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越陽
摘要:在我國非全日制勞動者數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本文指出了當前非全日制用工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在分析借鑒域外主要國家相關立法及實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及養老保險制度不完善等現狀,對我國非全日制用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構建及完善提出了幾項建議。
關鍵詞:非全日制用工;養老保險;社會保障
一、非全日制養老保險的現狀及問題
(一)非全日制養老保險立法現狀
《社會保險法》第12條規定: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勞動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10條規定,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原則上參照個體工商戶的參保辦法執行。
(二)非全日制勞動合同養老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統一的實施細則
《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過于籠統,沒有具體的實行細則,《意見》第10條僅做了原則性規定,而具體的實施方案則由各地方依據地方性法規調整,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很多各地的規定均不相同。多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并存導致了非全日制勞動者養老保險的繳納處于地區分割的狀態,這種狀態為非全日制勞動者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也為養老保險的轉移接續制造了障礙。
2.制度效果與制度初衷相悖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由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組成,從理論上來說實現了全面覆蓋。但這種建立在戶籍制度上的養老保險制度將農村戶籍的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保的勞動者排除在外,因為要參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必須要擁有當地的戶籍,這部分非全日制勞動者只能回戶籍所在地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民工承受著城市的高物價高消費,這無疑是一種社會不公平的表現。
二、域外非全日制用工養老保險的立法考察與借鑒
(一)德國——迷你工作者制度
在德國將非全日制用工稱為迷你工作,這一概念于1977年引入德國社會法典。繳費比例上雇主承擔工資15%的繳費義務,雇員需承擔3.9%。在雇員兼職多個迷你工作時,將收入累計以確定是否需要按照正常的標準繳納社會保險費。其次,在擁有一個收入超過迷你工作的主要工作時,兼職一個迷你工作仍適用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特殊規則,但是如果兼職多個迷你工作時,需要將除第一個兼職迷你工作外的工資收入和主要工作累計計算,即兼職多個迷你工作不享有制度上的優惠。
(二)日本——厚生年金
日本采用雙層的養老保險制度結構,第一層為國民年金,凡是20歲以上60歲以下、在日本擁有居住權的所有居民都必須加入國民年金,因而作為基礎年金,國民年金具有強制性、覆蓋范圍廣等特點。第二層是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其主要是作為國民年金的補充追加,保障勞動者退休后的寬裕生活。
三、完善我國非全日制用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構想
(一)建立多層面的社會保險制度
綜合來看,擁有較為發達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都采用了多重保障制度形成一個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與之并不完全相同,但我國缺少一種能夠為非全日制勞動者提供基本退休后養老保障的制度。我國應當考慮在全社會建立統一強制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這一部分可以統籌為強制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構成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一層面。第二層面,還應當改革職工養老保險,取消以戶籍制度區別對待勞動者的養老保險制度,第三層面,以企業年金、商業新養老保險作為養老保障制度的補充。通過這三個層面的養老保險制度構建,實現對勞動者的全方位保障。
(二)降低非全日制勞動者的繳費比例
相比全日制用工養老保險勞動者的費用繳納比例,目前非全日制養老保險需要勞動者繳納的費用偏高,這項制度調整的關鍵是增加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在強制社會保險制度下,首先應當認定非全日制用工關系為勞動關系,用人單位可以視非全日制勞動者簽訂的用工合同的數量、累計工作時間等因素,相應調整用人單位為其繳納養老保險的比例,在全日制勞動者的養老保險繳納范圍內,設置一個用人單位繳納的最低限額。通過降低勞動者的繳費比例,激勵非全日制勞動者參與職工養老保險,從而實現社會保障的目的,改善我國目前社會保障制度中效率大于公平的現狀。
(三)鼓勵和保障高齡勞動者從事非全日制勞動
我國目前也開始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除了適當延長退休年齡外,也還可以鼓勵退休勞動者再就業。我國有十分龐大的超齡勞動者在從事著各種形式的靈活用工,對這部分勞動者的勞動保障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基于日本的厚生年金對65周歲以上的高齡勞動者增加養老年金的經驗,我國也應考慮建立“高齡非全日制勞動者”養老保險繳納制度,繼續工作者應當繳納保險費,這部分費用由用人者和勞動者均攤,勞動者獲得的養老金逐月增加,累計不得超過一定數額,使繼續工作者獲得的養老金明顯多于退休后不繼續工作者,從而鼓勵離退休人員再就業,緩解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馮彥君、王丹丹:《非全日制用工養老保險的立法模式選擇——以中日比較為視角》,載《當代法學》2010年第6期,第3‐8頁
[2]岳公正、王俊停:《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付風險及新型補償制度改革》,載《經濟學家》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