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丹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新媒體,已經成為人們不可分開的界域。在網絡環境中,因侵犯知識產權而引起的相關糾紛屢屢發生,給有關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實踐產生了巨大的挑戰,為了更好的解決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本文先闡述了網絡知識產權的概念及特點,并分析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對我國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現狀進行描述,發現其中的問題與不足,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字:知識產權 網絡環境 產權保護
引言
近年來,我國提出要“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國務院出臺《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等重要政策,強調要加強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工業制造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加強新業態、新領域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助力創新創業,升級“中國制造”。這表明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資源和國際戰略競爭的核心要素。然而隨著網絡的發展,也帶來了大量網侵權問題,給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需要進行相關研究并深思。
一、網絡知識產權概念與特點
1、網絡知識產權
網絡知識產權就是網絡中的知識產權或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因網絡應用創新、網絡技術創新而產生的網絡知識產權。這里面還包括有數據庫以及數字化作品等新的知識產權意義。所以,在這種網絡環境下,知識產權的概念也變得多元化廣泛了。
2、網絡知識產權的特征
1、知識產權無形。在虛擬的網絡環境里面,把智力結果用數字云儲存并在虛擬空間進行傳播,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圖片畫面,因此網絡里面的知識產權的載體是虛擬的,沒有形狀,對知識產權的侵權的認定和保護不容易。
2.知識產權特殊弱化。傳統的知識產權有商標還有專利等,知識產權所有者可以對其處分獲取收益等,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其他人不得擅自使用,如果使用就構成侵權行為。但是網絡是虛擬的,沒有辦法對其進行管束,在網上發布一個信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也可以使用,而且一個傳一個,就不在是一個人的,大家都可以使用,也就是沒辦法管理知識產權。
3.知識產權區域弱化:傳統知識產權有很明顯的區域性特點,權利是建立在國法的基礎上的。在虛擬環境下,這些區域界限變得分不清了,智能信息可以在世界范圍內高速傳播,并通過各種計算機用戶接受和使用,這使得知識產權弱化。
三、網絡知識產權侵權的現狀
1.網絡版權侵權
網絡數字空間的信息資源容易被復制和傳輸、壓縮并被多次利用,因而給網絡著作權的保護帶來了困難。傳統著作權的許多概念在網絡環境中受到了沖擊,例如對于“發表”、“復制”、“發行”等基本概念的重新界定,對于“合理利用”原則的適用范圍的重新認定,對于著作權人、侵權人和侵權的確認也比以前更加困難。
2.網絡商標侵權
網絡對社會無不觸及,傳統的商標法律制度也面臨新的挑戰。網絡技術導致許多新的商標侵權形式出現,如域名搶注侵犯商標權、文本標記語言元標簽對商標的隱性侵權、網絡廣告和網絡鏈接中的商標侵權等。比如網絡域名中包含他人注冊商標的文字關鍵單詞、字母等。惡意搶注他人注冊商標名稱作為自己的域名。行為人明知該域名屬他人享有權利的知名商標、商號或其他標識的文字組成,還故意將其注冊為自己的域名,再以高價賣出。
3.網絡專利侵權
網絡專利侵權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民事違法行為。專利侵權認定難的問題,導致了惡意訴訟的大批產生,而網絡專利侵權認定更難,由此產生的問題更復雜。目前專利侵權主要集中在電商領域。然而與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態勢相比,相關法律規范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對專利的保護更加困難。
四、中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存在的問題
1、規范性法規的管理缺失
一是從立法主體,在一定的時期內,大量有關網絡立法出現了,包括《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一系列立法,它們是不同的政府部門制定的,同時也出現了相當一部分的司法解釋等規定,以及規范性文件和通知等,系統中這些規范的數量大,相互之間立法規定有很大沖突,從大體看,缺乏一體性。
2、技術手段的限制
互聯網侵權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對中國而言,更是在眾多傳統知識產權保護難題尚未破解時,又遇到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技術手段在保護網絡知識產權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但在目前情況下,技術手段難以緩解法律權威在網絡空間的弱化趨勢。采用技術手段不僅增加了科研開發負擔,也給用戶使用帶來不便。
3、網絡道德的弱化對網絡侵權,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和具體有效的解決辦法,網絡社會中的道德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處于失控狀態。國際互聯網是一個新事物,網絡道德也是一個新事物。人們在傳統的社會現實與網絡社會中的道德觀念存在很大差異。傳統的社會,依靠法律法規、社會道德以及社會輿論等的監督,以及周圍的提醒或注視,傳統的法律和道德都會相對很好地被維護。而網絡社會是相對非常自由的空間,道德約束弱化。
五、政策建議
1、及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
相關政府和部門應該對網絡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修改和完善,根據新的技術,提出相應的法律,這樣就可以很好的保護信息的安全。 從立法上來說:一是立法主體缺乏整體的權威性、系統性和協調性。二是立法程序缺乏民主。三是舉證難。四是僅僅根據非法獲利數額定罪的方式局限性比較明顯。
2、號召民間力量對網絡發展保駕護航。虛擬網絡涉及的范圍很廣,但是計算機用戶都是普通老百姓。可以為此建立了一些私人機構,一起與侵權勢力斗爭,并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利用社會力量很大程度上彌補政府的功能,對網絡知識產權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保護網絡知識產權使用技術實際就是在保護知識產權人的時候加入技術手段,自己解救自己。現在虛擬網絡發展是迅速,但是侵權案件居高不下,所以我們要用科技武裝自己,預防侵權事情的發生,就從源頭消滅。現在使用最多的就是防火墻技術以及變頻技術的有限使用等。還有,可以用指紋身份信息控制虛擬網絡中的信息,保護用戶的知識。
4、努力加大道德引導傳統社會懾于道德強大的他律(社會輿論、利益機制、法律制裁),使得傳統道德得到相對較好的維護。我國應進一步重視加強網絡道德研究建設,提出適合我國文化傳統的、能被廣大網民普遍接受的網絡道德規范,從而建立安全、和諧、有序的網絡秩序。
總之,網絡知識產權侵權是一個復雜的現象,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更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知識產權立法、行政處理、司法保護、社會保護等方面,需要應用法律、技術和道德等多種手段加以保護。隨著我國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立法的完善,各種技術措施的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的增強,我國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將會越來越規范。
參考文獻:
[1]于光蓮:網絡環境下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措施[D].2017
[2]范建永: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面臨的難題與對策[D].2017
[3]陳會賢:互聯網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的創新探討[D].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