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林
【摘要】各高校普遍開設了武術散打課程,這不僅有效傳承了武術散打運動的獨特魅力,同時也實現了當前高校學生身心素質的理想引導。在高校教學體系改革的背景下,注重學生的武術知識引導,詮釋武術散打中的文化核心,正在成為高校武術散打教學革新的關鍵動力。本文擬從武術散打課程的教學問題認知切入,通過詮釋具體的改革價值,從而為開展普通高校武術散打課程教學改革活動尋找合適的途徑。
【關鍵詞】普通高校;武術散打;教學改革路徑;精神啟迪;文化詮釋
想要真正為高校武術散打課程探究到合適的教學改革方向,就需要從豐富教學內容、詮釋文化理念等一系列重要視角出發,通過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從而滿足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武術散打課程的教學問題認知
在高校武術散打競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存在教學技術的難度大、動作要求高等各種現實問題,并且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與教學活動的優化創新之間未能構建起合理、統一的交流機制,極大地影響了該課程的實施價值。
(一)武術散打教學內容缺乏全面融合
當前高校武術散打的教學內容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在武術競技方面的技術學習,教學內容過于枯燥,無法有效適應學生參與武術散打教學活動的客觀需要。并且所開設的課程千篇一律,缺乏必要的教學內容更新與理念優化,特別是作為一種公選課程,很多老師在挑選教學素材、設置教學內容時,并沒有從學生的具體視角出發,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
(二)武術散打教學方法缺乏及時更新
多數高校依據自身教學條件,陸續開設了公共類的武術散打教學、專業性的武術散打教學課程。甚至有部分高校組織成立了武術散打協會,構建了武術散打教學的專業教學與公共教學。但是很多武術散打教學活動過多地將其與運動技術教學相“混淆”,并沒有從精神傳播與文化引導出發。所以,在武術散打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忽略了教學活動的實質,從而影響了武術散打運動的價值推廣。
(三)武術散打教學文化內涵缺失
武術散打是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體育運動形式,這一運動的功能、價值是多層次的,除了健體強身外,也通過武術散打動作的流暢呈現,實現了武術散打的價值發揮。所以,真正適應武術散打教學的機制,不能類似于普通的體育項目教學,必須充分注重對相關文化內涵的挖掘與應用。但是現階段,多數武術散打教學活動僅關注武術散打運動的技能與動作,忽略了文化內涵的有效融入,這就使得該教學未能實現其理想效果。
二、武術散打課程的教學革新價值
(一)綜合呈現了學生多重培養目標
在高校教學創新的今天,多數高校已經將武術散打教學活動設定為學生選修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普通高校中,實施系統化的武術散打教學活動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同時也能使該運動的教學價值和影響力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普及與提升。所以,武術散打課程教學將在文化詮釋的基礎上,實現學生思維習慣與身心健康的全面培養。
(二)有效確保了教學質量的客觀訴求
武術散打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有著諸多層次化的要求。技術性是武術散打教學的精髓,只有規范化展示武術散打動作,才能實現最佳教學與培養。傳統的武術散打教學過程更多的是將武術散打作為一種簡單的動作展示,忽略了規范化動作的合理引導。因此,在武術散打教學革新過程中,以攻擊、防守等動作內容為教學核心,詮釋系統化的動作姿勢,確保武術散打教學活動實現理想效果。
三、普通高校武術散打課程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弘揚武術文化,培養學生形成剛毅的意志,是武術散打教學改革的關鍵。在武術教學創新中,以文化孕育的獨特視角來改革該教學活動,才能實現這一教學的理想效果。
(一)以文化補充為內核,構建能動性、創新性的教學機制
教學活動需要革新,以文化補充為內核,將會使其更具創新價值。雖然,武術散打教學是一種動作技巧教學,但是,真正意義上實現武術散打價值的關鍵則是該運動的文化內涵。因此,在現代教育創新時,如果想要真正優化武術散打教學,就必須從文化內涵的價值挖掘出發,融入文化素材,實現武術散打教學的理想效果。但是,想要真正有效實現文化內涵的合理融入,就必須注重激發老師自身的教學認知,通過選擇合適的文化素材,從而真正滿足學生培養的價值訴求。
(二)以精神激發為前提,構建創造性、自發性的教學機制
事實上,在該課程教學改革進程中,不僅需要注重激發學生自身參與武術散打學習的積極性,也要引導學生從深層次的價值視角來認識武術散打運動,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實現該教學改革的理想效果。結合當前高校學生參與武術散打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來看,想要實現規范化教學,詮釋文化內容,就需要從提高學生參與武術教學活動的興趣出發。
結語
普通高校武術散打教學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樣的,除了相關技巧的掌握與應用,也要注重文化內涵的詮釋與合理融入。因此,具體的散打武術教學方法要從學生的興趣視角出發,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體系,實現武術散打教學的理想效果。因此,在武術散打教學中,教師應該豐富教學素材,樹立“學生為本”的教學認知,真正實現該教學的理想價值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