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覺珵

駝鈴聲聲,猶聞在耳。2100年前,漢使張騫從長安出發,一路向西,開辟了貫通歐亞大陸的古絲綢之路。絲路繁華,也讓長安成為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筆下的“舊大陸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義的城市。”而今,伴隨“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西安這個曾是東西方文明交流樞紐的內陸城市,再次站到國際化的前沿地帶。
古都的國際化夢想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王維的詩曾描繪唐時長安盛況,那時的西安——長安是世界上最早對外開放的國際大都市。1300多年過去,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西安也希望能再次站到中國城市開放的最前沿。
為將夢想變為現實,按照2020年、2035年、2050年三個節點,西安已經提出新時代大西安“三步走”戰略。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去年年底的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大西安要以建設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創新創業之都、引領新經濟發展的全球硬科技之都、中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時尚之都、國際生態智慧宜居之都、國際重要門戶樞紐。
早在2009年,西安市就曾表示“要在2020年把西安建設成國際化大都市”。數年后,當西安再次提出更遠大的國際化目標時,顯得更加有力度、有底氣。過去一年中,大量人口流入、百萬市場主體、三星半導體二期項目等一系列項目落地、大量國際合作的開展,種種新氣象都證明西安確確實實走在了“復興中的世界城市”之路上。
去年12月發布的《復興中的世界城市——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藍皮書(2017)》援引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組織GaWC發布的世界級城市名冊稱,西安已經位列世界城市的第209名,相比2012年躍升84位。
絲路的東西方樞紐
西安位于我國地理空間上的中心,橫貫東西的獨特地理位置曾讓它成為聯通世界的支點。但這座千年之前就在全球之巔獨領風騷的國際化大都市,改革開放后卻面臨著一個尷尬局面:沿海地區的崛起讓西安越來越“西”了。
千年之前,西安因絲路而興;千年之后,西安又再次遇到“絲路”。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近日在出席三星半導體二期項目開工奠基儀式時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西安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越發凸顯,承擔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以及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對外開放門戶城市”等諸多國家使命,正處在一個極為難得、大
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
“中心”“開放”“門戶”,西安也正在努力一一履行這些詞語的使命。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成榮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西安正在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培育全方位開放新優勢。
西安至布拉格等14條客運航線、西安至芝加哥等3條貨運航線、西安至布達佩斯和科沃拉中歐班列開通運營;綜合保稅區二期通過國家驗收,“ 西安港” 整車進口口岸獲批;三星、英特爾、西門子等世界級企業不斷加大投資;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首屆世界西商大會等活動相繼召開;白俄羅斯、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家的27家外事機構已經簽約入駐——西安正在初步形成交通、貿易、人文等多個領域國際樞紐。西安想要的不僅是歷史的簡單循環,而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實現更加輝煌復興。正如西安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馮濤所言,“每一個西安人感情深處都深藏著一個夢想,就是能夠恢復重振大西安昔日輝煌,這也是西安這座城市的夢想”。
外資的“西引力”焦點
如果說哪一個數字能夠直觀體現一座城市的國際化水平,世界500強企業的入駐數量一定是其中之一——截至2017年,有17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西安設立了公司或分支機構。去年年初,西安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緊盯“五資”抓招商,而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外資”。2017年,西安市實現實際利用外資53億美元,增長17.8%,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二。有企業家稱,“這是西安營商環境最好的時代”,而西安也確確實實向全球企業展示出它的“陜西速度”和“西安效率”。
2012年9月,總投資額高達100億美元的三星半導體工廠在西安高新區開工建設。這一項目是改革開放以來陜西省引進的最大外商投資項目,也是國內最大電子類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如此龐大的建設項目竟然只用14個月就宣告竣工。2014年5月,三星半導體工廠正式投產。
三星項目一期竣工投產后,西安市政府就針對二期項目落戶建設事宜與三星進行了積極對接洽談,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將其作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親自部署相關工作,西安市長上官吉慶則“掛帥”談判小組組長。
今年3月28日,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存儲芯片二期項目在西安高新區開工奠基。對于西安這一合作方,三星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贊有加,“近年來,西安以其優越的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企來陜投資,經濟的外向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經過2年多招商簽約過程,西安終于再次與三星攜手。市長上官吉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三星二期項目的順利啟動建設,既得益于西安在戰略地位、城市能級、發展機遇等方面“硬條件”的不斷提升,也得益于西安在營商環境、政府服務、干部作風等方面“軟實力”的持續改善。
韓國駐華大使盧英敏在三星半導體二期項目的開工奠基儀式上稱,“韓國有句話說,想看中國千年文化要到西安。但我想,想看中國的未來,要到西安來”。▲
環球時報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