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組軒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成都市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立足“常態”“長效”,創新體制機制,推動扶貧工作實現“五個轉變”,為實現長效脫貧、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由受助到自助,強化扶志助力精神脫貧。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以扶志為導向,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工作,幫助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在有條件的貧困村成立扶貧自助型社會組織,以社工帶義工,將貧困戶發展成為互助志愿者,推動貧困戶實現由“受助”到“自助”到“助人”的轉變。鮮明“勤勞致富光榮、懶惰致貧可恥”導向,組織開展脫貧標兵、孝老愛親、遵紀守法等典型評選活動,樹立創業致富標桿,引導貧困群眾形成“自強自立”的精神狀態,消除精神貧困。
由配菜到點菜,精準扶智實現技能脫貧。依托農民夜校和“微黨校”,建立黨員業務骨干、黨校教師、致富帶頭人等組成的師資庫,圍繞貧困群眾實際需求,精心設置時事政治、扶貧政策、技能技術、道德法治、文明新風等5大類27門課程,探索推行“群眾點菜、支部下單、夜校接單”的菜單式教學模式,有效提高貧困群眾的思想認識和致富能力。以城鄉社區黨組織為紐帶,組織貧困村留守兒童到城市社區學習體驗,推動城鄉家庭教育互助,防范貧困代際傳遞。
由分散到凝聚,組織引領加快產業脫貧。堅持市委統領,落實資金2.1億元,規劃實施5000畝農業產業園項目46個,為每個貧困村匹配50萬元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堅持支部帶領,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貧困村實施生態農業項目29個,注冊產業專合社143個、家庭農場71個,引進優勢業主32個,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園區3個、產業基地35個12萬畝。堅持黨員帶動,啟動實施“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121個,培育致富帶頭人268個、種養大戶186戶、科技示范戶610戶。
由政府到社會,黨建搭臺帶動協同扶貧。深入實施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組織百個幫扶單位基層黨組織與貧困村基層黨組織,百個國有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與百村結對共建,實行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人才聯育、資源聯用、產業聯促、治理聯抓,構建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常態化、長效化扶貧機制。搭建“先鋒行·精扶匯”平臺,發揮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成立近1000個城鄉社區黨組織參與的成都市城鄉社區互助聯盟,推動貧困村與城市社區簽訂友好互助社區協議,實現“優質農產品進城”“優秀城市文化下鄉”、貧困戶與城市居民“點對點”互動幫扶,探索構建黨組織引領、社會組織實施、社會力量協同參與的精細化扶貧機制。
由外援到內培,建強堡壘培育持續動力。始終把提升黨組織戰斗力作為貧困村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持續抓緊抓實。為每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鄉鎮配備黨建指導員,高標準選派“五個一”幫扶力量,幫扶指導貧困村提升脫貧攻堅能力和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扎實開展“三分類三升級”活動,整頓提升軟弱渙散貧困村黨組織22個。全面推行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議事會制度,有效提升黨組織引領社區發展治理的能力。深入實施“千村萬人后備干部孵化行動”,為每個貧困村至少動態培養儲備1名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和2名“兩委”委員后備干部,為貧困村實現高標準全面小康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供稿/成都市委組織部組織二處)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