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
摘要:專家說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變教材。北師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來展示教學目標的。它給了老師更大的研讀教材的空間。同時也給了我們很大的挑戰。教材上的每幅圖都有其深刻的含義和目的,做為教師。只有把它研讀透徹。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關鍵詞:讀懂學生;課堂教學;教學目標
我們集體備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例。主備與授課教師為張婷風老師,其他老師負責教材研讀、學情的研究,預設與生成的研究。本次研修主題—“讀懂學生,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一、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清晰,不僅影響著教學環節的開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請張老師先談一談本課教學目標的確立。
教材解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屬于概念教學。《分數基本性質》在小學數學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系,也是后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還是約分、通分的依據。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清楚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這些都為本節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種規律性知識,分數的分子、分母變了,分數的大小卻沒變。學生在這種“變”與“不變”中發現規律,掌握新知識。
綜合分析課程標準要求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
(郝玲)張老師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很透徹。數學課程總目標有這樣的闡述: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參與觀察、猜想、實驗、證明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目標指向明確了,要關注學生的已有基礎,找準教學起點,讀懂學生的難點,整體把握課堂教學。請張老師談談整體設計: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對學生已有的基礎分析是把握教學起點的主要依據。因此我設計了2道題做鋪墊:
1.說一說。
(1)什么是商不變的性質?
(2)150÷30=(),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4倍,商是( );被除數和除數都縮小10倍,商是()。
2.想一想。
(1)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2)1÷2=
學生已經清楚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這些都為本節課學習做了知識上的鋪墊。
基于學生教學起點的研究,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和歸納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應用它解決相關的問題。找到了學生的困惑及學習難點,我們就以怎樣突破難點為設計重點進行了教學設計,本課設計了:創設情境,激趣引入、探究新知,揭示規律、多層練習,鞏固深化三個過程。
三、好的教學的標志是:能夠促進有效學習的進行。
首先設計要有效,有效的鋪墊、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提問、有效的活動。要突出重點,對于難點的突破要循序漸進。對照張老師的教學設計,請大家推敲、斟酌:(我們先看重難點)
李英男:根據這一課的特點和所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我認為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經歷基本性質的探索、驗證活動,獲得對分數基本性質的體驗。在推理、驗證中,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成功愉快的體驗。比如說:
·大家認為哪個是難點(推敲)
·有效的鋪墊與情境導入會為新知識的建構奠定基礎,本節課的鋪墊與導入設計如何?(大家談)
·重難點就是教學的著力點,看看張老師的力量分布:
蓋艷軍:彥海用故事情節把例1中的分數呈獻給學生,引發思考。首先,借助動手操作和直觀圖示發現分數的相等關系,接下來進一步觀察相等的分數中分子和分母的變化規律,引發猜想,再舉例加以驗證,從具體到一般,最后概括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整個過程滲透了不完全歸納的思想,培養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緊接著,他又提示學生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整數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自主完成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演繹推理過程。兩種推理相互印證,加深學生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
·對于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教師都應該給予積極肯定,用語要貼切,具有鼓勵作用。但不能亂用。
孫校長: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能力形成的過程,不但讓他們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學會分析、梳理問題的能力
在課程的最后,可讓學生反思: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怎樣總結出來的?從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這樣,就有助于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
(最后總結)在研討的過程中,我們為一個環節的重新設計各抒己見,也因為一句過渡語而要反復斟酌,大家都在其中收獲到了彼此的長處,都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學會了對教材更準確的把握和對教案更巧妙的設計,真正感受到了在研討中共享的樂趣。
我們想說:集體備課,將會改變了我成長的足跡。讓成長在研修中繼續,讓生命在研修中怒放,讓幸福在合作中獲得!
參考文獻:
[1]論如何正確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問題[J]. 王愛梅.??才智 2014年13期
[2]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蔡安娜.??學園 2014年19期
[3]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細節[J]. 張國慧,王麗.??中小學數學(小學版) 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