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德煊
【摘要】 周安華學術團隊新近出版的專著《亞洲新電影之現代性研究》深入透視亞洲電影現代性的諸多方面,顯現了亞洲新電影研究的最新進展,適宜熱衷于電影學研究的學者閱讀,也適宜其他愛好人文科學和藝術的人士參照閱讀思考、感受區域電影文化的獨特魅惑。
【關鍵詞】 亞洲新電影;研究空間;深度拓展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就形態和區域而言,中國電影是亞洲電影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有著類似的歷史經歷、文化傳統和現代化進程,大多數屬于第三世界和發展中國家,所以,研究亞洲電影是促進中國電影研究進一步深化的有效途徑。周安華學術團隊近幾年來致力于亞洲新電影研究,成果豐碩,尤其是新近出版的專著《亞洲新電影之現代性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17年12月版,以下簡稱《亞洲新電影》)更是極其深刻而富于思辨性,堪稱這一研究領域的集大成者。該書詳盡論述了現代性內涵與其繁多的關聯性概念,深入透視亞洲電影現代性的諸多方面,顯現了亞洲新電影研究的最新進展,適宜熱衷于電影學研究的學者閱讀,也適宜其他愛好人文科學和藝術的人士參照閱讀思考、感受區域電影文化的獨特魅惑。
以往的亞洲電影分析批評文章,大多從社會學、美學、藝術技巧等角度展開。而《亞洲新電影》獨辟蹊徑,以非常具有前沿意義的現代性概念介入,從而避免了老生常談的話題,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現代性是連接社會、歷史和電影、文化的一條有力的紐帶,可以統攝很多傳統話題,并有利于全新而深入的掘進,為亞洲新電影研究開辟新空間,從而做到統攝性和突圍性的高度統一。客觀地講,能在諸多可能性中找到現代性的獨特角度,實屬難能可貴;能把抽象而深奧的現代性理論和亞洲新電影的文本緊密聯系,更不是輕而易舉之事,該書用心之深和思維之力度皆大有可觀者也。
所謂現代性,一方面是指社會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帶來的現代化體驗,另一方面是審美現代性,二者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可以看成社會存在和文化藝術之間的關系。審美現代性正是本書立足的中心點。審美現代性既反映社會現代性,也反思批駁著社會現代性帶來的人的異化和金錢至上等根本問題,痛心地審視道德淪喪、環境危機、科學威脅等現代社會具體問題,呼喚真情真性的延續,人文精神的回歸,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把握科學發展的方向,令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等重大現代問題。亞洲新電影認真審視現代化社會的困境,表達了“自反性現代性”的哲學命題,正是亞洲電影由傳統走向現代的標志。現代性開創了亞洲電影批評的新視野,以其反思性、啟蒙性、人文性、詩意性重新樹立了亞洲新電影的文化高標。
體例完備、論證嚴密而思辨性強,是該書的重大特色。系列的概念新穎而層層疊疊,互相支撐,儼然構成一個獨立的體系,例如現代性的主體性、現代性的民族身份、現代性的反思立場、現代性與個體敘事之關系、現代性與審美救贖的現代意識之關系等,都直達學術前沿,論述詳盡,富于啟發意義,讀來令人視野開闊,思想得以深化和升華,毫無贅述之感。該書分引言和正文九章,共計十個部分,在邏輯上形成了嚴密的架構。該書引論部分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亞洲新電影可以說以強烈的民族文化表達意愿、新鮮詩意的影像語言、開放式的國際視野與對話精神怒放于當代國際影壇。