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友
【摘要】人文素養教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解決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問題的對策是做好頂層規劃、確立人文素養教育的目標、完善課程體系、豐富人文素養教育內容、重視人文素養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
【關鍵詞】人文素養教育;校園文化;新媒體平臺
一、優化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養教育為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提供相應價值導向
高職院校在人文素養教育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經驗,專業教育中也蘊含豐富的人文素養教育資源。高職院校通過專業教育向學生傳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價值理念,其中專業知識包括公共基礎知識、技術技能、人文社科等知識;專業技能主要包括專業理論操作知識、專業實踐應用、職業認識與職業發展等。高職院校理論教育、實踐應用教育都蘊含大量人文素養教育信息,專業教學也以人文素養教育作為價值導向。高等教育的本質就在于人文特性,人文素養教育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
(二)人文素養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職院校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實踐能力的綜合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需要深刻認識人文素養教育的育人功能,把握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本質,構建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體系,充分發揮人文素養教育在培養高職院校學生人格、情操中的作用,讓高職學生更加具有公民意識,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逐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三)人文素養教育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渠道
文化是一個國家歷史的積淀,是民族發展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特別在日漸復雜的外部競爭環境下,需要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作為提升學生、地區甚至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渠道。傳統文化為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提供了素材,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是每一個學生的責任,將其運用到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之中,對學生、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養教育的對策
(一)做好頂層規劃,確立人文素養教育的目標
辦學理念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靈魂與根本。需要從學校層面重視人文素養教育,把黨和國家關于加強人文素養的政策落到實處,將人文素養教育列入學校的發展藍圖,落實到學校的辦學理念中,把人文素養教育和專業教育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明確人文素養教育的目標,培養具有遠大的社會理想、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個人修養、彬彬有禮的行為方式和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要建立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的資源規劃,從制度資源、組織資源、物質資源等角度展開,組建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指導委員會,宏觀管理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工作,有針對性、有步驟地推進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工作。
(二)完善課程體系,豐富人文素養教育的內容
課程設置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部分,要做好專業人才培養的調研工作,深入行業一線,確定不同專業的崗位設置,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職業能力,但不可忽視未來畢業生作為社會人的一面。調研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同時,也不可忽視用人單位對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要求。完善課程體系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要明確專業課程與人文素養課程之間的關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未來的職業人——學生。要合理安排兩者的課時比例,保證人文素養教育的完整性。二是人文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靈活架構,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人文素養課程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制定要體現職業崗位特色,使人文素養課程既有普適性又有職業性。課程設置具體可分為顯性課程和隱陛課程。顯性課程可分為人文素養必修課、人文素養選修課和人文素養講座。人文素養必修課除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大學語文等國家規定的課程外,可增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方面的課程。
(三)重視人文素養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
高職院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辦學理念,將人文氣息滲透校訓、校風、校徽、校歌及各類校園活動之中,將人文素養教育理念融入校園文化的每一處。大力推進人文特色的校園工程建設,實施綠化、亮化、硬化、美化工程,在校園規劃、樓宇設計、庭院景觀、裝飾裝修、設施設備等方面突出人文品位,將人文氣息播撒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開展豐富多彩的人文校園文化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人文素養社團的作用。同時,要選派優秀教師擔任這些社團的指導老師,保證人文素養教育的先導性和深刻性,使學生能在活動中受到文化熏染。要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建立起院校、系部、教師和學生三級矩陣的人文素養網絡新媒體平臺,以微博、微信等平臺為載體,實現三級矩陣的協調統一和資源共享,發揮網絡新媒體的宣傳輻射作用。高職院校要辦好校報,找準校報的辦報方向,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讓校報體現人文關懷,充滿人文氣息,滿足師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強校史的整理和研究,使高職院校的優良人文傳統得以傳承。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人文發展戰略,積極學習其他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建設的成功做法,努力打造一批優秀人文文化品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