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禎
閱讀是信息的輸入,通過閱讀可以獲得基本的詞匯積累,也可以學習名家經典描寫技巧,是學生完成知識原始資本積累的不二法門。小學時期是系統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滲透閱讀技巧,拓展課外閱讀。陶行知說:教材不過是個例子。確實,課堂時間有限,教材文本篇幅也有限,只能給孩子起到一個示范作用,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同學們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那么怎樣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呢?下面我們就結合教學實踐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注重方法,閱讀要有獨立思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諺語強調的就是掌握方法的重要性。只有讓同學們掌握閱讀和思考的方法,他們才能通過自主閱讀課外書,獲取知識,習得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文本為例,指導學生精讀、細讀,邊讀邊思考,從閱讀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最終通過解決問題提升語言邏輯和表達能力。
比如,我們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思考能力,我們可以給出幾個問題,讓孩子們根據關鍵性問題提示,嘗試尋找合適的閱讀方法,同時鍛煉他們在閱讀中捕捉有效信息,通過歸納、思考掌握汲取知識的能力。
①本文回憶了魯迅先生哪幾件事?②表現了魯迅先生哪些優秀品質?③作者當年明白魯迅先生受人愛戴的原因嗎?④你覺得魯迅先生為什么受人愛戴呢?先讓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進行閱讀,可以邊閱讀邊總結和思考:談《水滸傳》、講“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可以讓同學們分組討論歸納,通過組內閱讀后,共同商討,解決以上問題。然后通過思考,總結出:魯迅先生之所以受人愛戴,是因為他是一個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如此以教材為例,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能力,為孩子們的課外閱讀拓展奠定技能基礎,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二、營造氛圍,張揚學生閱讀個性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誠然,一個班幾十位同學存在閱讀風格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一刀切的閱讀方法肯定不能適合全班學生的認知發展需求。要想營造閱讀氛圍,讓同學們全面開展課外閱讀,我們就得承認學生的客觀差異,發現他們的優缺點,從而針對性地弘揚個性,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閱讀和理解,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學習《草原》時,為了烘托氣氛,我先借助聲影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讓孩子們體驗優美的草原風光。然后通過提問鼓勵學生發揚個性去閱讀和理解:①草原這么美,哪位同學去過草原呢?說一說你的真切體驗;②沒有去過草原的同學是以什么方式認識草原的呢?你心目中的草原什么樣?③來,大家帶著自己的想法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在草原的所見、所聞、所想和自己的有什么區別?……這三個問題不是盲目設置,前兩個是從去過和沒去過草原來區分的,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對草原的個性認知。這樣就能和第三步閱讀課文,學習作者看到的草原,形成對比。通過對比,學生就容易發現作者描物狀景的技巧,從而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吸收和積累,為以后個性表達和寫作奠定基礎。
三、生活感悟,深入體味情感表達
情感目標是語文教學要實現的三維目標之一。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字詞句,還要注意升華學生的情感。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能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來啟發和引導,讓孩子們深入體會情感,才能在自己的寫作中有“人情味”。
還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為例,一般教學過程中先讓孩子們通讀,然后圈點生詞,總結段落意思,熟讀課文……這么多流程其實只注意到了語文的“知識”層面,與三維目標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差很遠。為了實現三維目標,我們還要結合生活來啟發學生的情感:我們生活中也有至親至愛的人,他們的哪些品質讓你印象深刻,受到感動呢?通過這兩個問題,再讓同學們反復閱讀課文,從中體會和學習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情感,這樣才能有效達成三維目標。
四、擴散閱讀,豐富學生閱讀范圍
通過上面三個部分都是以文本為例來說明如何讓學生掌握課外閱讀的技巧。也就是說,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懂得在閱讀中邊思考邊體味情感這是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基本功。有了這三點基礎,我們才能全面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范圍。那么怎樣豐富學生閱讀呢?
教材是個例子,讓同學們通過例子掌握了閱讀技巧以后,我們就要順著文本的題材給學生推薦同類經典文章,讓同學廣泛閱讀,直觀對比,遍采百家之長才能真正豐富“閱歷”,積累更多知識,學習更多描物狀景和寫物思情的表達技巧。
比如,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可以給同學們推薦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類似的題材,不一樣的寫作角度,不一樣的情感表達方法。通過對比閱讀,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他們的綜合閱讀思考能力。當然,我們還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他們推薦不同題材,不同種類的讀物,讓孩子們遨游在知識的海洋,汲取更多的知識和營養。
總之,小學階段是指導小學生學習閱讀技巧,積累閱讀知識的黃金期。教學過程中我們先要以教材為例一步步指導小學生掌握扎實的閱讀方法和歸納、思考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結合他們的閱讀特點和認知進度針對性地推薦課外閱讀。閱讀是知識的源頭活水,只有同學們掌握閱讀理解技巧,這樣讀書就逐漸成為自覺行為,才能像楊朔所說的蜜蜂一樣“采過很多花,釀出甘甜的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