審視亞洲新電影及其現代性,電影和學術意義重大。”由此指出了亞洲新電影四個方面的現代性,來自民族自覺、詩意呈現、國際視野和對話精神,能與時代共進,能與國際接軌。那么,亞洲新電影的現代化精神具體呈現為哪些方面呢?作者深刻論述道:“亞洲新電影的崛起是富有古老傳統的亞洲各國各地區人民的當代體驗,不僅開啟了世界電影的多極化格局,而且其本土體驗、東方意象、人文關懷也豐滿了當代世界電影的空間。亞洲新電影的文化權力與主體性,改變了亞洲話語被持續忽視的現實,契合了亞洲各國與地區關于文化覺醒的呼喚,也達到了以‘中心化實現‘去中心化的意圖,這種意圖同時佐證了跨國文化產品消費的多維度媒介流通的新常態,改變了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西方流向東方的單一現狀。全球化背景下,對于亞洲新電影的關照,有助于亞洲地區重新審視本土文化話語與地方思維模式。新文本呈現出夾雜著民族靈魂集體傷痛的個體生命體驗,編織出新歷史下的民族風貌,震撼性電影文化地理學的民俗景觀。以凝重深沉的電影語言,將淡出歷史舞臺的本土文化復原到銀幕之上,使缺席的歷史變成現世的在場,使個人的審美體驗縫合進敘事的情感縫隙之中,呈現出亞洲各國與地區的文化品格,以及與各國人民的期待視域。”此番論述非常到位地闡釋了亞洲新電影正在變成另外一個中心,改變了后殖民語境中文化單向由歐美輸入亞洲的格局,民族表達正在蒸蒸日上地演進著?!耙灾行幕瘜崿F去中心化”的精煉表述,是指亞洲新電影的中心化導致了世界電影的多極化格局,實現了世界電影的去中心化。此點正和世界經濟發展的現代化相一致。亞洲經濟的異軍突起令亞洲各國重新樹立了文化自信,電影是現代文化的重要表征也是快捷普及的媒介,因此電影界的現代性眼光具有相當前瞻性和啟迪性,引導各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文化反思和進一步啟蒙的道路。此即現代性表征之重要方面。
《亞洲新電影》探討了亞洲新電影與世界電影的關系以及亞洲新電影轉型的標志——現代意識的確立。主體性成為一個核心概念,是學術界一直在探討的,該書的研究顯然有新的突破?!皞€體的主體性生成或走向自覺,是現代社會和傳統社會的斷裂的結果,是現代性的本質規定性之一,亦是全部現代文化精神的基礎和載體?!彼^個體的主體性,既指亞洲人群在他者話語中被承認的自我認知,也指亞洲新電影在與世界對話中確立的主體地位,亞洲新電影已經連結成為一個相對整體化的自我存在。人的主體性是現代性的基礎,投射到電影領域,表現為追求人的主體價值、歌頌主體的審美感性,從而直面社會現代性帶來的“單向度”人的命運。亞洲新電影關注現代人的生存狀態和現實境遇,重視人的本能欲望,弘揚人的情感價值,尊重人的生存需求,同時不斷叩問主體的終極價值,以現代人文意識關注人類命運,反思族群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該書論述文化的主體性問題十分深入,認為:“所謂文化主體性,其核心即揚棄在邊緣地位、在后殖民視野里被扭曲的‘他者性,回歸本土文化的尊嚴以及自身的民族文化傳統,并以對傳統的繼承和革新,裂變出新的現代文化內涵和新的現代民族的獨立精神。”也就是說,亞洲新電影重新樹立了民族尊嚴和民族自信,重新開掘本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對抗世界現代化進程中異化的負面效應。筆者認為,東方文化包含的精華內容,有可能是治療現代化各種癥候的靈丹妙藥。審美現代性包含對過快現代化的反思,包含審美救贖,它不等于現代化,不是一味地叫好。民族文化包含的家庭觀念、人文色彩、道德操守和中庸之道,如果加以良好發掘,是可以和西方各種普世價值觀相對應的,可以形成互補,從而建構一個更加正確、更多合理性的新型發展觀,維護世界長期穩定發展。實際上,西方很多觀念隨著時代快速發展,已經顯示出一定弊端,亞洲文化主體性的確立是大勢所趨,也是打開世界意識形態大門的一把鑰匙。
