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叢
摘要:從中考思品試題的特點和變化趨勢上,最大限度地總結和掌握中考命題的有關信息,把握重點,準確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避免盲目性、提高復習的效果.
關鍵詞: 針對性.? 實踐性? 高效性? 時效性
時光荏苒,大學畢業以后來到八一學校就從事了我的專業政治學科的教授工作。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回憶這9年,其實整個過程就是我、班主任、學校每一屆孩子、以及每位家長打的配合仗。下面我就把中考復習過程中的一些小做法,與大家交流互補。
一、明確目標,提高復習的針對性
1.教師要認真研讀《思想品德中考考試說明》。
《考試說明》上面有明確的命題原則、考試范圍、考試內容和要求以及所占分值的比例規定,是指導我們復習教學最有效、最科學的依據。注意比較今年與去年的區別,列出其中新增、被整合、或被刪去的內容,這樣復習才會有所側重。
2.教師要重視對歷年中考思品試題的分析和比較。
中考試題在考查學生識記的基礎上,更靈活的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以及表達能力。如果學生再一味的死記硬背知識點,也不會取得理想的成績。
二、夯實基礎,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1.立足課堂,打造高效。
由于我們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所以每一節課是40分鐘,要想向40分鐘要質量。要充分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把握好每一個環節。在復習課階段,以教學案為載體,精心規劃時間分配。舊知回顧環節5分鐘左右,針對前面復習的問題或者本節課復習的相關問題提出,檢測學生的已有水平,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接下來教師安排10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依據復習提綱自主地回顧再現所學知識。要求學生一定要理解,要“懂”字當頭,不要“背”字當頭,發現有疑惑的知識及時提出。然后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10—15分鐘的時間精講知識結構和重點內容,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知識網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多種形式檢查學生的復習效果,如抽查、小組提問,男女生比賽等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積累和記憶。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總結記憶的方法,并且結合具體的情境去理解記憶,這樣記住的內容才能持久。在當堂檢測環節,教師利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我個人認為筆答環節非常重要,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口答和筆答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口答很好,一落到筆頭上就出現錯誤,包括錯字現象,所以加強筆頭練習以求達到最佳的復習效果。當然,競賽和積分形式的結果一定是有輸有贏有獎有懲,我的獎品就是棒棒糖或者體育課的冰淇淋。
2.知識積累,注重辨析。
打好知識基礎的關鍵在積累。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頭天晚上記會的的知識點,第二天就忘了,或者記得非常好,卻出現答串題的情況不得分。這著實很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復習中應注重辨析,強調學生理解:“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到底是如何區分的,“意義和含義? ”“表現和內容”如何理解的 ,從本質上懂了,就能避免概念的混淆。
三、靈活“三輪”推進,提高復習的時效性
第一輪復習,我們采取地毯式復習法,即將全部知識進行總體的全面的復習,使學生能夠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以便做到理論、知識掌握于心,從而在中考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第二輪復習,我們采取了板塊復習法。板塊復習可分為:
1.重點知識板塊復習,所有知識點可劃分為基本國情、重要國情、基本國策、發展戰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共同理想、民族問題等板塊內容的復習。
2.聯系、比較板塊復習法。如”由青藏鐵路的建設通車”,可
以聯系到民族團結,環境保護等國策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及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等問題;由根本的政治制度可以聯系、比較基本政治制度;由”三步走“戰略目標可以聯想到”兩個一百年“目標及黨的“十八大”目標和小康特點,通過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準確掌握知識點。
3.時事專題復習法。是在單元復習的基礎上,再把知識專題化、
系統化的一個過程。要讓學生熟悉掌握本年度的時事熱點,設置生活化的情境,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加以正確分析,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和選擇。
第三輪復習:我們主要采取模擬訓練。通過模擬考試發現學生
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教學得失,及時查缺補漏。
四、注重方法指導,提高復習的實踐性。
每一類都有自己的答題要求和答題步驟。對于單選題,我們可用直選法(直接把正確答案選出來)、排謬法(排除錯誤的選項)、排異法(選項本身盡管正確,但與題干的規定性無關,必須予以排除)、排正法(要求選擇錯誤的時,排除正確的選項)。對于材料分析題,總體要做到三點:1.讀:閱讀材料,找出關鍵信息。2.看:看材料后面的問題,辨清答題的角度;3.析:理清思路,正確理解材料的主旨,看看與課本的哪些知識有關。材料后面的問題又分為固定試題和開放性試題。固定試題答案要求:力爭做到一字不差,按照要求準確回答;開放性試題答案要求:1.看分答題,如果題上沒有具體要求答幾點,就幾分至少答幾點;2.符合題意,觀點正確;3. 語言通順、流暢,條理清楚、層次分明;4.建議或做法必須具體、明確、切實可行;5.立足現實,符合學生身份。
總之,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一線的教師也都有自己的拿手做法,但究竟什么策略是有效的,是一門“永遠存在遺憾的藝術”,有待于我們今后彼此不斷的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胡玉照. 思想品德中考總復習經驗談[J]., 2013
[2]胡祖光. "讓高中思想政治課走進學生的心靈." (2011): 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