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盼 王偉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研究
趙 盼 王 偉
(新鄉市市政工程處 河南 新鄉 453000)
摘 要: 路基建設是市政公用工程整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路基項目施工的質量與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通行能力與穩定程度高度相關,追求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高品質要從路基施工的細節與技術入手。研究以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實際施工為基礎,分析了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中技術合理運用的重要性,從劣質土壤處理、填方改良、擋土施工三個環節探究了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設中路基施工技術的要點,希望對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提供借鑒。
關鍵詞: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的建設也在不斷地加快,而在此過程中,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建設也表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建設的周期比較長,而且與其他工程相比,比較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同時,其涉及到的領域也比較雜。所以,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地應用各種施工技術,并且還需要對各種可能會對其施工質量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綜合地考慮,從而使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得以保證。
一、路基在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重要性
一般路面工程的基礎,是以路基性質作為設計的第一個因素。若路基土層的情況會對鋪面造成不良的后果時,則必需加以改善,例如為減少地下水滲流影響而設置阻水或不透水層、增加路基承載力使用加勁材、在軟弱土層則需換土、土壤改良或使用輕質土壤為路基材料、在坡地設計公路,應作邊坡穩定分析等。路基土壤的性質好壞會直接影響路面的品質,路基土壤最好為非塑性,其原因在于塑性土壤的強度會因水的影響而大幅下降,承載力不足而造成路面的損壞。例如我國某地區的主要道路系統曾發生如下案例:由于路基黏土含量高,而道路位置臨近海邊、地下水位高,雖然路基工程完工后所進行的工地密度試驗均合乎規范要求,瀝青混凝土路面鋪筑完工通車后,恰逢大雨不斷,地下水位上升使路基土壤軟化,而造成路面車轍。另外,路基土壤需要特別注意排水的問題,剛性路面若路基排水不良,則會發生唧水現象,細粒料流失,加速路面的破壞。
二、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1 軟土路基的強度比較低
道路路基強度的提高以及其使用壽命的延長,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市政道路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得以保證,而且還能夠極大地避免行車安全問題的發生。然而,在對道路路基進行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某些地段的路基地下土層屬于天然的軟土土層,其強度比較低,因而,建成的道路在受到擠壓或者是震動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路面下沉或者是變形的問題,這不僅使得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難以與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相滿足,而且對于人們的生命安全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2 邊坡土地基比較容易受到雨水沖刷的影響
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施工的過程中,邊坡是十分常見的,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道路建設的施工質量,因此,對邊坡的處理工作進行加強,對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為了能夠增強邊坡土地基抵抗雨水沖刷的能力,不僅要求相關的施工技術人員對自身的素質進行提高,采取切實可行的施工技術措施,而且施工人員還需要從整體的施工效果著手來進行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
3對路基沉降以及剩余沉降的控制有著較大的難度
通常情況下,針對施工比較復雜的地段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措施來對建設的工作進行有效地開展是市政規劃設計階段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在施工的過程中,往往會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對地基的強度與硬度進行加強。例如,在地基當中對一些硬度較強的土壤進行適當地添加,或者是對具有其他性質的材料進行添加等,如此一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路基的硬度與強度,但是,在施工方面,往往會導致路基沉降以及剩余沉降的比例把握情況與道路路基建設的相關標準不相符合等技術問題的發生,進而對整個道路工程的建設質量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設中路基施工技術的要點
1 路基施工中劣質土壤處理技術
如果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設出現劣質土壤,將會造成路基的不穩定與不連續,這會影響路基的功能與結構,進而制約市政公用工程道路建設的整體質量,要在路基施工中做好劣質土壤處理技術的應用,通過改良和穩定提高土壤的結構穩定性,以實現對路基施工的保障。劣質土壤處理技術有三種常見的方法,一是,利用機械和設備的夯實技術,夯實是改良劣質土壤的常見方法,通過大質量機械和設備的鎮壓使土壤的密度增加,改良其強度和硬度,使道路路基得到根本性改善。二是,化學處理技術,在劣質土壤中灌注或混合功能型材料,例如:水泥、石灰、飛灰等材料,通過化學反應來提升劣質土壤的彈性和防水性,降低土壤的膨脹系數與收縮系數,達到對路基結構強度的保障。三是,物理處理技術,通過沉樁、預壓、加熱、通電等措施,使路基土壤的凝聚性發生改變,降低地下水和地質隱患對路基的影響,在擠密和加壓的前提下,使土壤的工程性質得到優化,達到路基施工的基本功能與穩定的需求。
2 路基施工中填方改良技術
填方改良技術是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常用的技術,對于處理填方各類問題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中填方改良施工技術的形式和內容類似上節所述的路基土壤改良施工法,其主要實質是利用土壤加勁的措施來提高路基的穩定性,鋪面加勁的主要觀念乃是在鋪面中埋入施工合成材,借由施工合成材受力變形時會負擔部分荷重,因而減少鋪面受力后所產生的變形,進而達到加勁的效果。在提高路基承載力方面,路基土壤使用加勁片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填方改良技術的原理為:一是,通過改良來增加土壤的剪力強度;二是,通過土壤與加勁材界面間摩擦力所產生的剪力阻抗來提高填方的穩定性。目
前大部分加勁土的設計僅應用于排水良好的粒狀土壤,以避免孔隙水在凝聚性土壤造成不良影響而降低剪力強度。另外,路基土壤因受力而變形,夾于其中的加勁材也隨之變形,這一變形將吸收部分的能量,因而減少向下傳遞的應力,達到加固的效果。
3 路基擋土施工法
路基應盡量配合自然環境避免大挖大填,不論其為填方邊坡或挖方的邊坡須能穩定,才不致發生坍方。對于邊坡處理及崩坍的預防為市政公用道路工程的重要項目,因此道路施工前應先作邊坡穩定分析,若有崩塌的可能性,應根據現地情況選擇適當的施工技術處理。邊坡崩坍的防止,主要在于降低其滑動的驅動力及增加其抗滑力,選擇防治方法應視其崩坍路段的地勢、地質、水的來源、經濟等方面詳加考慮比較,再定應采取的施工法。在降低其滑動驅動力方面可以加強邊坡排水及減緩坡角的方式解決,而增加邊坡抗滑力則常用擋土設施及地(巖)錨等方式處理。
總而言之,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能夠對道路質量以及其使用壽命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因此,對路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施工的過程中,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對于提高道路路基的施工質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并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穩固性以及其質量。
參考文獻
[1] 寇文軍,曲紹春.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探究[J].才智,2015,(1):372-372.
[2] 李首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探究[J].科技與企業,2014,(11):262-262.
[3] 周金奎.簡析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及管理[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7):1153-1153.
[4] 蔡中元.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5,(50):206-207.
[5] 彭小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術分析探討[J].低碳地產,2016,2(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