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圓
【摘要】基層公務員是黨的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金字塔型黨政干部隊伍的多數群體。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基層公務員占公務員總數(716.7萬)的比例約為60%。因此,做好基層公務員培訓現狀分析,對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基層公務員隊伍至關重要。本文從基層公務員的培訓概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基層公務員培訓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基層公務員;素質;培訓
改革開放至今,特別是十六大以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按照“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要求,緊密結合各級各類干部特點,努力做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為黨的各項事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在新形勢下,十九大提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給干部教育培訓提出了“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等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基層公務員培訓概況
(一)培訓形式
基層公務員培訓的主要形式是參加脫產的黨校學習,時間為1~2個月不等,一般黨委書記等主要領導的培訓班有兩個月時間,培訓考核也較為嚴格,結業的時候通常會要求上交論文;普通公務員的培訓班一般只有一個月時間,沒有嚴格的考核。
除了黨校舉辦的培訓以外,還有少數的業務部門培訓、合作學校培訓、網絡學習等。業務部門的培訓針對性較強,主要為實操課程;合作學校的培訓非常難得,審批手續復雜,而且基層業務部門合作的大學主要是當地的二本院校,師資力量稍顯不足;網絡培訓內容雖然全面,但基本上淪為形式,很多單位都是挑選一至兩個年輕人給所有人掛網頁,做題目,目的是完成任務。
(二)培訓內容
基層公務員培訓的內容主要為黨性教育,包括回顧黨史,講授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如“四個全面”“四個自信” “五大發展理念”等,結合當地社情的內容較少,結合培訓對象工作的內容更少,理論課程多,實踐課程少,通常一個月的培訓只有一天社會調研,而且是走馬觀花,觀看經典路線,對有問題的地方很難去調研。
(三)接受培訓的對象
基層公務員中接受培訓的對象較為集中,因為基層單位普遍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管理人員多,執行人員少,再加上培訓機制的不健全,就使得培訓對象集中在某些人。
二、基層公務員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培訓內容和工作實際相脫節
培訓內容不接地氣,往往較為籠統和寬泛,未能結合各單位各部門的實際工作,不分年齡,不分對象,效果不夠明顯。講授的知識也較為陳舊,缺乏新時代公務員必備的能力素質培訓,如應急管理能力,服務群眾能力的培訓。
(二)培訓的形式單一
培訓方式主要為接受黨校的培訓,業務培訓不夠,大學繼續教育的通道不順暢,網絡學習流于形式。課堂培訓主要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講授形式,未能結合工作實際,開展菜單式的專題研究和研討式、模擬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實踐課程并不注重實際操作,主要是到經典路線去參觀學習,雖然能夠開闊視野,但對實際工作的直接促進作用不大。
(三)培訓機制不夠健全
公務員法規定基層公務員培訓期間的學習成績和鑒定作為公務員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公務員的晉升往往并未與培訓掛鉤,也未將培訓的成績和效果作為考核指標,這就大大削弱了公務員培訓的積極性和熱情。培訓機構和培訓者以及培訓單位三者之間未能形成一個合力,難以在配套保障上真正契合基層公務員個人的需求,培訓質量大打折扣。
三、基層公務員培訓的改進措施
(一)實現按需施教
基層公務員主要任務是做好市場監管、公共服務,而不是制定政策。應該根據對他們的要求,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針對班子成員、基層負責人、機關人員、一線人員不同的工作特點,崗位需求,積極探索適合不同需求、不同類別、不同崗位的培訓方式。在培訓過程中,要注重強化對公務員進行辯證思維、歷史思維、法治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的熏陶,以達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拓寬培訓渠道
就當前基層公務員培訓的實際情況而言,科級以下的公務員培訓機會極少,但培訓需求強烈,這就造成了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各單位在增加普通公務員培訓機會的同時,可以拓寬培訓的渠道,利用信息平臺開展自助式網上在線學習。從基層干部急需掌握的各類知識中,確定幾項重點課程,建立豐富的網上資料庫,設計選課自學、學習自測、遠程培訓、遠程同步教學等多種學習形式。
(三)加強培訓評估
當前基層公務員培訓效果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評估,要建立完善的培訓效果評估體系,包括受訓人員的個體評估、政府評估及社會評估。重點評估基層公務員在培訓前后的變化情況,包括反應成果、認知成果和行為成果,給政府帶來的貢獻。評估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確保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將培訓的效果與相關的任用掛鉤,保證培訓的質量,提升培訓的內在動力,激發基層公務員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和加強基層公務員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