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競
【摘要】東三環是邢臺市連接外省市的紐帶,位于城鄉結合部位,其主街道是整個環城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邢臺市道路景觀設計中,將東三環主街道景觀設計作為重點,使東三環主街道成為城市綠色廊道的成功典范,從而提升邢臺市道路景觀設計的整體品質。本文從分析邢臺市東三環主街道景觀現狀入手,對其設計特點與設計實踐方法進行論述。
【關鍵詞】邢臺市;東三環;主街道景觀
一、東三環主街道景觀現狀分析
東三環主街道景觀是邢臺市環城綠色廊道建設的關鍵部分,由于東三環道路兩旁的用地性質十分復雜,導致原有的主街道景觀設計缺乏整體性、美觀性和協調性,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主街道兩旁分布著小型商業區、工廠、村莊,以至于街道豎向空間界面缺乏協調性,給人以建筑形式雜亂無序的視覺感受;二是路板結構為一板二帶式結構,導致道路線形結構不合理,而且兩旁用地欠缺規劃,因此增加了主街道景觀的規劃設計難度;三是主街道的道路植物景觀配置缺乏整體性和層次性,綠地規劃方式單一,未能突出植物景觀特色。
二、東三環主街道景觀的設計特點
通過東三環主街道景觀規劃存在的問題,結合該區域的氣候變化、植被特點、文化歷史,現對該區域景觀進行優化設計,并且重點突出以下設計特點:
(一)利用原有地形
主街道兩側地形存有部分低洼地勢,造成兩側路面高低不平,出現較大高差。針對這一地形特點進行優化設計,充分開發和利用原有地形的優勢:一方面,合理填充低洼地勢,消除路面高低差,為植物配置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重新改造原有的人工地形,設計排水設施,打造新的街道景觀。
(二)利用原有植物
根據邢臺市東三環主街道原有植物的特點,采取以下兩種設計方案:一是防護林設計。盡量保留樹齡較大的喬木林,將原本的連排狀闊葉喬木林設計成不規則組團,形成錯落有致的植物景觀。改造原有的陣列式檜柏片林,增加檜柏種植密度,使其成為檜柏墻。二是綠地優化設計。最大程度保留綠地,適當移栽植物,對綠地局部進行調整,確保綠地與植被相協調,打造新的植物群落。
三、東三環主街道景觀設計實踐方案
通過東三環主街道景觀設計特點,選取邢臺市東三環主街道的主要路段和節點景觀設計進行分析。
(一)國道至泉北大街段
在國道至泉北大街段的道路景觀設計中,通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植物,營造出曲徑通幽的景象,并利用密植的常綠樹林帶遮擋后方凌亂的建筑結構形式,實現了景觀設計的雙重功能。具體的設計方法如下:一是地形景觀設計。利用原有地形中的山脊線進行設計,營造出圍合的空間感。二是植物配置。將高大喬木配置在上層空間,作為背景樹林,選用的喬木為國槐、白皮松、銀杏等;將彩色葉的小喬、花灌配置在中層空間,如金銀木、紫葉李、連翹、珍珠梅、碧桃等;將花卉配置在下層空間,如豐花月季、鋪地柏、荷蘭菊、鳳尾蘭、玉簪、紫花地丁等,展現出花草地被艷麗多姿的景觀。
(二)泉北大街至邢任公路段
該路段的景觀設計以郊野風光為主,突出生態理念,充分展現原有的生態資源特色。具體設計方法如下:一是地形景觀設計。利用原有地形進行改造,使其成為大底盤形式,保證地形起伏緩慢,并且增強視覺的交錯感。二是植物配置。將國槐、油松、核桃、白蠟等常綠高大喬木作為上層植物,形成片林;將紫丁香、紫葉李、金葉女貞、碧桃、紅瑞木等植物作為中層植物,并在花帶消失部分增加大灌木,增強空間感和層次感;將荷蘭菊、鳳尾蘭、豐花月季、八寶景天等作為下層植物,保證下層植物顏色鮮艷,配合地形起伏特點形成醒目花帶。
(三)東三環與邢任公路交口節點
對于交口節點的景觀設計以觀花植物為主,豐富觀花植物的層次,既滿足行人遮陰需求,又能夠給人以植物景觀的視覺審美體驗。具體的設計方法如下:一是地形景觀設計。利用原有地形增強豎向層次感,為植物景觀配置打下基礎。二是植物配置。交口節點的植物配置要以豐富的觀花植物品種為主,將庭蔭樹作為上層植物進行孤植,如白蠟、懸鈴木、銀杏等,起到點綴作用;將觀花灌木作為中層植物,營造百花齊放的景象,如連翹、碧桃、迎春、木槿、紫薇等,確保春夏兩季暗香浮動;將玉簪、鳳尾蘭、荷蘭菊、萱草、千屈菜、萬壽菊等作為下層植物,起到增添姿色的作用。
結語
總而言之,主街道景觀設計在城市道路規劃設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邢臺市東三環主街道景觀設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自然資源進行適當改造,通過布局錯落有致的植物,營造出了一條具有生態功能、美觀功能的綠色帶,不僅提升了道路景觀的實尉性,而且有助于美化邢臺市的整體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