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義
(河南省靈寶市中醫院,河南 三門峽 472500)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臨床骨科常見的病證,在老年人群中多見,大多因摔傷而致,其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非手術治療該病時間較長,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或壓瘡等,因此,對其多采用手術治療,目前最常用的手術方法為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術(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筆者采用PFNA聯合中醫理療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靈寶市中醫院收治的82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診斷標準[2],美國麻醉師協會(ASA)評分為Ⅱ~Ⅲ級,骨折前均無行走障礙;由Evans分型確定適合解剖鋼板螺釘內固定及PFNA治療;均經骨密度檢測或X線檢查顯示有中度或重度骨質疏松。排除并發泌尿道感染、肺炎、壓瘡等患者。觀察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66~88歲,平均(75.23±3.25)歲;單純性骨折25例,復合型骨折17例。對照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齡67~87歲,平均(75.03±3.33)歲;單純性骨折19例,復合型骨折2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1 對照組 采用PFNA術治療。患者根據病情在入院后2~10 d進行手術,均采用全麻或連續硬膜外麻醉。具體操作步驟:在股骨大轉子的頂點上4~8 cm處切開(約5 cm),顯露大轉子,并在大轉子稍外側或頂點處作為進針點并開孔,然后隨髓腔的方向將導引針插入,擴大髓腔并打入主釘;隨后在股骨大轉子外側行5 cm 的切口,使用螺旋刀片從股骨頸下約1/3處打入,至股骨頭軟骨下約0.7 cm固定。患者術后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及預防感染治療,在術后第2~3 d后進行自主股四頭肌功能鍛煉,每日鍛煉>10次;在術后第3~5 d 后進行自主屈曲髖關節的鍛煉,每日鍛煉2次以上。根據患者康復情況及影像學指標提高訓練的難度。
2.2 觀察組 在采用PFNA術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理療。具體操作步驟:①術后第1日,給予活血祛瘀湯加減治療。組方:紅花10 g,桃仁10 g,熟地黃20 g,當歸6 g,白芍15 g,川芎10 g,延胡索15 g,生黃芪30 g。水煎服,每日2次。②術后第2~3 d開始給予針灸治療。針刺穴位選取足三里、承山、委中、環跳、腎俞、肝俞,取平補平瀉手法,提插捻轉,以產生針感為佳,留針15~20 min。同時進行TDP照射;灸法穴位同針刺穴位,每日艾灸1次。③術后第4~6 d,避開手術切口,給予推拿療法。先用手掌自下而上均勻地推大腿前側多次,然后用小魚際在股四頭肌處往返滾動3~5 min;用大魚際在病變局部反復揉搓3~5 min;用一只手托住髖部,用另一只手幫髖關節屈曲并旋轉,然后用拇指推揉此處肌腱數遍。以上治療時間為2周。④拆線后用活血化瘀方外敷。組方:生黃芪、伸筋草、續斷片、桃仁、雞血藤、紅花、透骨草、路路通、桑寄生、杜仲、懷牛膝各30 g,血竭15 g。水煎后用毛巾包裹熱敷,每日2次,每次20 min。注意以局部發紅為宜,避免損傷皮膚。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術后疼痛時間、平均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②療效評定標準:用Merle D′Aubigne評分(改良)對患者疼痛、步行、運動幅度對髖關節的功能進行評價。優:評分在17分以上;良:評分在13~17分;可:評分在9~13分;差:評分在8分以下。

3.3 結果
(1)術后疼痛時間、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觀察組術后疼痛時間、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術后疼痛時間、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優良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47,P=0.039<0.05)。見表2。

表2 兩組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老年人是骨質疏松高發人群,易發生骨折。在老年人骨折中,髖骨骨折占20%~45%[3],其中股骨轉子間骨折又占髖骨骨折的49%。資料顯示,骨折能夠導致已有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加重,出現長期臥床等并發癥,是死亡率升高的首要因素。目前認為,采用手術治療能使患者早日下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較好的方法。PFNA術能夠預防斷端旋轉畸形,重建股骨近端穩定性,恢復下肢的負重功能,已成為臨床中較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老年患者因常伴有骨質疏松,不能耐受較大的手術,且長時間的內固定及缺乏功能鍛煉容易導致關節瘀血,術后愈合緩慢。
研究顯示[3],術后患者關節腔及關節腔周圍的瘀血情況較嚴重,中醫理療方法能夠緩解患者骨折及術后的疼痛,加速骨折愈合。本研究中,觀察組在術后第1日給予活血祛瘀湯,方中紅花、桃仁活血祛瘀,當歸補血活血,熟地黃營血補氧,川芎行氣活血,白芍養血益陰,延胡索止痛,黃芪益氣,諸藥共奏活血止痛之功效。通過針灸腎俞、肝俞、環跳、足三里等穴位,達到行氣消腫、溫經通絡之功效。推拿療法中,推大腿可行氣活血,局部揉搓可以消炎散瘀,活血止痛,旋臂過伸可滑利關節,舒筋活絡。患者在PFNA術后通過中藥內服及中藥熱敷,發揮活血祛瘀之功效,并在中醫針灸和推拿治療下溫經通絡,使患者的疼痛、瘀血、腫脹等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疼痛時間、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臨床療效方面均優于對照組,證實了采用中醫理療聯合PFNA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有效性,與唐廣應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采用PFNA術聯合中醫理療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效果顯著,能夠減輕患者疼痛,促進骨折愈合,并縮短其住院時間。
[1]李金華,高軍.PFNA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2):324-325.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3]曾升友.中醫理療配合PFNA治療老年股轉子間骨折對比觀察[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4,27(4):252-253,258.
[4]唐廣應,唐志榮,胡建山,等.切開復位內固定結合骨傷Ⅰ、Ⅱ、Ⅲ號方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