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光其
【摘要】寧德市委、市政府在習近平新時代“三農”工作戰略思想的引領下,積極探索和創新“三農”工作“六位一體”的“寧德模式”,即以小城鎮綜合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以千畝設施農業、山地農業開發、農業龍頭企業“三駕馬車”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精準扶貧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六個方面統籌謀劃、科學施策、精準發力、整體推進、協調發展(“六位—體”),全面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三農”工作)。“三農”工作的“寧德模式”是習近平新時代“三農”工作戰略思想在寧德的成功實踐,是新時期全國“三農”工作的樣本之一。
【關鍵詞】“三農”工作;“六位—體”;寧德模式
一、習近平新時代“三農”工作戰略思想對寧德的重大指導意義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三農”發展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農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支撐,農民仍然是全社會的基礎階層,農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三農”問題仍然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歷史眼光和戰略智慧對“三農”工作的時代定位,也蘊含著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三農”情懷和遠見卓識。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探索與創新新時代“三農”工作“六位一體”的“寧德模式”
鄉村振興戰略“寧德模式”是習近平新時代“三農”工作戰略思想在寧德的成功實踐,是新時期全國“三農”工作的典范之一。堅持“六位一體”全景式抓“三農”工作,是新時期加快寧德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是推進全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題中之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體現了寧德市委市政府對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的新認識、新要求、新思路、新舉措。已成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的好載體,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好抓手,統籌城鄉、整體推進的好機制,轉變作風、狠抓落實的好平臺。
(一)以小城鎮綜合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統籌城鄉融合發展
1.小城鎮綜合改革實現“從外到內”有新舉措
寧德市堅持走“產業興鎮”的路子,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基礎,因地制宜確定發展路子,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努力打造一批工業重鎮、商貿強鎮、旅游名鎮。對于寧德市大多數小城鎮來說,能夠真正起到支撐作用的還是工業,樹立工業立鎮、工業強鎮的理念,把工業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將項目優先向園區集中,積極培植骨干企業,不斷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更好地支撐帶動小城鎮發展。在提升小城鎮外在形象的同時,通過編制規劃、投資項目、培育產業,不斷增強內生動力,實現由外而內的質變發展。堅持“產城聯動”的理念,走“產業興鎮”的路子,突出項目帶動、產業支撐、基礎先行、民生優先,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帶動全市城鎮管理水平提升,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2.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從點到面”有新成效
寧德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樹立“1+N”的發展思路,圍繞旅游業這個主導產業,輔以養殖業、山地開發、種植業等N個產業,不斷夯實發展基礎。按照“1+N”的思路來培育特色產業:靠山的把“山”的文章做好,沿海的把“海”的文章做活,民俗文化村把“文”的文章做深。圍繞“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主題,按照“布局美、環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原則,著力建設宜居宜業、村強民富、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按照“全域景區化”和“既有個性亮點、又有區域特色”的要求,統籌考慮村莊地理位置、自然生態、資源稟賦、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產業發展、民俗文化、基礎設施、公共配套等要素,“多規合一”,結合生態、文化、歷史、旅游、產業等特色編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麗鄉村”整體規劃,形成“一村一韻、一村一景、一家一品”的建設格局,融入“畬、茶、古、廉、紅”“川島湖林洞”“藍綠紅古特”等元素,建設“民族風情型”“生態農業型”“山地風光型”“沿海景觀型”“宗教旅游型”“傳統建筑風貌型”等六種美麗鄉村。做到農旅、茶旅、文旅融合,深耕厚植“鄉愁”,重點扶持,培育典型,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示范引領全市各村發展。
(二)以千畝設施農業、山地農業開發、農業龍頭企業“三駕馬車”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1.千畝設施農業實現“從無到有”有新進展
