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渭河電廠#4爐經低氮燃燒器改造后,在2016年以前,經常出現爐膛負壓波動甚至頻繁滅火現象,影響了生產安全經濟運行。經過今幾年不斷完善,提出改進意見,在2017年未發生一次滅火現象,我做一下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火電廠;低氮燃燒器改造;鍋爐滅火;改進分析
一、4號鍋爐簡介
#4鍋爐型號SG—1025/16.7—M315亞臨界壓力中間再熱自然循環汽包爐,于1991年7月25日投產。本鍋爐型式為單爐膛π型露天布置、燃煤、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架懸吊結構、四角布置切圓燃燒、亞臨界壓力、中間一次再熱、自然循環汽包鍋爐。
爐膛深為12.5米,寬為13.26米,其深寬比為1∶1.06。爐頂棚管中心標高為58米。水平煙道的底部由折焰角以30°水平夾角向后上方延伸至5.2米處形成。垂直煙道由中隔墻隔為并聯雙煙道。
二、4號爐改造后的低氮燃燒器
采用高級復合式空氣分級低NOx燃燒技術的直流擺動式低氮燃燒器,共四組,分別布置在爐膛四角標高為19.785米至29.255米處(風殼底部到頂部)。在爐膛四角標高為33.53米至36.16米處布置有4層分離燃盡風。主風箱設有6層強化著火煤粉噴嘴,在煤粉噴嘴四周布置有燃料風(周界風)。在每相鄰2層煤粉噴嘴之間布置有1層輔助二次風噴嘴及1層偏置二次風噴嘴。在主風箱上部設有1層緊湊燃盡風噴嘴,在主風箱下部設有2層二次風噴嘴。低氮控制主要采用緊湊燃盡風(CCOFA)、可水平擺動的高位燃盡風(SOFA)、預置水平偏角的輔助二次風噴嘴(CFS)及水平濃淡強化著火煤粉噴嘴來保證NOx排放要求。在CD、EF層二次風噴口內布置有大油槍,A層一次風噴口內布置小油槍。每個煤粉噴口及每個油槍噴口布置有火焰監測探頭。
三、首次改造后存在問題
#4爐進行了低氮燃燒器改造。同步進行了熱風改乏氣送粉、引增風機三合一改造、送引風機變頻器改造,再熱器增加了受熱面。低氮燃燒改造后解決了再熱汽溫偏低問題,原煙NOx由1000mg/m3左右降到了450mg/m3左右。
但是出現了爐膛負壓大幅波動以致鍋爐滅火、局部爆燃問題;燃燒切圓經常反轉問題;大負荷再熱汽溫偏高、再熱減溫水量過大問題;主汽溫偏低問題。后來對低氮燃原因仍沒有確定性的認識,需要從低氮燃燒器結構上、運行調整上兩方面著手,繼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分析、探討,以徹底解決爐膛負壓波動問題。
四、低氮燃燒器二次改造
將主燃燒器中每個角端部風HAA層、直吹風AB層、直吹風BC層、直吹風DE層共4層二次風噴嘴改為順時針偏轉6°的設計;直吹風CD層、直吹風EF層共2層二次風噴嘴改為順時針偏轉4.5°以增加啟旋氣流的動量和動量矩,保持爐膛燃燒穩定。
利用B修將114排低溫再熱器出口段和57排高溫再熱器入口段去掉2.7米,一次風逆時針角度全部去掉,改為對沖,二次風增加角度。
五、低氮燃燒器三次改造后
1、#4爐B修期間取消B層一次風管的濃淡分離器最后一塊葉柵,進一步增強分離器出口淡粉氣流的剛性。見下圖:
運行調整同時適當增大了風量,#4爐大負荷負壓波動造成的鍋爐滅火大為減少,低負荷仍有滅火。
六、4號鍋爐存在問題
1 爐膛負壓波動原因
#4爐爐膛負壓波動,基本都是在參數非常穩定的情況下發生,沒有任何征兆。現對爐膛負壓波動原因有以下認識:
1)折焰角塌灰影響(負壓測點在折焰角上方側墻)。
2)局部風粉混合不好,火焰突然熄滅并再次引燃。
3)托底風不足、爐膛負壓偏小,煤粉旋轉氣流瞬間停滯、反轉。
4)吸風機出力不足,大負荷時爐膛負壓偏小,造成煙道積灰。
2燃燒切圓反轉現象
1)切圓反轉現象
順時針切圓,甲側主汽溫高、乙側主汽溫低,氧量相對于風量偏大;逆時針切圓,乙側主汽溫高、甲側主汽溫低且整體汽溫偏低,氧量相對于風量偏小。從微油火焰電視看,逆時針旋向實際為順時針。
2)切圓反轉原因
#4爐低氮燃燒器經過多次改造后,帶有反切角度的有FF、COOFA二次風。SOFA1、SOFA2人為調整為反切5°。在FF、COOFA,甚至SOFA不開啟的情況下,關閉一個一次風擋板、大的負壓波動、啟停制粉系統等仍會導致燃燒切圓反轉。由于一次風噴嘴是百葉窗式水平濃淡,形成自然反切。當某一工況(低負荷多)一次風動量大于二次風動量時,燃燒切圓就會發生反轉。這也是低負荷關閉某一個一次風擋板能讓反向切圓變正的原因。
3、二次風特性調整
1)HAA/LAA
作為最下層二次風,同時作為起旋二次風,在任何運行方式下都應保持一定開度,有利于順時針切圓穩定,且從底部加大補風,可適當補充主燃燒區二次風不足。
2)偏置二次風CFS
偏置二次風開大有助于形成順時針切圓,減少水冷壁結焦傾向,提高甲側氧量,也有助于降低原煙NOx,但是過大的偏置風開度,相當于減少了主燃燒區輔助二次風,使得主燃燒區更為缺風。
