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4月18日文章,原題:美國為何應該因格陵蘭島而失眠(想想中國)若問丹麥人如何看待格陵蘭島獨立,很多人可能會翻白眼。但世界最大島嶼如今的真正問題并非獨立,而是對中國與日俱增的依賴。
一代人以前,沒人對這塊覆蓋著深厚冰層的陸地感興趣。但如今氣候變化和冰層融化正改變格陵蘭島人腳下的土地:島最南端的農作物長勢喜人、冰層后退顯露出適合吸引游客的驚人美景和開展采礦業的機遇。
格陵蘭島深知現在當地需要外國投資。對此,中國樂意前去幫忙。北京正按照今年1月公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展開經濟投資,在格陵蘭島的經濟外交正全面體現其行使“近北極國家”權力的決心。
該島已受到中國示好的感召。去年10月格陵蘭島自治政府總理訪華,以探索深化對華關系的途徑。中資企業對擴建該島的3個機場頗感興趣,包括延長跑道和開發對當地處于萌芽階段的旅游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等。中企還在對該島礦產業進行投資。格陵蘭島已發放50多項勘探許可證,其中許多被授予中資企業。澳中企業正聯手在該島克瓦訥灣地區開發稀土、鈾和鋅等資源。中國還在該島修建科研基地和衛星站……來自中國的此類密集示好,似乎正使試探性踏入全球市場的該島應接不暇。
并非所有人都對中國“突然”表現出的興趣感到開心。2016年底一家中企試圖收購美軍在該島廢棄的海軍基地時,仍掌管格陵蘭島外交和防務政策的丹麥插手叫停該交易。中國在該島的大規模存在,或將挑戰丹麥與當地的“剩余”關系。
中國在該島的興趣并不僅限于經濟范疇,還尋求影響北極事務,而格陵蘭似乎越來越成為“柔性切入點”。格陵蘭島對北約具有地緣戰略意義。作為未來的獨立國家,該島很可能選擇松動與一個“索取良多卻鮮有付出”的同盟的聯系。(對北約來說)這將是嚴重損失,美國應盡力阻止。
鑒于格陵蘭對歐洲示好往往無功而返,中國對該島的“突襲”更令人憂慮。美國在該島的歷史遠早于中國對該島的興趣。但美國人應尊重格陵蘭擁有選項的現實:該島能與北美加強關系,也能與歐洲重新結盟,亦能向更遠處的中國尋求幫助。▲
(作者瑪麗·湯普森-瓊斯,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