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得到了大力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清華大學的首次創業計劃大賽揭開了中國大學生創業的序幕,“學生創業”在各個高校中流行起來,各個高校都積極開展鼓勵和倡導學生去進行創業的活動,比如說復旦大學設立首個大學生創業園,為同學們提供創業幫助。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身為大學的老師,該如何去正確地引導學生們對創業的認知?該如何向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創業幫助?特此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促使在校大學生在畢業后能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開創事業。此次問卷實發1200份,回收1052份。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創業意向;自主創業
一、大學生的創業意向以及創業意向的影響因素
(一)成長背景
從調查問卷中可知,無論是在大城市還是在農村,“成立一個公司”“開創一份屬于自己的事業”“開發一項前沿科技項目”所占的比例順序大致相同。但在大城市中有7.55%的人想要成立一個公司,相較于縣城和農村更多,大城市中的人相對于其他地方有更多的資源和創業氛圍,父母比較富裕,會給孩子們較多的資金支持,家庭貧困會使孩子們擁有較大的壓力,創業具有較大的失敗率,會使他們不敢輕易嘗試。
(二)專業因素
從調查問卷中可知,大部分的人在畢業后如果創業會選擇與本專業結合,但仍存在一部分的人不想和本專業結合,大學生的創業課程應該和大學生專業所結合,不能只是籠統的教學,要因材施教,避免大學所學的專業知識毫無用武之地。
(三)性別因素
從調查問卷中可知,被調查的女生中有26.63%的人對創業不感興趣,遠高于17.05%的男生所占比例,性別在創業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覺得創業前景堪憂的男生比女生占了更多,大學的課程要著重改變學生心中的不確定因素,使學生擁有強大的心理。
二、大學生對創業知識的關注程度以及原因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能夠知道,閱讀創新創業類書籍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創業,整個圖表呈逐漸上升的趨勢,選擇創業的大學生對學校的創業支持相關政策都具有較多的了解,而且都較早的開始做好準備,具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都會主動地去了解相關的創業知識。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主要應落實在兩個方面:一是幫助想創業的大學生增加創業知識儲備,幫助他們增加創業的成功率。二是激發大學生對創業的興趣,讓他們也能去嘗試一下,即使失敗也能接受失敗的結果。
三、大學生對創業的選擇時所擔心的因素及原因
創業時首先需要的就是創業基金,現在的大學生們更傾向于合伙集資,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應該注重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讓他們能較好地一起去面對困難。設立相關的基金為大學生解決資金問題,現在的大學生即使平常去兼職,到畢業時也不會擁有足夠支持創業的基金。對學生父母做好足夠的工作,他們能幫助大學生清晰地認識自我,從調查中可知,現在的大學生更需要父母在精神上的支持。現在的大學生在創業時缺少相關的知識以及經驗,而這些都是創業能夠成功的因素。大學生的創業指導工作不能只是停留在單講知識的表面工作,要使學生能全面的發現自身的價值,運用相關課程讓他們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推出一些可選的項目給學生去嘗試,消除他們內心的恐瞑。
四、該如何正確地去引導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
(一)提高家長對創業的認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幟,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總之,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正是因為大多數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導致現在即使高淘汰率,可報考公務員的人數仍是高居不下,父母應正確引導孩子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二)清晰大學生對創業的認知
統一創業標準,完善創業教育觀念,成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業聯盟。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要積極對待學生的個體咨詢問題,不能只是做好表面工作,學生被輔導后所取得的成效也要及時反饋,讓學生養成樂于提問的習慣,杜絕大學生創業指導組織成為一種擺設,主動地去推動學生了解相關創業知識,增加創業知識的宣傳廣度及深度,塑造學校內良好的創業氣氛,學生們才能由“被動”到“主動”。
(三)增多學生與創業校友溝通
剛邁人大學的大學生們都處于迷茫階段,大學生的創業指導工作應搭建相關的創業交流合作平臺,增加校友與現在大學生的交流機會,避免講座中所存在的難以“一對一”的問題,推動校友的榜樣意識,帶動學生們的創業激情。
(四)提高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水平
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專業化的管理咨詢平臺服務,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人員應學會革新,完善自身的所學知識,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不能只是“照本宣讀”。雖然只有56.11%的學生覺得很需要宣傳鼓勵,制造創業氛圍,但也指出了現在的創業氛圍不夠濃烈,身為大學生的創業指導人員應通過大量的活動或者宣傳,增加大學中人們對創業的認可以及向往,不能只是倡導本就想創業的學生,更多的工作應該落實在原本不怎么想創業的學生身上,培養他們對創業的興趣。這樣大學生的創業指導工作才能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