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浙智
摘要: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大膽的體育改革嘗試,認為在體育課上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普通體育教學,從教學方法上大膽改革,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通過體育活動,發項體育特長生。真正做到讓學生通過體育課得到全面發展,實現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關鍵詞:素質教育;體育;全體;體育興趣
體育素質的實施離不開體育教學,體育不但給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而且能促進智力的發展,也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但是,會傳統的體育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只注重體育尖子生,而忽視了體育的普通性,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揚。所以初中體育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為了真正實行素質教育,體育教學就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精神積極進行改革。
一、體育教學中應強化素質教育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在本質上是主體教育觀的體現。應試教學向素質教育轉變則是客體教育觀向主體教育觀的轉變。因此,體育教學中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一宗旨來組織,才能培養自覺性和創造性的人才。主體性在這具有兩層的含義:一是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學生在與客體相互作用中應具有的主體性,包括學生在自主地接受知識和學生主動地適應教師;二是指體育教師教育的主體性,即教育應以培養主體性的人為根本宗旨,即包括教師創造性地加工教學信息,又包括教師主動地適應學生。
二、結合體育教學內容突出素質教育
體育教學包括體育理論課和實踐課,在理論教學中,通過體育知識傳授,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體育科學知識,懂得體育鍛煉的目的和意義,自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體育的意識,同時盡可能結合實際,介紹我國優秀運動員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精神,在奧運會上為國爭光實例,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運動員為國爭光情境,激發起學生愛國主義的熱情,自覺參加鍛煉。另一方面,實踐課的內容,教師可結合教材特點,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提高學生體質同時有效實行素質教育,如田徑項目有跑!跳!投,特別是長跑項目,更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勇敢頑強意志品質,另外可根據教材的性質不同,更多選用比賽和游戲方法,讓學生參與比賽和組織工作,這不但可培養競爭意識,而且提高了某些能力素質,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計劃,合理安排,相信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練習,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注重對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
體育課堂上同樣可以展開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也是滲透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很多體育訓練、體育活動以及運動項目中都可以給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以極大的空間,教師要善于充分利用這些教學空間,讓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發揮與調動自己的思維,在運動過程中有更好的表現。有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總是一成不變,教學的引導方式、課堂上的活動內容都讓學生覺得乏味,這顯然不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教學過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體育課堂上教師要改變這些陳舊的教學方式,融入更多創新的教學理念,這樣才會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了多種文化的內涵,其中可以體現的素質教育的維度也十分豐富。在體育教學中想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可以讓學生設計準備活動內容,編排徒手操,設計場地,制作體育器材等。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而學生的創造性活動往往要靠教師的啟發與引導,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很重要。教師要給學生的創造性提供更大的發揮空間,這也是學生體會到課程樂趣的一種教學方式。
四、教學中應重視思想品質培養
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使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培養各種思想品質。就教學內容而言,許多內容多有針對性項目可選:只要從學生需要出發,教學中可選擇帶有明確規則的游戲或競賽活動,以發展學生遵守規則!公平競爭!不斷進取的精神;也可選擇娛樂性!集體性的內容,以培養學生良好情感!性格!人際關系及團結協作的品質,也可選擇韻律感強,節奏鮮明的練習,發揮學生美感的情操;還可選擇時間較長,難度較大或具有一定危險性的練習,發展學生勇敢頑強,不怕困難,教于拼搏的意志品質等。現只要我們努力去做,精心選擇,要培養好學生各種思想品質,不是一件十分難辦的事。
五、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樣重要
素質教育的滲透中教師要明確,在體育課程的教學展開中,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培養同樣重要。大部分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都會更加關注于學生體能與身體素質的訓練,這也成為了體育教學的核心。這并不是不可以,但這不應當成為體育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的心理素養,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的疏導與調節能力,這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素養,甚至會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帶來更直接的影響。因此,在素質教育的實踐中教師一定要讓兩個方面得到兼顧,只有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得到有效鍛煉,素質教育才算真正得到了實踐。
體育教學中的身體素質教育的體現形式有很多,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終身運動的觀念。體育課程中有很多項目能伴隨人的一生進行活動,如田徑中的中長跑項目,球類運動的籃球、乒乓球等,這些都可以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健身活動。通過講授正確的動作技術和科學健身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有一些滲透的方式,通過組織教學比賽、游戲活動及考試、達標、運動會等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及心理的穩定性和適應性,教師還可以向學生講述健康人的心理標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經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學生只有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都處在一個較好的狀態,這才是真正健康的體現。實現二者間的協調與平衡才算是素質教育的良好落實。
參考文獻:
[1] 王嫻. 培養中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的途徑[J]. 中學英語之友(教育研究與實踐版),2009(Z1).
[2] 何磊. 新課程改革理念下中學體育素質教育初探[J]. 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1(03).
[3] 萬叢靈. 初中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途徑[J]. 教育教學論壇,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