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鑫宇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也可謂是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的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依然以每年較快較穩的百分比進行著增長,我國目前也是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今,我國社會正全面奔向小康,在這個過程中,農業水土工程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制約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旨在使我國的水土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開發以及利用.用以促進我國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水土工程;應用
前言:
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說,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固然是可喜可賀的,但是在這高速的經濟發展的背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農業水土工程面臨著人口激增、耕地減少、水資源日趨短缺等新問題,為了保護我國的糧食安全,就必須重視“三農”問題的解決,創新農業水土工程的發展模式。
1.淺談我國農業水土工程的歷史進程以及現狀
水土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歷史就是利用和改造水土環境的歷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水土資源不足及其分布不均。全國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81%的水資源集中分布在長江以南。而人口和耕地分別占全國的45.3%和64.1%的長江以北地區人均、單位面積耕地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1/3,為世界平均水平的l/20、1/5,水資源與生產發展不相適應的程度十分突出,而西北、華北地區則更為突出。干旱缺水已成為影響我國農業生產的最大的且不斷加劇的自然災害。全國每年因干旱缺水約少產糧食1000億kg左右。缺水還導致過量引用地表水和超采地下水,造成了西北內陸河流域下游湖泊干涸,荒漠化、鹽堿化不斷發展,華北等許多地區出現大規模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青島、煙臺等地大規模的海水入侵,黃河干流的高頻率、長時間斷流且不斷加劇等十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也造成了地區之間、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用水矛盾十分尖銳的社會問題,威脅到了人類生存的環境和農業的持續發展。21世紀是我國經濟的大發展時代。我國21世紀的農業發展,一方面面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進入高峰期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農產品需求量不斷增加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又面臨人多地少,后備耕地資源有限、現有耕地面積由于建設占用而持續減少的問題。我國今后要增加的農作物產品產量,主要要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實現。然而,在我國的季風氣候條件下,無論北方或南方地區在沒有灌溉保證條件下,要實現高產穩產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國農業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矛盾,必然要逐步轉移到農業供水上來。而要大幅度增加我國農業供水量是非常困難的,若按現狀用水需求狀況外延,我國21世紀的農業發展所面臨的供水危機,將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嚴峻。解決上述危機的根本出路,是大力發展規模化農業高效節水,提高大范圍農業水肥利用率和單位水量、肥料的農產品產出率。同時還要加強對中低產田改造和水土保持、水土資源環境保護與改良等。這就迫切需要立足國情,研究和發展農業高效用水技術、農田排水改良技術、水土保持技術、水土環境控制與改造技術,既要提高土壤的生產力和農作物產量,又要保持水土資源的持續利用。因此農業水土工程學科的發展和農業水土工程技術的革新必將對21世紀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突破性的作用。
2.淺談農業水土工程研究的技術應用
2.1淺談農業高效的節水技術
作為水土資源的重點之一,“水”資源是我國的重要資源之一,我國幾千年來都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因此農業對于我國的地位十分的重要,農業的發達才能供給我國人數中國的人民,而對于農業來說,農業對于水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對于水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我國雖然是一個國土廣闊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是面對如此數量巨大的需水量也是一個難題。農業高效節水關鍵技術是指中近期內能對農業高效節水有重要作用,同時具有一定科學水平的節水技術措施。地面灌溉技術是農業高效節水的重要方式之一,地面灌溉技術在研究土壤入滲特性、灌溉土壤致密層對上壤入滲影響的基礎上,波涌灌溉研究不斷深入,并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日前正在研究渾水渡涌灌溉的最佳技術組合;在土壤入滲過程中,水平畦灌、階式水平畦灌的研究不斷深入;傳統的畦灌、溝灌也由過去單純研究灌水技術要素對灌水均勻性、水分深層滲漏的影響轉向綜合研究灌水技術要素對土壤水肥運移、對水肥淋失影響,同時開發了膜上灌等新型灌水技術,并得到較大面積推廣。
2.2水土資源綜合高效利用技術
近年來,國內外都十分重視農業水土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的技術研究。如以色列等發達國家在水肥耦合最佳時量配合和一體化灌溉施肥的機具等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并已大面積應用。而我國學者則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開發水土綜合和用技術,如黃土高原地區在傳統的梯田、壟溝種植蓄雨等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了隔坡梯田、起壟覆膜微地形聚水,“豐產溝”蓄水聚肥政七耕作法、秸桿、地膜覆蓋和深施磷肥、以肥調水、提高深層土壤水分利用率等蓄水、聚肥、保水、高技用水技術,目前正在進行深層次系統化的理論研究。另外,目前我國在區域水土資源持續高效利用技術方面主要有:地下水資源的持續高效利用技術;利用地下水的機井測改和機井修復的關鍵技術;新型井型及井管材料和造井技術的研究;高含沙渾水淤灌技術;污水凈化和高效利用技術;微咸水的分餾與利用技術;黃土高原強化降水入滲與減少徑流侵蝕以及調蓄土壤水庫的技術;以充分利用天然降水、維持農業生態系統中水分良性循環和有利于農業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區域多種水資源聯合調配技術等。
3.結語
對于我國的農業水土工程來說.如今由于我國發展不均衡的緣故.目前正是農業水土工程大展風采的時候.而且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國農業的水土工程專業的發展勢必會進人一個新的時代。我們應意識到農業問題以及糧食安全問題對國家的深刻影響,并充分運用科學的技術手段,遵循生態環境的規律,因地制宜,加強管理,促進農業水土工程的改善,保證糧食安全以及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吳立峰,張富倉,范軍亮,等.不同灌水水平下CROPGRO棉花模型敏感性和不確定性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5,31(15):55-64.
[2]徐宗良.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與不足[J].科技致富向導,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