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兼具英語的工具性、交流性和小學學習的基礎性,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是小學階段學好英語的關鍵,而教師的有效提問則是實現交流對話的主要途徑。于師,合理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設疑、引趣、激發思考的綜合性藝術;于生,恰當的課堂提問是一門答疑、生趣、鍛煉思維、增長知識的綜合性提高過程,但在日常教學中課堂提問仍存在種種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搭建問題階梯,指引學生循序漸進
由淺入深,由簡至繁,搭建問題階梯,學生能夠拾級而上,登高望遠,充分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梯度明晰、層次明顯的問題因其難易有別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并且系統性的設問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串聯,呈現給學生的是系統性的知識鏈,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英語水平進行充分的思考和表達,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有話可說。
首先,問題設計的梯度性和層次性要在找準知識點、確定重難點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步步推進,層層深入。其次,問題設計的層次性要求設問要因人而異,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契合學生的興趣點。簡單問題的回答機會就多給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難度較大的問題就可以給英語能力較高的學生。有些學生對外國國情文化感興趣,了解得比較多,那么在學習倫敦景點名勝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多給他表達機會,讓他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對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會享受思維的過程,就更有學習的動力。設問時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
二、設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樂思求新
由內而外,拓展延伸,設開放性問題,激開闊性思維,引多角度表達。開放性問題需要學生對問題作出獨立判斷和表達,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中恰當合理的開放性問題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其思考,促使其表達,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
開放性問題的提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設問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切忌隨意、散漫。每一個開放性問題都應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最終目的都是服務于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其次是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必須緊密契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例如,王紅老師在執教Life in the year 2050一課中,呈現文本標題后問道:When you see the title,what do you think of?為接下來的課文新授做好鋪墊;講到未來生活時問道:Where do you want to live?What do you think robots will do?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侃侃而談,種種設想,趣味橫生。
三、創設巧妙追問,生成師生智慧問答
由表及里,就錯論錯,創設巧妙追問,你來我往之間彰顯英語魅力。追問是指,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對學生的正常回答進行追問,對膚淺的回答進行追根以及對錯誤回答進行追究。學生能夠在教師有效追問的引導下你來我往,激活思維,活用表達,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追問的時機很重要。首先,于簡單的機械操練中追問,豐富語言表達。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Free talk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語言輸出,多數情況下教師擔心學生說不出來,往往會將句子結構呈現出來,讓學生依葫蘆畫瓢,這種形式有其優勢但未免過于呆板,如果教師可以發揮教學智慧,承接學生的回答進行巧妙的追問,則不會顯得呆板單薄了。其次,于學生出錯處進行追問,讓學生自主糾錯。學生犯錯實屬正常,如果教師能夠針對典型錯誤進行恰當的追問,給予學生以暗示,讓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之處并進行糾正,那么于師于生這都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對于學生犯的錯誤,不要著急說No,通過教師的追問讓學生自己糾錯,既讓學生知道出錯原因,又不打擊學生的學習自尊心。
四、鼓勵自主提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由師到生,角色互換,創設寬松自主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獨立思考的素養。美式課堂強調學生自主發問,通過知識來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更多的問題,我覺得這一點很有借鑒意義。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升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創設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師生、生生合作共同來解決問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審慎智慧的課堂提問能夠培養學生善思勤思的學習習慣,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問題意識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課堂中看似隨機應對、機智巧妙的提問都需我們教師在課后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善花心思、狠下工夫,以教師的智問引學生的智答、樂思、求新和巧用,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提升。
作者簡介:劉紅艷(1988.3—),女,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人,碩士研究生,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