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昕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玉米是我國三大主糧之一,種植面積大、產量高。玉米苞葉是玉米果穗的外苞葉,每1 hm2玉米可采集苞葉600 kg[1],玉米苞葉通常被當作燃料或直接廢棄[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農村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是應對經濟新常態、促投資、穩增長的積極舉措。玉米苞葉入藥始載于《滇南本草圖說》,其性平味甘,有利尿消腫、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等功效,主治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現在醫學認為,玉米苞葉還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降低餐后血糖[3]。試驗以乙醇為提取溶劑,利用超聲輔助響應面法優化玉米苞葉多酚的提取工藝,提高了提取率,降低了提取成本,為玉米苞葉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公司產品;LD-T3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機,上海頂帥公司產品;KX-1740QT型超聲波清洗器,北京科璽公司;TDL-5-A型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公司產品。
玉米苞葉,來源于河南省中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食用酒精,河南浩宇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產品;硫酸鋰,天津市華東試劑廠產品;沒食子酸,天津市瑞金物化學品有限公司產品;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配制0.1 mg/mL的沒食子酸標準溶液,分別準確移取 0,0.2,0.4,0.6,0.8,1.0,1.2 mL 于 10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6 mL蒸餾水與0.5 mL福林酚試劑,搖勻,3 min后加入1.5 mL 10%碳酸鈉溶液,定容,于75℃水浴中10 min,冷卻,于波長765 nm處測吸光度,繪制曲線,得線性回歸方程。
玉米苞葉洗凈、晾干、冷凍干燥、粉碎,準確稱取粉未1 g,加一定量乙醇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以某一功率超聲提取一定時間,以轉速2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5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余下按1.2項下操作顯色,測吸光度。玉米苞葉多酚得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玉米苞葉多酚質量濃度,μg/mL;
V——提取劑體積,mL;
m——樣品質量,g。
1.4.1 單因素試驗
(1) 粒度大小。選擇玉米苞葉粉為40,60,80,100,120目分別提取多酚。乙醇體積分數60%,料液比1∶20(g∶mL),提取溫度60℃,提取時間1 h,超聲功率70 Hz等條件不變。
(2)乙醇體積分數。選擇乙醇體積分數為40%,50%,60%,70%,80%分別提取多酚。粒度100目,料液比1∶20(g∶mL),提取溫度60℃,提取時間1 h,超聲功率70 Hz等條件不變。
(3) 料液比。選擇料液比為1∶10,1∶15,1∶20,1∶25,1∶30分別提取多酚。粒度100目,乙醇體積分數60%,提取溫度60℃,提取時間1 h,超聲功率70 Hz等條件不變。
(4) 提取溫度。選擇提取溫度為30,35,40,45,50,55,60,65℃分別提取多酚。粒度100目,乙醇體積分數60%,料液比1∶20,提取時間1 h,超聲功率80 Hz等條件不變。
(5) 提取時間。選擇提取時間為20,25,30,35,40,45,50,55,60 min分別提取多酚。粒度100目,乙醇體積分數60%,料液比1∶20,提取溫度55℃,超聲功率70 Hz等條件不變。
(6) 超聲功率。選擇超聲功率60,70,80,90,100,120 Hz分別提取多酚。粒度100目,乙醇體積分數60%,料液比1∶20,提取溫度55℃,提取時間45 min等條件不變。1.4.2 響應面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試驗結果,考查乙醇體積分數(A)、提取溫度(B)、提取時間(C) 和超聲功率(D) 對玉米苞葉多酚得率(Y)的影響,利用響應面法優化各關鍵因素。根據Box-Behnken試驗設計原理,以多酚得率為指標,運用Design Expert 8.0.6軟件,設計四因素三水平響應面試驗,建立預測模型并獲得最佳工藝參數。
因素與水平設計見表1。

表1 因素與水平設計
2.1.1 粒度大小的影響
玉米苞葉粉粒度在100目時多酚得率最高,為3.38±0.20 mg/g。玉米苞葉密度較小,體積較大,提取離心后上清液體積較小;且當增加料液比至1∶30時,多酚得率為2.91±0.21 mg/g。因此,確定粒度大小為100目。
2.1.2 乙醇體積分數的影響
當乙醇體積分數60%時,得率最高,為3.61±0.16 mg/g。多酚具有一定的脂溶性,乙醇水溶液的極性與玉米苞葉多酚的極性相近,便于多酚溶出;乙醇水溶液極性較大,雜質的溶出量增加,主要使樹脂、揮發油等溶出;使用中等濃度乙醇水溶液可抑制鞣酸、蛋白質、黏液等高分子雜質的溶出[4]。因此,確定乙醇體積分數為60%。
2.1.3 料液比的影響
料液比為1∶25時,多酚得率最高,為3.52±0.17 mg/g。多酚得率隨料液比增加而增加,但超過1∶20之后多酚得率增加輻度較小,且溶劑用量增加,增大提取成本。因此,確定料液比為1∶20。
2.1.4 提取溫度的影響
提取溫度在50~70℃多酚得率變化不大,溫度過高多酚得率反而下降。提高溫度有利于溶質的擴散和溶劑的滲透,確定55℃為提取溫度。
2.1.5 提取時間的影響
提取時間在45 min左右達到最大,之后又有下降的趨勢。超聲可以加快到達提取傳質平衡的時間[4],比單純用乙醇提取需要2 h[5],大大縮短了提取時間。因此,確定提取時間為45 min。
2.1.6 超聲功率的影響
超聲功率在60 Hz時多酚得率最大。超聲波的空化作用提高目標物從固相轉移到液相的傳質速率,但功率過高會在超聲儀器鋼板表面附近產生大量氣泡,增加聲傳播損失,反而削弱提取效率[6];功率過大,還可造成不穩定多酚分子的分解,多酚得率降低。確定超聲功率為60 Hz。
單因素對多酚得率的影響見圖1。

