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網絡交易欺詐現象的出現不僅構成對網絡同業銷售者、服務者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也嚴重侵害了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秩序,阻礙了網絡交易活動的正常進行。因此,應適當的采取法律規制的方法,對侵權行為、網絡欺詐等行為實行法律制裁,肅清整個行業的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和平臺提供者的正當權益。
【關鍵詞】網絡交易;信用欺詐;法律規制
引言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交易憑借其成本低、受眾廣、跨區域等眾多優勢獲得了很好的發展,與此同時,網絡交易中信用欺詐、網絡秩序被破壞、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卻不斷出現。為解決這一問題,以淘寶為代表的大多數網絡平臺選擇信用評價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我國網絡交易模式的發展方向,這種評價模式的使用是基于網絡交易存在不可視性的交易特點,其目的是便于消費者更好地了解網絡交易的流程、促進消費者與服務者之間的溝通、確保商品的質量,這種評價體系的出現能夠提高買賣雙方的信譽度,為交易活動創造公平公正的空間,提高消費者對商家的信心。
一、當前網絡交易信用的現狀
評價體系對網絡商家的經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也被不法經營者所利用,于是一條被稱為“炒信”的業務鏈條隨之產生,包括獲取產品銷量、虛假刷單好評等不當信用利益,欺騙了消費者和其他商家的正當權益。大多數信用炒作團伙內部均有著明確的分工,數人各司其職,保證虛假交易環節的連續性與完整性,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炒信團伙的規模越來越大,逐漸滲透到互聯網交易的各個角落。但是由于社會的發展速度太快,法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司法部門對于網絡交易信用欺詐行為仍處于淺層認識階段,且難以依靠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類似的違法行為進行制裁。同時由于立法部門尚未出臺相關的法律規定,即便有當事人提起相關訴訟,法院也難以依法作出公正的判決。由此可見,社會的快速發展帶來一定的好處的同時也衍生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網絡欺詐行為事關社會信譽與財產安全,因此要及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網絡交易行為進行規范,以此推動互聯網交易的正常有序發展。
二、網絡交易信用欺詐的權利與責任
在網絡交易信用欺詐侵權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的權利與責任主體的責任具有相對性。網絡交易信用欺詐侵權法律關系的具體責任主要包括:第一,損害賠償責任。若責任主體的網絡交易信用欺詐行為給權利主體帶來了損害,責任主體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以彌補權利主體所受到的損害,包括物質上、身體上以及精神上的損害。第二,其他責任。《中國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明確規定,責任主體對給權利主體帶來損害之后,不僅要及時彌補權利主體的損失,還必須要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等,將違法行為的影響與危害降到最低。
三、網上交易信用欺詐侵權法律相關內容
(一)消費者知情權受侵害的損害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中明確指出了要對消費者知情權進行保護,但對于其受到侵害后如何實施救濟的內容并未明確列出。知情權屬于人格權的一種,可劃分為精神型人格權,即這一權益受到侵害會對其造成精神損害。針對這一情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一條中均制定了相應的條例,當侵害人的人身權益受到嚴重的精神損害時侵權人應對其精神損害賠償責任進行承擔。因此,當因網上交易信用欺詐對消費者的知情權侵權時應依據精神損害賠償法給予相應救濟,精神損害賠償責任依據侵權人的惡意程度和實際損害情況進行確定。
(二)服務欺詐或商品欺詐與信用欺詐結合的損害賠償責任
服務欺詐或商品欺詐與信用欺詐結合是指售假行為與炒信行為相貫串構成的兩種行為的結合,這兩種行為均具有獨立性,均可成為獨立的侵權責任。若兩種侵權行為均為同一人,可合并為一個案件進行起訴,依據兩種行為的責任承擔分別對賠償數額進行計算,然后合并執行。如果對消費者造成的服務欺詐或商品欺詐對其他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造成損害時,不僅需要對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進行承擔,同時還需對懲罰性賠償金進行承擔。
四、網絡交易信用欺詐損害救濟的主要方法
對于在網絡交易中受到損害的消費者或是同業的經營者,在主張信用欺詐行為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方面,可以采用和解、消協調解、行政申訴、依據協議仲裁和起訴這五種救濟途徑。通常在消費者在網絡交易中知情權遭受侵害時,主要采用和解或由交易平臺介入調解的救濟途徑。當前,對于和平臺介入調解方面,我國正通過由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電子商務法律網共同主辦的“網上交易保障中心”進行干涉、調解。其具體做法則是通過“電子商務欺詐信息舉報中心”將消費者舉報后的信息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并通過網上平臺,傳達給廣大網友。但鑒于該網站并不具備政府公益背景,故而缺乏一定的權威性。
面對網絡交易信用欺詐行為,創建符合我國特色的電子商務交易糾紛解決的權威線上調節機構尤為重要。除此之外,訴訟也是一種有效救濟網絡交易信用欺詐的有效途徑。
結語
互聯網的繁榮與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也使得網絡交易信用欺詐行為層出不窮,我們必須要及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規制網絡交易信用欺詐行為提供豐富的法律依據,保證網絡交易的正常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