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亮 高學偉
【摘要】本文以快遞相關理論為指導,闡述了校園快遞發展的作用及意義,通過對校園快遞發展現狀進行分析,針對目前校園快遞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校園快遞發展的對策和建議,希望對校園快遞健康發展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校園快遞;服務;對策
引言
隨著近幾年網絡的發展與普及,網絡消費行為興起,高校市場已經成為網絡購物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快遞需求量與日俱增,并且面臨進一步發展的巨大挑戰。在電子商務日益繁榮的今天,學生們已成為不容小覷的快遞消費群體。目前,高校校園快遞以民營快遞公司如順豐、申通、圓通、中通、宅急送、韻達等大中型快遞企業為主,這些企業還處在快速成長階段,企業的物流運作和管理能力都很難滿足高校師生的需求。
一、校園快遞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校園快遞發展現狀
隨著網絡購物的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了網購的隊伍。相對于實體店購物,網購價格更低廉。雖然很多的物流公司已經在各大學校開展了業務,并有不少物流公司設點,但大都不太重視校園快遞業務,其運營模式和盈利能力還處于摸索階段。隨著校園快遞的飛速發展,相關的快遞代理點或加盟店確實為校園內師生收發快遞提供了極大便利。但目前許多高校外圍和內部的快遞企業的運營存在著許多問題,無秩序競爭、低質的快遞服務等問題仍不能讓師生滿意。
(二)校園快遞存在的問題
1.業務不穩定
雖然高校校園快遞業務的潛力巨大,但面對單票貨物的價值較少,所賺取的利潤有限,而快遞公司建立單個代理點需要較高的租金、人工費和水電費等開支,市場份額的有限與較高的成本而帶來的凈利潤額較低,使快遞公司在高校或周圍一般不建立營業網點,或其代理點經常變換營業場所,經常性更換代理人,乃至出現更換營業業務的情況。這種巨大的不穩定性,同樣難以在師生中樹立良好的口碑,也不利于市場的開拓。
2.服務被動性
高校快遞量大部分集中在外部的快件或包裹郵寄到校園內,師生更多的是接受貨物,好多接受快遞服務的師生并不知道接受的是哪家快遞公司的服務,除了中國郵政外并不清楚社會上還有哪些常見的快遞公司,他們向外寄送的貨物通常想到和使用的就是中國郵政,這就體現出高校校園快遞業缺乏主動性,而快遞公司多數都是依靠網上賣家的選擇而提供校園快遞業務的,這也影響到了快遞公司在高校校園的快速與良性發展。
快遞代理點基于營業成本的考慮,或選擇與其他企業合租簡易房或商鋪,或選擇偏僻場所,收發的貨物信件擺放凌亂無序,難以給師生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為寄、取郵件或包裹帶來不便,因而難以維持業務上的長期往來。
3.利潤低、收件少
高校校園快遞業務往往被多家快遞公司競相爭奪,快遞公司向師生派件而提取的報酬低,而從師生收取的貨物雖然提成高但量少,導致快遞公司在高校校園的盈利率低,而代理點也只賺取少量價格差價,因此同樣難以盈利和擴展運營范圍。
4.服務質量偏低
大部分快遞公司沒有固定的門面,往往靠一輛貨車或快遞員的電動車每天中午在固定的地點(如大門口)發放快遞,遞送時間較短,這很容易讓人錯過自己的包裹,既不便于師生們領取,也不便于通過此公司向外寄送快件或包裹。而快遞的本質是即時性地滿足客戶的發件和送貨到家,而高校的大學生上課時間不能接貨,將導致不能實現真正快遞的目的。
三、校園快遞發展建議
(一)快遞代理點整合
對于學校代理點的設立,應在學校周圍增設代理點,方便學生取件,同時,需要增加學校代理點的服務人員,從而加快取件、寄件的速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為了向全體師生提供優質的校園快遞服務,避免各快遞公司代理點在高校校園內無秩序混亂競爭,高校的學生處、團委或后勤部門組建或指導學生社團組織建立學校快遞服務中心或快遞中轉站。該服務中心與郵政和各快遞公司簽署合作運營協議,統一接收各快遞公司的快件或包裹,然后進行中轉分配,按照協議從中收取一定的費用,該中轉站接受校方和快遞公司的雙重監管,同時接受各協議快遞公司的業務統一培訓,以便更好地保證服務質量和快遞效率。如果這種快遞服務中心或中轉站形成規模,具有一定的運作經驗和經營實力,可以向鄰近院校或社會擴展運營領域,進一步以市場化規律運作。
