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用清 韋雄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集成化和信息資源網絡化的不斷發展,Wi-Fi網絡、4G無線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應用,基于云平臺的企業App應用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迎來了發展良機,利用智能設備按照標準定點定期地對設備進行檢查成為制造企業設備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智能設備中通過無線網絡獲取設備點檢、檢修、輪保任務,并在執行任務現場通過手機直接提交數據,快速完成設備點巡檢任務,為設備預防維修,及時排除故障和隱患提供依據,保證設備持續穩定運行,提高設備運行效率。
【關鍵詞】智能點檢;點檢系統;手持設備;RFID;五定
引言
在“兩化融合”和工業4.0推動下,制造企業的智能化水平得以快速提升,促進了企業信息化建設和設備現代化進程,設備管理理念發生實質性變革,相應地設備點巡檢技術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各種智能點檢和精密點檢設備的研發推動了設備智能點檢系統的建設和應用,設備點檢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極大提高了設備點檢質量和效率,有效保證了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和生產的持續性,提升了設備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
一、設備智能點檢系統的功能
設備智能點檢系統以點檢定修為核心,融合TPM設備管理理念和IT技術,利用計算機技術、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網絡技術,在系統中設定設備的點檢標準、點檢線路、點檢點、點檢內容、點檢員,形成點檢計劃,使用智能檢測器采集數據,計算機處理數據和查詢數據,實現對巡回檢查的全過程管理,達到設備預維護的效果,降低設備故障率,為生產保駕護航。
設備智能點檢系統通過實時記錄設備運行時過程控制儀表顯示的工藝參數(如電壓、電流、溫度壓力、流量等)和觀察量(如漏油、異響、部件松動、潤滑狀況等),并可以配合測振傳感單元進行溫度、振動(加速度、速度、位移、包絡及FFT譜)的測量,采集、錄入、統計分析和診斷反饋設備信息,自動生成設備點檢統計分析報表,方便設備管理人員查明故障原因及設備運行異常,制定合理的故障處理措施,保證設備運行的可靠穩定,延長設備部件的使用時間,降低維護和檢修費用,保障設備運行的經濟性,實現設備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設備智能點檢系統的組成
設備智能點檢系統主要由信息識別技術(條形碼、二維碼、RFID)、手持終端(點檢儀、智能手機、平板)、手持終端程序或App、設備點檢管理系統組成。設備智能點檢系統包括基礎數據管理、點檢路線、點檢項目、點檢工具、點檢周期、點檢計劃、數據統計分析報表等功能,將設備的點檢管理、維修管理、備件材料管理、缺陷管理、數據分析處理、設備檔案管理、現場作業管理和工作質量考核等有效地集成在一個管理平臺中,從而達到高效、安全、經濟、科學地管理企業設備的目的。
設備智能點檢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用戶、崗位、路線、生產工序、設備、設備部位、點檢標準等基礎數據,其中點檢標準是編制點檢計劃的基礎,是對設備進行常規性預防檢查的依據,在點檢標準中應該詳細規定“五定”:定點、定法、定標、定期、定人。定點主要是確定設備點檢部位、點檢項目、點檢內容;定法是確定點檢方式方法,一般有目視、手抄、耳聽、打診、鼻嗅、解體、精密測量等,如果是量化指標還需要確定點檢指標和參數;定標即設定標準,作為判定和衡量設備檢查部位是否正常運行的依據;定人是確定點檢任務由誰執行,按照人員分配點檢項目;定期是確定點檢的實施時間和周期,系統定時生成點檢任務。在點檢路線設置方面,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應區分開,日常巡檢和精密點檢也要區分開,可以按照設備類型進行劃分,也可以幾臺相同的設備組成一條點檢路線。設備點檢標準的內容應包括:設備編碼、設備名稱、點檢部位、項目、內容、判斷標準、點檢方法、數據類型(測溫、測轉速、測振、記錄、觀察)、點檢周期、報警級別(預警、警告、報警、危險)、上下限、典型值、點檢II)位置、標準類別(崗位點檢、專業點檢、精密點檢)等。