圖1 單因素對多酚得率的影響
2.2.1 回歸模型及方差分析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采用Box-Behnken試驗設計,以乙醇體積分數(A)、提取溫度(B)、提取時間(C)和超聲功率(D)為自變量,按四因素三水平進行試驗設計,以玉米苞葉多酚得率(Y)為響應值,進行響應面分析。
試驗方案及結果見表2,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使用試驗設計軟件Design Expert 8.0.6對表2數據進行擬合,得到玉米苞葉多酚得率(Y)與乙醇體積分數(A)、提取溫度(B)、提取時間(C) 和超聲功率(D)的二次多項回歸模型為

表2 試驗方案及結果

表3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該回歸模型達到極顯著水平(回歸模型p<0.000 1),實測值與預測值具有高度相關性(R2=0.930 2),方程可靠性高;失擬項差異不顯著(F=1.37,p>0.05),殘差主要由隨機誤差產生,實測值與預測值具有較好擬合度,該模型對于玉米苞葉總多酚提取工藝能進行很好的分析和預測;4個影響因素的主次順序為乙醇體積分數>超聲功率>提取溫度>提取時間(F值:A>D>B>C;p值:C<B<D<A)。響應值與試驗因素之間是非線性關系 (A,D,AB,A2,B2,C2,D2項對試驗結果影響極顯著,p<0.01;C,AC,AD,CD項對試驗結果影響不顯著,p>0.05)。因此,可使用該模型對玉米苞葉多酚的提取工藝進行分析和預測。

表3 方差分析結果
2.2.2 響應面分析 響應面及等高線圖見圖2。

圖2 響應面及等高線圖
從圖2中可看出,A,B,C,D 4個因素兩兩交互作用對玉米苞葉多酚得率的影響。乙醇體積分數的曲線較陡,對多酚得率的影響最顯著;超聲功率的曲線較陡,對多酚得率的影響較為顯著;提取溫度和提取時間的曲線較為平緩,響應值變化較小,對多酚得率的影響比較不顯著。根據圖2和方差分析結果,因素的影響順序為乙醇體積分數>超聲功率>提取溫度>提取時間。
2.2.3 最佳條件的確定及驗證試驗
根據回歸模型,利用軟件Design Expert 8.0.6對試驗條件進行優化,得出超聲輔助玉米苞葉多酚提取最佳條件為乙醇體積分數70%,提取溫度58.78℃,提取時間44.29 min,超聲功率55.19 Hz,在此條件下預測多酚得率最大為3.711 mg/g。根據試驗條件,對各因素進行修正為乙醇體積分數70%,提取溫度58℃,提取時間44 min,超聲功率55 Hz。在此條件下進行6次驗證試驗,多酚得率平均值為3.719 mg/g,RSD為0.030%,與預測值相對誤差為0.216%,試驗穩定性和重現性好,驗證了數學模型的有效性。超聲輔助對提高玉米苞葉多酚得率具有應用價值,為玉米苞葉的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影響多酚提取的因素較多,如乙醇體積分數、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提取次數、粒度大小、料液比。單因素試驗表明,增加提取次數為2,3次,提取率有增加但增幅不大,并且在確定最佳提取工藝的基礎上,進行提取次數的影響試驗,二次提取多酚利率平均值為3.724 mg/g,較一次提取增加了0.1%,再考慮到提取時間和提取成本,確定提取次數為1次[7]。
玉米苞葉密度較小,體積較大,提取離心后上清液體積較少;且當增加料液比至1∶30時多酚得率為2.91±0.21 mg/g,確定提取時粒度大小為100目。
試驗采用超聲輔助乙醇提取多酚,提取設備簡單,提取成本較低,提取效率較高,適用于玉米苞葉多酚的提取,且在實驗室試驗的基礎上,增加原料量進行小試(玉米苞葉粉500 g)和中試(玉米苞葉粉5 000 g),按照最佳提取工藝進行多酚提取,多酚得率平均值為1.845 g/500 g和18.612 g/5 000 g,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白瑜.玉米苞葉特性及成型性能的試驗研究 [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2]王天雷.玉米苞葉制工藝品 [J].中小企業科技,2014(5):27.
[3]王璦麗,盧鋒,孫景和.玉米苞葉的藥理作用 [J].吉林農業,2016(3):124.
[4]曹勇,馬艷梅,商雪嬌,等.響應面法優化超聲輔助醇提取黃芪中的多酚最佳工藝 [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 (16):278-280.
[5]常麗新,賈長虹,郁春樂.響應面優化玉米苞葉多酚的提取工藝研究 [J].食品工業科技,2014,35(2):259-263.
[6]梁惠花,劉曉河,王志寶.油菜蜂花為中總多酚的超聲提取及含量測定 [J].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3,20(4):8-9.
[7]郭雪峰,岳永德.多酚類化合物的提取、分離純化和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 [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6):8 083-8 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