就美學范疇而言,《亞洲新電影》談及一個非常前沿的論題:怪異的美學現象,具有明顯新意和啟發價值。作者認為:“亞洲新電影的怪異美學:幽靈、機器人和僵尸,幾乎就是它的象征符號。這種同時雜糅了頹廢、荒誕、激進姿態與悲觀主義的怪異美學就像現代性本身一樣,一方面藉此來揭示人在毀滅性的現代社會無可挽回地異化,另一方面又試圖在詭異的圖景中尋找回歸與救贖的可能?!彪s糅性是怪異審美的重要特色,也是時代不單純性引發的一個文化反射?!秮喼扌码娪啊放e了日本某些電影的怪異風格,以及賈樟柯電影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融合?;祀s的美學與全球化時代有特別的關聯,是現代文化的表征以及亞洲新電影的一個重要的突破。書中所探討的現代性中去魅和返魅的關系,認為現代去神秘化的語境中,產生了新的神秘主義的影像,它們不是迷信,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向啟蒙現代性和社會現代性提出了異議和疑問。此一關系也是現代學術界非常關心的問題。
《亞洲新電影》探討“反身性現代化之于亞洲新電影”值得特別關注。反身性即自反性,區別于反思性。反思性研究指對闡釋的某一特殊方法或層次的集中反思,即從某一支配性層次對其他層次進行反思;反身性研究則是一種“元理論的反思”,指兩個或多個層次之間的彼此相互影響和互動性的反思,而不讓其中的任何一方處于支配地位,正如貝克所言:反身性是自我對抗。那么,亞洲新電影在哪些方面體現了反身性現代化理念呢?它們表現為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映射現代社會病癥的反思之鏡,反思工具理性、普遍的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嵌入、離散、性別政治相關問題、城市文明面向村落文明的侵蝕、城市空間日益彌漫的冷漠氣質等許多方面,皆頗有哲理思辨之濃厚味道。至于反殖民化、恢復宗教傳統和民族民粹主義方面,也都言之有據,立論充足。性別政治問題作為該書中涉及的課題之一,分析很深入。女性的政治地位和影像呈現,表現在中國、伊朗、印度、日本、韓國等諸多影像中,強烈要求兩性關系平等,女性獲得應有空間和主體地位。和中國相比,在伊、印度等國家,女性地位仍然很低,無論是身體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都被男權社會所壓抑。該書以翔實的例證,詮釋了性別政治平等的現代性理念。
電影敘事問題也是電影現代性話語的重要方面。敘事可以樹立身份和意識形態主題,傳統的線性敘事在現代性敘事每每被打破。該書作者指出:現代以及后現代敘事理論提出了“同情”而不是“認同”的理論?!罢J同”意味著對真實性、主體性、確定性的追求,是對敘事統一性的追求,是敘事控制觀眾立場的方式,觀眾和所面對的對象之間是一種“對應”關系。而“同情”是對確定性、主體性和統一性的放棄。每一個敘事者所陳述的內容都可能是真實的,觀眾對每一個敘事者都報以同情,而不是簡單的認同?;诖苏J識,現代敘事并無明確態度,而是富于疑問性和思辨性,造成了敘事的分裂,類似于精神分裂癥,這也就消解了唯一可靠的真實性。關于身體敘事,《亞洲新電影》精彩之筆也比比皆是,如:“身體就是一個時間—影像,其中納入了過去和未來,其中有一種潛在力量的運動,一種無限的未來期待。身體,成了生成時間的疆域。”“生成著的思想和精神的運動。思想和精神正是在‘復雜的生活形式中生成的,它們是開放的,正如構成‘表現的情境的生活形式本身那樣,是不同的差異的要素(身體、時間、空間、人的每一當下的命運處境)的復雜交織的結果?!比绱私詷O其富有啟發意義和進一步研究的價值。
限于篇幅,《亞洲新電影》的深邃精彩之處,我們不能一一指出了。此書是南京大學團隊研究亞洲新電影的心血結晶,也是智慧思辨和哲理的結晶,是學術創造性的集中體現,非常值得一讀。當我們驚嘆于電影、繪畫和音樂等藝術門類的審美價值的時候,要知道還有另外一種美,即學術之美、哲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