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云飛
摘要:我國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對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籌集社會資金,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清楚的看到,我國大部分證券公司規模很小,缺乏中長期資金的來源和渠道,在其經營決策上存在嚴重的短期行為。本文通過引入資產負債管理方法,嘗試探索將資產負債管理方法科學引入證券公司,使證券公司建立一種自我約束機制,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管理
1.研究背景與相關概念界定
資產負債管理產生于70年代中后期,它是金融機構為實現其經營目標,把資產和負債結合起來,從整體上對資金的來源和資金運用進行綜合管理,依據比較成本和比較風險,在資產和負債的替代之間進行合理選擇的基本管理方法。從70年代中后期到現在,資產負債管理的概念從內涵到外延得到不斷的豐富和發展,不僅成為西方商業銀行基本的管理方法,而且逐漸被運用到保險業等其他金融機構的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隨著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制度的完善,我國證券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快速發展階段。2006年以來,證券公司的凈利潤屢創新高,證券公司的經營績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了鞏固證券公司取得的這一可喜成果,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需對證券公司的經營管理做進一步深入細致的研究。資產結構、資本結構和融資結構等是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提高證券公司的經營績效,保持證券公司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應該將資產負債管理作為證券公司內部治理工作的一個重點來抓,其中,資產負債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調整資產負債結構。
2.證券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的對象
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將證券公司所面對的風險劃分為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和系統風險等六大類型:
l、市場風險(MarketRisk)
市場風險是指因市場波動而導致證券公司某一頭寸或組合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這些市場波動包括:(l)利率、匯率、股價、商品價格及其他金融產品價格的波動;(2)收益曲線的變動;(3)市場流動性的變動。
2、信用風險(eredit側sk)
信用風險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義務的可能性,包括貸款、掉期、期權交易及在結算過程中因交易對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約承諾而使證券公司遭受的潛在損失。3、流動性風險(LiquidityRisk)
流動性風險是指證券持有者不能以合理的價格迅速地賣出或將該工具轉手而導致損失的風險,包括不能對頭寸進行沖抵或套期保值的風險。
4、操作風險(QPerationalRisk)
操作風險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統操作不當或缺乏必要的后臺技術支持而引致的財務損失,具體包括:(1)操作結算風險,指由于定價、交易指令、結算和交易能力等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損失;(2)技術風險,指由于技術局限或硬件方面的問題,使證券公司不能有效、準確地搜集、處理和傳輸信息所導致的損失。
5、法律風險(Law拓sk)
法律風險來自交易一方不能對另一方履行合約的可能性,是指因不能執行的合約或因合約一方超越法定權限的行為而導致損失的風險。法律風險包括合約潛在的非法性以及對手無權簽訂合約的可能性。
6、系統風險(SystemRisk)
系統風險是指:(l)因單個證券公司倒閉、單個市場或結算系統混亂而在整個
金融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金融機構相繼倒閉的情形:(2)引發整個市場運行困難的投資者“信心危機”。系統風險包括因單個證券公司或單個市場的波動觸發連片或整個市場崩潰的風險。
3.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內容
構建以凈資本為核心的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指標體系借鑒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成熟經驗,嘗試探索將商業銀行廣泛運用的資產負債管理方法科學引入證券公司,使證券公司建立一種自我約束機制,實現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的有機統一,關鍵是設計和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并需要具體研究如何對各種管理指標進行有效的運用。本文考慮以證券公司凈資本為核心,引入“經濟資本”分析各項業務風險規模效益,構建風險控制指標體系,作為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手段。
構建以凈資本為核心的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管理指標體系的原則1.綜合考慮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的安全性、流動性要求,兼顧收益性;2.以經濟資本為稀缺資源,結合經濟資本收益率,在各項業務中合理進行資源配置;3.采用資本有償使用原則,在考核中引入經濟利潤指標;4.風險資本的計算以監管機構擬議中新的凈資本計算規則為依據,待證券公司對各項業務、表內表外資產的量化風險管理成熟后,再采用更為嚴格的內部風險系數;5.根據流動性要求,加強各項資源配置的流動性約束;6.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配置證券公司資源;7.符合國際慣例和金融混業趨勢。
引入“經濟資本”理念,豐富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管理內涵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以及證券公司自身發展中追求規模擴張的內在沖動,使證券行業在10多年時間里獲得了超常規的發展,不規范受托理財等金融資產一度膨脹。然而,由于忽視了資本約束與對風險的管控,導致證券行業累積了大量風險,在市場風險爆發之時,陷入生存危機,嚴重影響了證券行業資產的質量。
面對金融業即將全面開放,中國資本市場的深刻變革和監管機構新的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制度的出臺,證券公司在新一輪競爭與發展契機中,開始認真思考并大力推進增長方式的轉變,并重新認識資本作為對抗金融風險緩沖器的價值—資本必須覆蓋風險,資本的多少決定了規模的大小,資本的價值取向決定了資產結構的組合。傳統的盲目擴張,正在逐步向以資本約束發展的經營理念轉變。然而,滿足監管部門最低資本要求僅僅是資本管理的一個方面。資本作為證券公司抵御風險的最終保證,應當得到合理配置,而資本配置是以資本需求與風險度量的對應關系為基本原則的。為了提高資本配置效率,證券公司有必要嘗試引入“經濟資本”等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念。
參考文獻:
[1]李祥.我國證券公司資產負債結構對經營績效影響的經驗研究[D].西北大學,2009.
[2]樊彥翔.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研究[D].四川大學,2007.
[3]肖鵬.我國證券公司實行資產負債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
[4]連季婷.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5]蘇文治.關于我國證券市場監測系統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
[6]肖立紅.證券公司不良資產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