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歡歡,周新華,郭寶芝
(河南省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宮外孕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急癥之一,最常見的是輸卵管妊娠,占宮外孕的90%以上。近年來,宮外孕患者越來越多,且年齡呈現年輕化的趨勢。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對宮外孕患者術后受孕率的影響并做出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鄭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入院的100例宮外孕患者。觀察組60例,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年齡23~38歲,平均(28.13±2.24)歲。對照組40例,采用開腹手術治療,年齡24~39歲,平均(28.23±2.08)歲。兩組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其他婦科疾病,都有再次妊娠的需要。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為自愿,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對照組 采用開腹手術[1]。具體操作:麻醉師給予患者常規腰硬聯合麻醉并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術者從患者下腹部開5 cm切口,然后探查腹腔情況,并吸出全部積血;完全暴露患側輸卵管,然后切開取出妊娠胚囊;電凝止血;腹腔重復沖洗干凈后,縫合關腹。
2.2 觀察組 采用腹腔鏡手術[2]。具體操作:麻醉師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并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后,術者從患者腹部麥氏點兩邊切口5 mm,肚臍上切口10 mm;放入腹腔鏡后,仔細查找孕囊的具體位置,同時了解附件情況,并吸出全部積血;完全暴露患側輸卵管,然后切開取出妊娠胚囊,徹底清除絨毛組織等;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電凝止血,不縫合。
3.1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手術后復檢輸卵管的暢通情況,手術后對兩組患者持續跟蹤回訪1年,并收集整理相關數據。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7.0分析所有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術后受孕情況比較 術后宮內妊娠、未孕的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術后再次發生宮外孕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宮外孕患者術后受孕情況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宮外孕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是婦科較為常見的急腹病證。因孕卵在子宮體腔外著床并生長發育,若宮外孕患者有流產癥狀出現時,會致使腹腔大出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對于宮外孕患者,及時診斷和及時治療非常重要。臨床診斷宮外孕依據患者的相關癥狀表現及體征,聯合B超輔助檢查等做出明確判斷。在宮外孕治療方面,如果不適合保守治療或者采用保守治療失敗的患者,均需要施以手術治療。
開腹手術是以往臨床治療宮外孕的主要方法。雖然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效果較好,但因為開腹對患者有較大的創傷,致使手術后身體功能恢復較慢。大部分患者術后出現盆腔粘連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目前,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在臨床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術者可以通過腹腔鏡清晰地看到患者盆腔情況,以及腹腔內全部組織、臟器等,可以協助術者快速準確診斷疾病。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不僅可以明顯降低對患者機體的創傷,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且治療效果比開腹手術更加顯著[4]。
本研究結果表明,腹腔鏡手術術后患者再次宮外孕的發生率明顯低于開腹手術術后患者,宮內妊娠比例增加,對于有再次生育需要的宮外孕患者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較,更加安全、有效。在持續跟蹤回訪中,發現應用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開腹手術患者。作為臨床醫學技術中的新診斷、新技術,腹腔鏡在未來臨床醫學中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對宮外孕患者術后受孕率的影響比較,腹腔鏡手術明顯優于開腹手術。如果宮外孕患者有再次妊娠需要,建議采用腹腔鏡手術較為合適。
[1]胡璇,周靜,洪云,等.超聲RI和ET聯合血β-hCG在宮外孕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11):1332-1335.
[2]肖紫艷,史惠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療效及對術后受孕率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94.
[3]耿鵬,左云鵬.宮外孕早期診斷中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TVCDS)結合血β-HCG監測的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23):3266-3267.
[4]李穎.免氣腹和氣腹腹腔鏡在宮外孕手術中的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