3)周界風
周界風設計是隨給粉機轉速增減開關的。實際中發現,多層周界風開度50%時可明顯提高主汽溫度。周界風有增強一次風剛性左右,也有防止火焰偏斜、燒壞噴嘴左右,還可適當補風。
4)高位燃盡風(SOFA)
燃盡風總量過大,開大有助于降低原煙NOx、提高汽溫,但也會造成主燃燒區燃燒強度降低。適當關小高位燃盡風,有助于增大主燃燒區二次風量,提高二次風箱差壓,穩定燃燒。
5)緊湊燃盡風(COOFA)、FF二次風
COOFA、FF處于爐膛燃燒最強區域,開大有助于提高爐膛溫度,從而提高主再汽溫。COOFA、FF還有反切20°,開大可以提高乙側氧量。
4、制粉系統運行方式問題
低負荷推薦丙丁排運行,煤粉火嘴比較集中、原煙NOx也好控制,高負荷乙丙丁排運行。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丙丁排運行時低負荷主再汽溫偏差,而且煤質差、環境溫度低時脫硝入口煙溫偏低,SCR會跳閘。
低負荷乙丙排運行,汽溫、脫硝入口煙溫基本有保障,但是只有兩個完整煤層,不利于穩定燃燒。
七、4號爐燃燒調整方案
1、二次風擋板開度參考以下調整原則:穩定底部燃燒,提高二次箱差壓。
1)最下層偏置二次風保持50~100%,其余偏置二次風開度20%。
2)丁排運行時HAA、LAA保持全開;丁排停運時,HAA、LAA開度不低于30%。
3)單層燃盡風(SOFA)開度最大70%,參考原煙NOx、汽溫調節;200MW及以下負荷,SOFA風保留2~3層,總開度不大于200%;
4)隨負荷增加,逐漸開大SOFA風,260MW以上大負荷SOFA風開啟3~4層,每層開度50~70%;
5)需要開啟COOFA風調整汽溫、氧量偏差時,優先使用FF二次風調整,COOFA風開度不大于50%。
2、總風量和蒸汽流量接近1比1對應關系,當氧量和總風量對應關系偏差過大時,以風量為準。燃燒切圓順時針反轉為逆時針時,選擇低負荷兩臺排粉機運行時,關閉1到2個#1角一次風門的方法進行調整,短時間可以投油穩燃。
3、遇到燃料量突增時(連續加負荷、給粉機竄粉、啟動磨煤機等),注意風量跟上,采取開大主燃燒器區二次風、增大氧量偏置、手動增大風量,及時停運異常給粉機、降低主汽壓力設定等減少燃料量的措施。遇到煤質變差時,注意適當增大風量。
4、主、再汽溫應維持在額定值附近,不得低于520℃,汽溫偏低時主燃區擺角最大可調至70%。
5、FGD出口NOx小時均值按35~45mg/m3控制,以減少噴氨量;整點前、后5分鐘NOx小時均值嚴禁超高限。煤質正常時,原煙NOx排放值控制在350mg/m3以下。
6、低負荷以丙丁排(脫硝入口煙溫偏低時乙丙排)為主要運行方式,其余負荷以乙丙丁排為主要運行方式。負荷低于220MW(不帶供熱)且AGC指令繼續減負荷時應及時停運丁磨煤機,盡快停運丁排粉機,避免200MW(不帶供熱)以下負荷三臺排粉機運行。
7、排粉機出口風壓按3.8~4.0kPa控制,磨煤機出口溫度按73~78℃控制,盡量維持高限。走近路風時,排粉機出口溫度按140℃控制。
8、低負荷最下層給粉機應保留對角運行或全停,禁止單角運行、頻繁啟停操作,以穩定底部燃燒。最下層給粉機因故障單角運行時應投油穩燃。
9、氧量偏差大時單側最低氧量按2.0%控制。甲、乙側氧量偏差過大時應通過COOFA、FF開度及噴燃器擺角、燃盡風單角擺角調整,大負荷還可以通過啟停給粉機調整氧量偏差。
10、制粉系統啟、停及倒風操作要緩慢,給煤機轉速增減要緩慢,防止對燃燒造成較大影響。
11、粉倉粉位按5.5~7.0米控制,盡量維持較高粉位,防止給粉機來粉不正常。
12、給粉機轉速控制在450r/m~550r/m燃燒比較好,不宜低于400r/m、高于600r/m。低負荷高轉速少給粉機、高負荷低轉速多給粉機。
13、煤粉細度按16~20%控制,過粗時及時調整。
八、結束語
#4爐通過技術改造及采用相應措施這兩方面著手,至2017年未發生一起鍋爐滅火現象,把#4爐首次低氮燃燒器改造后頻繁滅火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為機組的安全經濟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吳麗梅,安欣,肖紅光,鄔凱.電站鍋爐工作原理與技術分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4):66.
[2]章洋.200MW發電機組鍋爐爐膛負壓波動分析及處理[J].寧夏電力,2015(03):69-72.
作者簡介:
王小忙 男 漢族 陜西省三原縣人 學歷:本科 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熱能動力 單位 :陜西渭河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