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聯松
摘要:近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工業、農業等行業也有了較為顯著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環境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程度的破壞,尤其是飲用水水源地出現了一些污染問題。基于此,為了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確保飲用水的安全,我們應該加大飲用水水源地的監督管理力度,結合水資源保護需求制定相應的水源地保護對策,這是擺在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人員面前的首要任務。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內容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水源地的保護任務,保障飲用水的安全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下面本文主要探討了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工作現狀,然后結合實際需求提出了相應的保護策略,希望能夠有效提升飲用水的安全性。
關鍵詞: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護策略
1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現狀
在我國眾多城市發展過程中,飲用水的安全性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通常情況下,集中式飲用水是比較常見的飲用水水源,其中涉及到的水源地也較多,不僅包含河流形水源地、湖泊型水源地,還有地下水水源地等。從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情況來看,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總體良好,但依舊存在一些水質超標的問題,與飲水安全標準不符合。河流型水源地的超標因素一般為:氨氮、石油類、生化需氧量以及高錳酸鉀指數等;湖泊型水源地的超標因子一般為:總磷、總氮、氨氮以及化學需氧量;地下水水源地的超標因子主要為:錳、鐵、氨氮以及高錳酸鉀指數。從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受污染情況來說:河流型水源地通常是受到工業生產、生活污水以及上游不達標水質的影響;湖泊型水源地一般是受到生活污水、農業污染以及禽畜養殖污染;而地下水型水源地不僅會受到地質原因的影響,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活污水以及工業生產污染的影響。從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監測工作情況來說,現階段大部分的縣級市尚未擁有較為全面專業的水源水質監測能力,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水源地水質監測工作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僅僅局限于一些常規項目,部分大中城市具備一定的水質監測能力但是卻沒有完善的指標作為參考,一部分有毒有污染物并沒有包含在監測內容之中。從城市水源地環境管理工作情況來說,水資源保護區并沒有完全覆蓋飲用水水源地,已經納入保護區的也應當進行優化調整。各個地區所出臺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范也存在貫徹不到位、執法不嚴等問題,從而讓很多管理規范形同虛設,不利于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2論述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策略
2.1認真落實水源地監測工作
要想保護飲用水水源地,首先應該認真落實水源地的檢測工作,針對不同級別的水質檢測需求制定相應的檢測制度,大力增強地方環境保護部門的水質監測能力以及有毒有機污染物的監測能力,提高對有毒有機污染物監測工作的資金技術投入,對于一部分尚未擁有水源地水質監測能力的地方,應當為其配置基礎設備,對于監測技術人員應當定期進行技術培訓,不斷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專業水平,最終構建常規監測與應急監測相互配合的水源地水質監測機制。
2.2進一步完善飲用水相關的法律法規
飲用水的保護工作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大力支持,工作人員應該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監測制度,按照水源地的環境保護需求落實保護工作,進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第一時間向上級管理部門進行報告并定期對社會公開水源地的水質調查報告。另外應當在落實《水污染防治法》以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前提下,制定和完善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條例;進一步促進集中式水源地的水質穩定工作,盡快完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的相關考核制度,充分吸取和借鑒發達國家的工作經驗,結合我國城市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合理有效的法規制度。
2.3深入落實地下水資源管理工作
地下水資源的保護非常重要,理應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需要深入落實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地下水資源的保護力度。為了盡可能的保證已有水資源得以持續穩定的開采,必須要堅決落實開采設計方案,嚴格禁止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域范圍內存在打井取水的現象,必要時可以采取關閉農灌機井的措施。根據地下水監測的實際要求,做好開采區地下水的監測,監測的內容一般來說有水位、水質以及水量等。
2.4提升水資源的配置科學性
當前的飲用水具有較為統一的使用規則,不少城市的用水結構有了針對性的改進,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積極處理好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工業生產用水之間的關系,協調好不同需水地區的供水工作。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必須要確保符合飲用水要求,對工業用水、農業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進行合理安排,進一步增強居民生活用水以及應急用水的供給能力。另外必須要完善飲用水資源調度管理制度,做好突發水資源污染事故的預防處理工作,提高抗風險水平。
2.5加大水源地的監督管理力度
為了實現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污染源的監督管理工作,工作人員應該進行水源地周圍環境的勘察,找出破壞水資源環境的因素并提出完善的防治策略。對于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中的建設項目要及時搬離或者關閉,對違章建筑要及時拆除。提高對污染水源地水質的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最大限度的避免存在破壞水資源環境的現象。堅持落實《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中的相關要求,對城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進行合理的調整,對于尚未納入保護區的水源地應及時的補劃。另外還必須要做好城市之間的溝通合作,建立跨區域水源地保護補償制度,著重處理好跨界河流可能對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產生的污染,從而保證飲用水的安全。
2.6實現水源地的生態建設
要想提升飲用水的安全性,我們應該不斷完善飲用水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完善污水截排系統,將城市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建設更多的中小型污水處理站,把難以集中收集的分散生活污染進行就地處理;抓好生態建設工作,增強農藥化肥的使用效率,控制好化學農藥的施用量,降低農業生產對水源地所產生的污染;以社區為單位開展垃圾分類收集活動,進一步提升垃圾回收處理的效率;大力推進河流生態保護以及生態建設工程,比如說可以在農田或者廠區與水源地之間種植植被緩沖帶,適當的提高濕地面積,重點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的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工作,避免水土流失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
3結語
我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種類繁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無污染,這樣才能確保飲用水的安全性,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本文分析了我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現狀,并結合筆者實際研究,提出以下相關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對策:做好水源地監測;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水資源優化配置;強化水源地監管;加強水源地生態建設。總之,我們要認識到,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做好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的環境保護,不但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同時還關系到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必須要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水資源污染,保護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才能夠讓廣大市民喝上更安全更放心的水。
參考文獻:
[1]胡靈之,張愛平,王敏.成都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模式初探[J].人民長江.2014(12):32.
[2]邱涼,翟紅娟,羅小勇.長江中下游干流飲用水水源地現狀及保護探討[J].中國水利.2014(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