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冰竹
綠色金融是新時代金融業發展的重要使命。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并將“發展綠色金融”定位為推進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報告為未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路線圖,也進一步鞏固了綠色金融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中的戰略性地位,為新時代綠色金融發展賦予了高標準、新要求。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進程中,綠色金融也必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中央多次指示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也被納入指導未來發展的重要理念。“發展綠色金融”是“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十三五”規劃提出未來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2016年,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鼓勵發展綠色金融”。這些都是我國未來綠色金融發展的新使命、新任務。
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中小銀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北京銀行為例,成立22年來,北京銀行總資產從200多億元增長到3.1萬億元,凈資產從10億元增長到近2000億元,較成立之初分別增長150倍和近200倍;全球排名在過去十年間提升了500位,躍升至第73位,連續四年躋身全球百強銀行,品牌價值365億元,排名中國銀行業第7位。一路走來,北京銀行始終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服務美麗中國、綠色北京的進程中,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之路。
通過理念創新,布局綠色發展藍圖。綠色發展,理念先行。北京銀行早已將綠色發展理念體現在全行戰略發展規劃中。2015年制定的“五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將綠色金融業務作為全行特色金融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重點任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全行的經營管理之中,致力于形成全行綠色發展的新格局。多年來,北京銀行堅持貫徹落實國家綠色信貸政策,構建綠色信貸專業組織架構,在總行成立了綠色金融事業部,牽頭推動全行的綠色信貸業務工作,在多個地區成立綠色金融支行,總分支聯動、不斷加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市場營銷、服務方案和體制機制建設。
通過模式創新,引領企業綠色轉型。多年來,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北京銀行不斷聚焦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創新綠色金融發展模式,以綠色金融引領企業綠色轉型。率先與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開展合作,成為國內較早開展節能減排貸款的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IFC)聯合創新損失分擔業務模式、率先簽署能效融資合作協議,成為國內首家推出能效貸款的中小銀行;切實推動“G20能效引領計劃”,與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共同發布“綠融通”綠色金融行動計劃,率先提出了“在綠色金融領域投放不少于1000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投入不少于5000億元”的目標,支持節能減排領域的創新發展。截至2017年末,北京銀行綠色貸款余額超過500億元,累計為3000余戶綠色節能企業發放貸款近1500億元。
通過產品創新,助推實體經濟綠色發展。北京銀行不斷深化綠色金融創新驅動,形成了完整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傳統信貸層面,創新推出以未來收益權為質押的“節能貸”、政府獎勵資金賬戶質押的“節能補貼貸”等產品,推出綠色項目信貸、綠色流動資金貸款、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碳排污權質押融資、綠色國內保理、綠色反向保理等業務。投行產品層面,推出綠色債券、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產業基金等。創新產品層面,前瞻性研究碳排放權配額回購、碳資產托管、環保產業指數、綠色債券指數等前沿產品,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以產品創新助推實體經濟綠色發展。
通過服務創新,提升綠色金融品牌價值。多年來,北京銀行始終堅持“真誠所以信賴”的服務理念,通過精、專、特、深的服務創新,不斷提升綠色金融品牌價值。2008年奧運會期間,支持奧運環衛車輛更新,服務首都“新北京、新奧運”建設,為北京“綠色奧運”提供綠色金融服務。此外,在綠色環保、可再生及清潔能源、水資源保護、綠色交通、節能環保等領域,支持了碧水源、天壕節能、際高建業、國能中電、中能環科、樂普四方等業內一大批企業發展壯大。由此,北京銀行榮獲“銀行綠色金融創新大獎”、“中國低碳新銳銀行”、“節能服務產業突出貢獻獎”、“中國節能服務產業最佳金融投資機構”、“中國綠色銀行”、“中國十佳綠色信貸項目獎”、“綠色信貸水效項目開拓獎”、“企業社會責任首都慈善獎”等多項榮譽,在客戶心中樹立起負責任的社會形象。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中小銀行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銀行是服務小微企業的主力軍,支持一家中小銀行,就等于支持上萬家小微企業。但目前,中小銀行仍然是金融體系的“弱勢群體”,因此,在新時代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進程中,建議更加關注中小銀行的發展,給予差異化、特色化的政策支持,使中小銀行在綠色金融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此外,為進一步推動銀行業綠色金融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法律和補償機制。一方面,加強綠色金融法律制度建設。細化綠色項目評定標準,完善綠色項目界定方法。同時,提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法律強制性,規范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方式。另—方面,完善綠色金融風險補償機制。一是對積極開展綠色金融的商業銀行,在稅收和資本占用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二是建立綠色信貸基金,承擔一定比例的銀行綠色信貸違約損失;三是健全綠色信貸的貼息機制和擔保制度,降低綠色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融資難度。
2.加強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完善綠色金融相關信息平臺。建議基于央行征信系統,完善企業環境信息,為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撐。二是完善企業和項目的綠色評級體系。鼓勵商業銀行學習借鑒“赤道原則”,將企業和項目的環境效益納入已有評級體系,建立科學、系統和統一的綠色評級體系。同時,建議將綠色評級體系與征信系統相結合,為信貸審批、財政補貼和環保處罰等工作提供決策依據。三是加快環境交易市場全面建設。在進一步推動碳排放交易市場發展的同時,借鑒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經驗,推動水權交易和排污權交易等其他環境交易市場快速發展。
5.加大綠色金融創新力度。一是豐富綠色金融產品體系。鼓勵商業銀行創新碳金融相關的綠色理財產品、碳項目收益債等投行類產品、清潔發展機制融資綜合解決方案等新產品,同時推進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二是加強綠色金融產品抵質押擔保方式創新。支持商業銀行研發基于知識產權、用能權、排污權和節能收益等抵質押品的輕資產綠色信貸產品,降低綠色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難度。三是優化綠色信貸管理模式。引導商業銀行探索專業的綠色信貸管理模式,在風險可控基礎上,適當簡化綠色信貸審批流程,提高綠色信貸審批效率。四是拓寬綠色金融供給渠道。鼓勵金融機構成立專業化的綠色金融事業部,并給予相關政策支持,專業從事綠色金融服務,通過項目融資和股權投資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拓寬綠色產業的融資供給渠道。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