵治理管理不到位有很大關系,順應民意,聯名提出了質詢案。應該說,該質詢案的提出,既接“天線”,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污染防治戰略一脈相承,又接“地氣”,與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吻合,能夠很好地取信于民。
這次質詢辣味足。到會接受質詢的既有昆明市兩位副市長,又有市住建局、市環保局等六個有監督治理揚塵職責的機關單位主要負責人,還有昆明六城區政府分管領導及區住建局主要負責人等。質問過程中,當現場出現相關領導回答問題避重就輕、答不對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及時叫停,毫不留情地“叫板”,反復提問、追問。質問結束后,聯名提出質詢案的25名組成人員走出會場進行合議,對住建部門的工作和應詢表現普遍感到不滿意,認為“認識不深刻、找的客觀原因多、自我反省的少了”。并在隨后的投票表決中,25人全票認為不滿意。其辣味在人大監督工作中是極為少見的。
這次質詢效果佳。誠然,社會各界關心的不是質詢的過程,而是如何將質詢取得的成果,轉化為揚塵污染治理、空氣質量改善的具體舉措。對此,昆明市人大常委會給出了強有力的回應。該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在會上明確提出了剛性任務:“按照市委要求,確保2018年空氣質量在74個重點城市排名中進入前十,市人大常委會將在5月、8月分別聽取整改落實情況,年底再集中進行一次評議。如果沒有明顯效果,市人大常委會將啟動相關程序進行處理。”同時,要求主城六區人大常委會對區直相關部門進行質詢,上下聯動,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對于“相關程序”,會議主持人更是一語道破:如果年底的評議結果仍然不滿意,按照規定,將依法提出撤職案,帶來的壓力顯而易見。會上,該市住建部門負責人語氣略顯激動地表示:“我現在就是在懸崖邊上,什么都別說了,現在就是埋頭干活。”
開展質詢,既是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更是滿足人民期望的過程,是人大的法定監督方式。昆明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這次質詢案為地方人大常委會提供了生動的監督樣本。只要真正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堅持客觀、公正、為民的原則,理直氣壯地代表人民群眾去監督、去質詢,努力克服“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休”“蜻蜒點水”的“溫和”監督方式,人大監督就會更加有力、有效,人大監督就會真正“硬”起來,讓公眾看到人大監督的別樣風景。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