三、點檢標識技術選擇
設備點檢標識目前主要的信息標識技術有:條形碼、二維碼、RFID三種。信息標識技術的選擇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對比。
一是在生產成本上,條形碼與二維碼是低成本的信息標識技術,成本主要在打印或印刷環節。RFID標簽由硅芯片、內置天線、底材三部分構成,相對來說成本較高。
二是在功能上,條形碼只能在一個方向上表達信息,只能記錄數字和字母等基本信息,二維碼可以存儲漢字、數字和圖片等信息,而RFID技術不僅可以存儲更多的信息,適用于復雜和嚴苛的環境,而且在自動化識別和數據采集方面更有優勢,能夠在人工不可視的情況下工作,甚至在無網絡的環境中應用。
三是從應用上來看,條形碼、二維碼在設備點檢位置上粘貼,必須要通過掃碼設備貼近才能讀取數據并執行點檢,RFID技術可以在標簽規定的讀寫距離內進行自動感應掃描,信息獲取快速、準確。但是掃碼設備多樣化,條形碼、二維碼特別適合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而RFID技術只能通過特定的手持PDA終端才能應用,在App擴展應用上存在劣勢。
四是從點檢安全性上看,條形碼、二維碼可輕易復制或儲存,存在隨處都可實施點檢的可能。RFID標簽不能輕易復制,可有效保障點檢人員的到位率。
綜上所述,在制造企業設備智能點檢系統中,信息標識技術選擇RFID比較符合要求,既能遠距離掃描,保證人員安全,又能保證點檢到位,保障點檢工作的有效開展。
四、系統實施和執行保障
制訂制度是保障點檢工作按計劃執行的重要舉措,是保證設備智能點檢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一是制訂《設備智能點檢系統運行管理辦法》,確定各業務部門職責,基礎數據維護、系統權限、點檢計劃、數據錄入、檢查、分析等管理內容,并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二是制訂設備智能點檢系統的操作指導手冊和點檢儀器儀表的使用及維護手冊,方便系統和點檢設備的操作培訓及熟練應用;三是設備點檢實施部門均要制訂部門級的點檢管理細則,細化設備點檢的對象選擇、標準、周期、狀態、方式方法,明確設備點檢的計劃制訂、組織、分工、具體實施、點檢記錄的數據統計分析及檢查責任人,確保設備點檢工作的持續推進。
五、設備智能點檢系統的應用
設備智能點檢系統通過點檢采集數據,采集后將數據科學利用才是最終目標。首先在設備上安裝點檢標識牌,保證設備點巡檢操作到位,保證設備點巡檢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其次利用測溫、測振、測速等方面的儀器儀表采集數據,利用設備自帶的拍照功能現場實時將設備故障圖片上傳至服務器,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最后是對點檢和巡檢的任務和檢查結果進行各種形式的統計分析以及繪制各種趨勢分析圖,包括點檢總體情況分析、漏檢情況分析、點檢數據趨勢分析、點檢結果統計分析等,特別對于手抄類、儀抄類(測溫、測振、測轉速)點檢數據進行相應的趨勢分析,可實時展現設備運行狀態,提高設備預防性維修效率。
結語
建立一套高效適用、科學可行、容易操作的設備智能點檢系統,以設備生命周期管理為主線,以設備技術標準和點檢標準為基礎,以手持PDA或智能手機等現代化設備為契機,以實施設備日常、定期、精密點檢為手段,重點規范日常點檢和專業點檢工作,同時結合漏檢統計、計劃任務、工時統計等模塊對點檢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保證點檢質量,為后續的劣化傾向管理和技術診斷提供量化數據,有效促進設備管理,規范點巡檢流程,加強設備基礎管理,提高設備管理水平,通過設備的計劃性維修和預知性維修,達到設備維修成本的持續降低與設備運行效能的最大化,不斷增強設備綜合管理水平,增加企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