把千畝設施農業作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推進“六位一體”工作的重要載體,示范帶動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寧德市以生態特色為定位,走設施農業特色發展道路,探索出“政府主導、合作社引領、群眾參與”的千畝設施農業建設模式,實行統一購種、購藥、購肥、檢測、銷售“五統一”管理模式,推廣“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商會+農村+農戶”運營模式,大力推廣農業“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新農藥、新肥料)技術,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現代農業綜合效益。市委、市政府統籌資源、安排資金,在9個縣(市、區)建立11個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共流轉土地1.57萬畝,建設大棚1萬多畝,引進新品種620個,累計產值達4.22億元,帶動農民增收8765萬元,有力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
2.山地農業綜合開發實現“從零到整”有新突破
寧德市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山地農業、生態農業。鼓勵發展山區種養業和林下經濟,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山地農業開發,改變零敲碎打、小打小鬧的生產狀況,走出一條整體布局、規模推進的新路子。2014年以來,全市80家山地農業綜合開發市級示范基地,種植果蔬、食用菌、中藥材、畜禽、茶葉、林竹等8萬多畝,帶動農戶23000多戶,戶均增收6382元。蕉城區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開發、基地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將山地農業綜合開發納入“五大功能區”布局,出臺《山地農業開發示范基地評選獎勵辦法》,山地農業綜合開發投入資金9170萬元,培育8個市級山地農業開發示范基地,有效提升山地農業綜合開發水平。2015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3億元、增加值33.9億元,分別增長5.3%、5.2%,兩項指標均居全市第二;農民人均純收入12298元,增長9.9%,位居全市第三。同時把山地農業綜合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努力實現“富”與“美”的統一。
(三)以精準扶貧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30多年來,寧德歷屆黨委、政府弘揚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思想,始終把“加快發展、擺脫貧困”作為工作主線,咬定目標,矢志不移,鐵心拼搏,久久為功,因地制宜,精準扶貧,閩東貧困面貌發生根本變化,扶貧開發工作實現“從粗到精”,扶貧事業取得豐碩成果。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5年位于全省設區市前列,從1985年330元上升到2017年16800元,農村貧困人口從1985年77.5萬人下降到2017年的3.2萬人,40多萬邊遠山區貧困群眾通過造福工程搬遷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2015年得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并充分肯定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等一大批貧困村通過“輸血、換血、造血”三個階段的艱辛探索,實施整村推進扶貧,整體改變了面貌。寧德取得扶貧成果與成功經驗為世人所矚目,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充分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推動實施的領導掛鉤、干部包戶、山海協作、對口幫扶、龍頭結對、園區共建、生態補償、考核考評等常態化工作機制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好辦法。目前,寧德在認真傳承的基礎上,針對扶貧工作的新要求,進行拓展延伸,要著眼長效、建章立制,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積極構建“市、縣、鄉、村、戶”各層面聯動、“黨委、政府、部門、社會”全方位發力的扶貧開發格局,建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六六四”(“六到戶”“六到村”“四到縣”)工作新機制。一是圍繞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能力,實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六到戶”(干部包戶、龍頭帶動到戶、造福搬遷到戶、信貸扶持到戶、能力培養到戶、社會保障到戶)機制,確保到2020年貧困戶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所在縣(市、區)平均水平,實現全部穩定脫貧。二是圍繞提升重點村整村推進水平,實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六到村”(領導包村、資金項目扶持到村、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到村、農業龍頭企業結對幫扶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到村、黨建扶持到村)機制,通過2014-2016年和2017-2019年連續實施兩輪整村推進扶貧,實現450個貧困建制村改變面貌,群眾和集體經濟“雙增收”。三是圍繞重點縣的縣域經濟發展,實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四到縣”(資金扶持到縣、山海協作到縣、交通改善到縣、城鎮化推進到縣)機制,力爭到2020年,霞浦、古田、屏南、壽寧、周寧、柘榮6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總之,寧德市農業農村“六位一體”工作模式主要體現為強化了一種理念、創新了一套機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培育了一批典型、激發了一種效應、取得了一定成效。研究與探討新時期“三農”工作“六位一體”的“寧德模式”,不僅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效應,而且對全國具有可復制和樣板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