(二)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
快遞公司應該加強信息化建設,利用服務網絡,采用科學的訂單處理系統,加快配送的速度。要做到及時處理訂單信息,及時發貨,規劃出最合理的配送路線,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把貨物送到消費者手上,提高在途運輸時間,從整體上提高配送的速度。
許多人認為高校校園內的快遞量沒有辦公寫字樓那么多,而且對快遞的寄送速度和準確性不是很高,其實這也是不負責任的想法。校園內的部分陜遞貨物還是非常注重時效性的,而且校園師生對快遞服務質量的印象也會向外擴散,等到他們畢業參加工作時,仍然會偏愛曾經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的快遞公司,所以高校校園快遞服務中心仍要注重和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快遞信息的管理工作。因特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就好比是快遞服務中心或中轉站的血脈,可通過實現校園快遞服務中心、快遞企業和師生間的資源共享,以提高服務水平,減低運營成本。
在高校校園快遞服務中心或服務中轉站的信息化建設中,可以吸引快遞公司的投資,鑒于快遞量的季節性和有限性,只需配備必要的計算機、掃描槍、外網連接、柜臺、儲物柜等設備即可,以實現快遞收發件信息的及時傳遞、處理與存儲。
(三)擴大營業規模、擴展服務種類
高校校園快遞的寄送業務通常分為如下三種類型:日常快件或包裹寄送、寒暑假行李托運和畢業生行李托運。寒暑假和畢業生離校期間,行李和包裹托運是快遞需求最繁忙的時段,針對這樣的業務需求,可以提供上門取貨、提供包裝箱、袋等服務,針對學生生源地的不同,為師生選擇最可行的托運方案、選擇適合的快遞公司。對于以外的淡季時間段,可以根據師生不同的需求,量身打造相應的快遞業務,如提供個洼化包裝,代收小額貨款。代購、代送鮮花、禮物等,并將營業范圍適當擴展至其他鄰近高校,實現規模校園和范圍經濟效應。這不僅可以增加校園快遞中心的營業額,還可以進一步宣傳快遞中心,樹立其貼近學生,用心服務的形象。
(四)完善質量管理模式
目前快遞配送的基本服務流程為:接單、收件通知、報價、收件錄單、中轉、報關、派件和回單。影響配件速度的關鍵環節是上門領貨、中轉、派件;影響貨物完好率的關鍵環節貫穿于貨物配送的全過程;提高顧客的信任則取決于配送過程的信息透明程度的對稱性。制定一系列業務操作規范,建立統一的服務標準,包括不同快遞公司的費率和遞送網絡、快件包裹的包裝物、包裝技術、包裝標準、丟失或損壞賠償標準、運輸時間范圍、送貨時間范圍、員工的統一著裝、糾紛解決的程序路徑、上門收件的時間標準、下單的標準填寫等,都必須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提醒師生認真填寫運單和保價,讓師生享受到專業的服務。最后,建立顧客忠誠度是在前三者的基礎上提升服務素質和意見反饋機制、重視顧客的服務感受。
(五)改善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
快遞服務的態度不好,已經成為學生心中對快遞最大的印象,因此,快遞公司應加強對快遞人員的培訓,以提高快遞人員的素質,培養快遞人員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的質量,進而提升快遞行業準入門檻。
結語
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日益盛行的網上購物導致校園快遞愈來愈受關注。運用二維碼和App可以有效簡化快遞寄收流程,降低快遞在運輸途中信息泄露的風險,實現物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大學生主要看中的是快遞的效率、費用以及服務態度問題,然后是理賠問題,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大學生選擇快遞的傾向。若在這些方面均加以改善,校園快遞的提升空間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