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平
摘 要:地理學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新課標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學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終生有用的地理”。學習地理,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才能讓學生學到“有用的地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學會填圖、學會畫簡圖、學會運用地圖,并形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地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地圖;地理學習;良好習慣
地理學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具有極強的實用性。新課標明確提出要使學生學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終生有用的地理”。有些學生認為學地理不難,只要死記硬背就行,最終學得一團糟。其實,地理學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習地理必須運用地圖”,這是由地理學科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的。教師只有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才能讓學生學到“有用的地理”。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
一、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
地理知識不僅僅存在于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于地圖之中。教材每一章節的內容除文字外,都有地圖緊密配合。所以,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時,必須先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閱讀地圖要注意先后順序:首先是看標題,地圖的標題指明該圖所表現的內容和范圍等信息;其次是看圖例、比例尺和方向,每幅地圖都必須參照這“三要素”才能確定圖中所表現的地理事物“是什么”“在哪里”“距離多遠”等信息;再次是觀察地圖的具體內容,包括具體地理事物的位置、大小、形狀等。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遺漏信息。
二、學會填圖
填圖是讓學生熟悉地圖的一項有效訓練。在講授新知識結束時進行填圖訓練,學生通過思考、眼看、手填,能進一步熟悉地圖上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行政區劃”后,我要求學生完成課本的“活動3”,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填寫,等實在不會填時再翻“中國政區圖”找答案。在課后小測時,大部分學生都能填出省區的名稱和行政中心。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利用《地理填充圖冊》,教師邊講,學生邊看、邊填,既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有利于對地理知識的消化理解。教師還可以在黑板上出示填充掛圖,讓學生把掛圖中需要填寫的地理事物名稱(或圖例)寫(或畫)在小紙板上,然后讓學生上講臺把小紙板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三、學會畫簡圖
在地理學科中地圖的應用極廣,當地圖在學生的大腦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還要讓學生學會畫簡圖。畫簡圖更能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熟練程度。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地球的公轉”時,我讓學生模仿“地球公轉示意圖”畫地球公轉簡易圖,等學生畫好以后我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的簡易圖與書本“地球公轉示意圖”的不同,結果好些學生把不同節氣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畫錯了。他們都知道每年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但他們忽略了“在地圖上該如何來表示”這個細節。通過畫簡圖的訓練,他們才明白了怎樣用地圖來“描述”文字,真正讓地圖與文字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教學實踐中,我還常常通過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繪制一些簡易的輪廓圖、地形圖、氣候圖、政區圖以及各種物產資源分布圖,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學會用圖
學生對地圖能讀、會填、會畫,還要會運用。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教學中,在講完課本知識的同時,可以通過一些問題的設計把學到的地圖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例如,在教學完八年級上冊“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后,我給學生設計了問題: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過哪些鐵路線?經過哪些城市?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探究,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訓練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每一個環節盡量多地接觸地圖,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于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養成緊密結合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良好習慣。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像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思維。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據不完全統計,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材有各種圖表135幅。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突出特點。只要教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會填圖、會畫圖、會用圖,并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學生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最重要的工具,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學習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終生有用的地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讀圖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在教學中不斷訓練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這有待于我們不懈的堅持和努力。
參考文獻:
陳澄.地理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