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書杰 王斌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人們由于對客觀事實認識的局限性,要想對未知的客觀世界做一些合理推斷,就需要假設其存在的合理性。在財務會計領域,人們在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時也必然會在一些基本1限設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我們所采用的一些會計核算方法核算的經濟業務更合理。具體來說,在運用會計核算方法對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時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四大會計假設。
【關鍵詞】會計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假設是指會計核算在空間上界定了會計服務的對象,就是在會計核算之前要明確會計核算要反映誰發生的經濟活動。只要有經濟業務發生的單位、個人、集體等都可以作為會計核算的主體。其實質是根據某一個特定的經濟單位能夠實際控制的經濟資源、能夠承擔的經濟義務,并且實際進行經營運作的產權關系連接的經濟利益范圍。這里有一個前提條件,即企業的組織結構是相對穩定的。如果企業的組織結構是不穩定的,企業主體是一個所謂的虛擬公司,那么以這樣的會計主體來界定經濟利益范圍就不可靠。此外,由于財務會計的基本目標是對外編報財務報表,提供有助于各個利害關系人做出經濟決策的財務信息。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相互分離,就需要實行獨立經營。因此,會計主體就必然是指那些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企業。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經濟生活日益豐富,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經濟活動的發生就不只是局限于那些獨立經營、獨立核算的企業,更多的是多個單一企業形成的企業集團,比如合并企業會計等,所以會計主體假設也只能在特定的經濟活動和環境下才能適用。
二、持續經營假設
所謂持續經營假設是在會計核算時假設會計主體有經濟業務的發生,也就是說會計主體能夠按照當前的規模或擴大規模的狀況下一直經營下去。否則一旦會計主體出現資不抵債的境況,就會喪失生命力,經濟業務的發生不再連續,就會使得很多會計核算方法喪失其運用能力。它是以非清算為前提的,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企業經營失敗要破產,我們就假定企業是持續經營的。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出現了一種短期經營的方式,快速成立、快速分離,那么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的會計分期的假設、歷史成本原則也就會出現新的情況。比如會計核算的折舊方法的運用,我們在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是假定固定資產在壽命期內是能正常被會計主體使用。所以在邏輯上,持續經營假設是會計主體假設的必然結果。因為,確定了企業是會計主體,勢必要進一步研究企業能存在多久。當然這個假設也并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成立或適用。當會計主體喪失生命力不再有經濟發生時,持續經營假設就喪失了存在的意義,我們的會計核算方法就會發生質的改變,這種情況往往涉及的就是清算會計了。
三、會計分期假設
所謂會計分期假設是指會計核算需要將整個會計期間人為的劃分成若干個相等的會計期間對外向信息使用者報告會計信息。首先,有了會計主體和持續經營的假設,必然要有會計分期的假設,因為需要對外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就必須將連續不斷的經營過程劃分成一定的會計期間,否則,定期編制財務報表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了。比如將會計期間劃分為年度和中期,其中對外報送的年度財務報告指的是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即從公歷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中期財務報告包括半年度(每年的6月30日)、季度(每個季度的最后一天)、月報、旬報等。其次,由于信息的本質特征即時效性,所以為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會計信息,為便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更有效、精準的財務決策就需要進行會計分期,從而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
四、貨幣計量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核算需要以貨幣金額在賬面上記錄,從而來反映經濟業務的增減變動狀況。當然在日常會計核算時也可能采用其他的計量單位,比如勞務計量、實物計量等,但在會計核算中主要采用貨幣計量。因為在經濟活動中貨幣可以作為經濟等價物,任何經濟活動都能以貨幣的形式等價交換。當然,我們采用貨幣計量時的一個前提就是幣值穩定。所以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企業日常會計核算可以采用人民幣或人民幣以外的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在對外報送財務會計報告時一律折算為人民幣”。所謂記賬本位幣指的是會計主體的主要經濟活動所采用的貨幣形式。
結語
對會計假設的探討為進一步對會計理論的科學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礎,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會計理論體系,因為會計理論體系也需要一系列的假設才能夠建立。會計的四個基本假設是建立會計原則的基礎,不進行“持續經營”的假設,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等都無從談起。
會計假設規定了會計理論的外延,建立在基本假設基礎之上的、經過邏輯推理建立起來的會計理論體系不可能超越基本假設,否則就會破壞理論的完蟄性。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往往相當多的經濟業務脫離了四個基本假設,如合并會計報表時并沒有遵守會計主體的假設,或者說沒有遵守單一主體的假設,企業破產清算時很明顯是撇開了持續經營的假設,或者說違反了持續經營假設,這些問題就需要作為特殊問題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