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要】落實醫院基層紀檢監察工作不僅是醫院紀檢監察工作全面落實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醫院長遠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文章概述了醫院紀委組織建設的現實狀況,分析了醫院紀委目前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最后探討了推進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紀檢監察;基層延伸;醫院紀委
引盲
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工作報告要求,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使群眾身邊的公職人員受到嚴密監督。衛計系統進行“如何推進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專題調研,探索基層醫療機構監察體制改革意義重大。下面以醫院為例,從紀委組織建設、存在問題和對策建議三方面,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醫院紀委組織建設的現實狀況
市級醫院紀委委員多為兼職,醫院普遍設有紀委委員3~5人,僅監審科2位專職人員享受紀檢監察干部辦案崗位津貼。醫院紀委工作為聯點模式,每位紀委委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兼職聯點一部分臨床或行政后勤科室,主要工作有:重要時間節點的廉政督察、日常廉政教育的提醒監督、廉政教育活動的協調組織、問題線索的核查了解等。
醫院紀委作為基層紀委在監督執紀問責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原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二、醫院紀委目前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
(一)職責定位需進一步明確
一是“三轉”不夠徹底,履職存在錯位、越位現象。醫院紀委在醫院黨委領導下開展工作,難免有時工作關系厘不清、職責定位把不準,存在履職上的錯位、越位,偏離主業。二是廉政教育、活動和現場監督參與多,監督職能虛化。部分領導擔當意識不足,任何工作都要紀委參與;醫院廉政教育活動等往往也是紀委牽頭。因此本應是負責“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的紀檢監察機關,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結果難于聚焦主責主業,造成監督職能虛化。
(二)思想認識需進一步提高
紀委委員多為兼職,對其職責僅停留于表面的理解,本職工作繁忙,往往疏忽了紀檢工作實效,對于監督什么、如何監督沒有接受過規范化的學習和培訓。加上部分臨床科主任重業務輕黨建思想,存在些微抵觸情緒,對紀委委員的工作理解支持不夠,主動接受監督意識不強。紀委委員對自身的職責、權利和義務認識不深,存在畏難情緒,監督職責未能真正自覺履行。
(三)履職能力需進一步提升
醫院紀委委員通常除監審科主任和干事為專職外,其余紀委委員均為主要職能科室主任兼任,投入紀檢監察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配合開展監督執紀工作有心無力,方式方法也有限。醫院紀檢干部多為非專業人員,理論素養和專業素養不高、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學習深造和崗位培訓機會少,對于如何開展監督,監督應遵循的方法步驟、程序規范是什么不清楚。
(四)人員待遇需進一步落實
醫院專職紀委委員按《關于調整紀檢監察辦案人員補貼標準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9號),每人每月補助辦案津貼220元。其他兼職紀委委員工作時間不少,工作量不小,但沒有任何待遇補貼,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紀委安排布置工作有難度,紀委委員履職積極性不高。
三、推進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目前醫院監督工作普遍面臨監督力量弱、人情干擾重、案件突破難等問題。建議以問題為導向,樹立和運用“靶向治療”思維,找準病因,對癥下藥,努力尋找破解難題的辦法,如針對紀檢干部履職能力偏弱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培訓;針對現行體制履職難、干擾大等問題,探索醫院實行紀檢組派駐制或兄弟單位紀檢干部輪崗制等,推動紀檢監察工作在基層醫院落地生根。
(二)堅持以機制創新為動力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解決問題需要創新機制,從根源上著手,激發工作活力,構建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要打通監督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整合監督力量,實行交叉監督,減少人情干擾,如調動支部書記和支部紀律委員參與紀檢工作積極性,各支部進行交叉督查,把監督觸角延伸至醫院一線工作人員,及時主動發現和解決問題,實現紀檢監察全覆蓋。
(三)堅持以分層實施為途徑
堅持上下聯動,分層實施,統籌推進,構建衛計系統垂直高效的監督工作網絡。紀檢監察組通過在市直單位開展巡查和督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醫院層面重點是問題線索核查,建議系統紀檢干部統籌調度,遇到重大問題線索,不限于本單位自查,推動監督全覆蓋落地落實。
(四)堅持以工作實效為檢驗
監察機制創新是否有效管用,要靠工作實績來檢驗,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通過上下聯動,將原來較為松散的監督力量擰成一股繩,彌補醫院層面監督力量不足的短板,實現全面有力的監督,促進紀檢監察組工作高效開展,推動線索處置及查辦案件的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結語
紀檢監察在醫院的管理工作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時,醫院工作中的腐敗現象急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整頓。因此,要推進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完善醫院紀檢監察干部的各種管理機制和工作平臺,使醫院紀檢監察工作更好、更快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