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羽 曹捷
【摘要】—年又一年,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在好奇、困惑中關注著自己身體的變化,漸漸地,心中增添了幾分煩惱和思索。升入高年級的同學馬上就要步入青春期,這是一個生理、心理迅速發育和日趨成熟的時期,也是決定—生性格、體質和智力水平的關鍵時期。本文將針對這一時期孩子們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進行探討,并對此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青春期;生理變化;心理變化
一、打破尷尬,真誠相見,樹立有關青春期教育的正確觀念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父母很少會對孩子進行關于青春期方面的知識教育。很多父母對這一話題表示很難開口對孩子進行引導。更多的時候,家長在提起有關于青春期性知識的時候,總是覺得尷尬不已,往往自己就先放棄。所以在孩子的心里,對“青春期”的理解可以說是空白的,或者說總覺得這一話題提起來是搞笑的,是害羞的,甚至有點怕見陽光的。不適合公開談論此話題,似乎也就成了大家一致認同的一種默契。那么,要公開全面地對每一位同學進行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就必須先讓孩子們樹立正確的、科學的觀念。告訴孩子們這樣的話題其實是正常的、合理的,并不是色情的、可恥的。用真誠的態度講解,用嚴肅的語氣溝通,用科學的方式認知,告訴他們這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不必慌張害怕。從接觸話題的一開始,就和孩子們約定好,彼此之間真誠相見,拋掉陳腐觀念,打破原有尷尬,樹立起有關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觀念。如此,大家的溝通和后面的教學就可以真誠接受,不再談“青春期”而色變。
二、注重方法,尋求課堂的自然和諧
對學生進行青春期的教育,首先,教師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和教學資源準備。充分利用掛圖、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們意識到生殖系統和其他幾個系統一樣,也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一開始可能還是會存在著害羞等情緒,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先在上課前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或者是訪談部分學生的方式,確定孩子們的困惑點和興趣點在哪里,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同時也要注意,教學是生成性的,當面對課堂上有孩子的其他提問,老師要第一時間給予鼓勵并給出科學的回答,不要采取回避的態度,打消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假如有的問題不適合在課堂上公開討論時,可以在課后將學生請到辦公室,以談心的方式幫其解除疑惑。
另外,男女生在青春期中除了共有的一些特性外,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由于男女有別,在進行這一塊知識的講解時,最開始,可以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方式處理。女生講解重點放在月經期相關知識上,給每位女生發放關愛卡,教會她們如何使用關愛卡來了解自己的月經史,告訴她們在月經期可以進行的體育活動和活動量。男生講解的重點放在第二性征的變化上,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身體,正視自己身體逐步發生的變化。在進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教學時,則集中進行,剖析青春期易出現的幾種心理問題,教會他們如何應對。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如播放光盤、教學軟件等,更直觀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還可舉辦“青春期教育”專題板報或手抄報,解答疑難問題。還可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與家長在網上一起完成青春期知識問卷,探討青春期問題,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家長也來一起感受孩子的成長。
三、理論指導實踐。切忌紙上談兵
在接受了一定的有關“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后,孩子們有了一定的意識和知識,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們學會理論指導實踐,將自己掌握的知識活學活用起來。例如,在生理期的時候,自己應該如何照顧自己。在處于變聲期的時候,自己該如何關愛自己等。這個時候,是孩子們開始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實踐的初始過程,難免還是會存有一定的不適和困惑。這就要求老師要細心的觀察,及時地給予孩子們幫助。
四、關注個別,助其解決疑惑
青春期中會遇到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進行了全面性的指導后,要關注到個體的差異。有的孩子因為家庭的因素,也就更需要老師在這段成長的特殊時期,給予更多的關懷。特別是留守兒童家庭。老師要經常對這樣家庭的孩子進行關心和問候,了解他們的心聲,給予他們幫助。另外,青春期中,有些問題不可能也不允許在大庭廣眾下講解,老師要善于發現有問題的學生,正確的引導。
有的孩子,成熟較快,對異性有了愛慕之情,當老師發現端倪之后,不能施與壓力,要用一種適合孩子的方式與之交流,分析感情。對孩子的這種愛慕之情要表示理解,教導他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對于異性同學之間的相處要正確對待,引導其把對異性的向往升華為純潔的情感,要允許他們與異性交朋友,讓他們注重在思想上、學習上互相幫助和促進。教師要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不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五、家校合力,打造溫馨氛圍
孩子生活的環境更多是在家庭中。有人曾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可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父母的觀念會深深地影響孩子。因此,在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中,做父母的應首先加強對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識的學習。
由于孩子們處于青春期,做事不愿意受到父母的干涉。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校訪或者是“校訊通”等通信平臺與家長建立起親密的聯系,請家長在家多關注孩子的生活,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給孩子營造一種溫馨輕松的氛圍,讓孩子樂于和家長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苦惱。若是發現異常,可以和老師第一時間取得聯系,商討合適的解決方法。切忌孩子一有問題,家長發現后就打罵孩子,讓孩子心生怨恨,或是逆反心態,這樣就與之前的教育初衷相悖。所以,家長要因勢利導,注意將孩子的意識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讓孩子的生活能擁有更多的自由和愜意,成長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