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沛霖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政府行政管理環境、模式和手法都出現了明顯改變。與此同時,政府在行政管理上也迎來了新的挑戰。根據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制定合適的互聯網管展策略,也成為政府在行政管理中關注的重點。文章從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戰入手,指出了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的發展機遇,提出了行政管理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 行政管理挑戰 機遇 發展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行政管理模式轉型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新趨勢,這一點也已成為大眾共識。近年來,在互聯網環境下,我國政府也在電子政務發布、職能轉變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不過,受諸多因素影響,政府行政管理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對于政府來說,互聯網為政府行政管理提供了機遇,但是也給其帶來了新的壓力和挑戰。根據互聯網時代的特點,采取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和手法進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也成為政府努力的新方向。
(一)政府行政管理體制落后
互聯網為政府透明化管理、信息公共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國外許多政府在權力運行中,很早就構筑了權威的互聯網信息發布渠道。我國政府目前在信息公開上,始終以政府官方網站為主,尚未形成權威的信息發布渠道和高度透明的行政管理體制,互聯網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也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政府的權力運行非常封閉,公共服務產品常由政府單向供給。政府在重大事件處理上非常被動,政府信息傳播的權威性、公眾對政府信息的信任度都不高,公眾參與行政管理的熱情也不高。
(二)電子政務水平較低
電子政務是互聯網和行政管理結合的產物,也是互聯網時代行政管理發展的根本方向。我國電子政務是從辦公自動化開始的。其后,許多部門以國家信息系統為基礎,都成立了信息中心,建立了政府平臺,發展了電子政務。不過,整體來看,我國政府部門的電子政務發展水平較低,如一些部門都將電子政務當做辦公計算機化、自動化,單位主要工作也與電子政務缺少密切關聯,辦公軟件開發和業務流程整合不受重視。此外,在政府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的情況下,各地在電子政務發展上缺少統一的標準和規劃,政府部門的政務對接困難,信息共享度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職能轉變。
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為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職能轉變提供良好的條件。這也意味著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鑒于此,政府要以互聯網為依托發展電子商務,并在行政信息傳播和共享方面做出積極的努力,努力實現決策科學化、管理透明化。在互聯網環境下,政府在行政管理上,可以從信息傳遞渠道壓縮入手,解決信息缺失、內外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此外,政府還要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在公眾參與行政管理方面順應民意,完善行政管理體制,給予民眾更多的行政參與權,在重大失誤尤其是行政決策廣泛聽取民眾意見,并及時將決策結果公布給民眾,保障民眾的政治權益。與此同時,政府還要以互聯網為抓手,使民意監督渠道不斷向下延伸、向上拓展,接受民眾監督,消除管理階層與民眾的阻隔,以提高行政監督的質量,嚴懲貪污腐敗,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運行方式。
(一)健全新的行政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新的行政管理機制,是解決行政管理質量不高、公眾參與管理的熱情低下的根本,因此,在互聯網環境下,政府要根據互聯網在信息獲取方式、存儲、管理方面的特點,建設公共數據資源庫,然后以公共數據庫建立和開放為基礎,建立政府信息發布和傳播制度、新聞發言人制度,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表明政府的態度,加強與公眾的溝通,以穩定輿情,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根本是解決行政管理存在的弊端,為公眾參與行政管理、提高決策質量打好基礎,因此,在新的行政管理體制建設中,政府要改革傳統的科層制,將管理權下放,實行權力清單制度,取消政府的部分權利,理清權責關系。同時轉變行政管理意識,建設網絡政務平臺,為政策咨詢、決策協調提供條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網絡政治管理,建立一個有著積極履職意識的政府,以提高行政管理的透明度,遏制腐敗。
(二)發展互聯網基數,制定電子政務發展規劃
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并且電子政務管理帶有鮮明的形式主義色彩。針對當前的這種現象,政府必須要明確電子政務發展方向和管理目標,嚴格電子政務技術標準,制定長期的電子政務發展規劃,一方面確保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廣度,一方面建立職責清晰的政治管理組織機構,使各部門在職能交叉、分工合理的基礎上各司其職。為了確保電子政務的質量,政府還要選拔一批既有管理經驗又有電子管理能力的行政人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信息管理隊伍,由他們負責電子政務管理、信息發布、公眾互動、數據分析等工作,以推動電子政務發展和行政管理平臺的規范化建設。
(三)規范網絡政治參與,加強輿論監督
在互聯網時代,借助手機、電腦和其他移動社設備,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自媒體、網絡行政管理的主體。不過,網絡政治參與是一個新生事物,要想讓公眾理性參與到政治管理中來并發揮積極作用,政府必須要制定完善的網絡政治參與制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將公眾政治參與要遵守的道德、法律、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要求公眾理性參與行政管理,不被錯誤的輿論所引導,避免盲目決策。與此同時,政府還要設立專門的網絡輿論監督機構,強化輿論監督和管理,認真了解觀眾的情緒和社會輿論走向,并做好社會輿論引導和公眾情緒疏導工作,以促使民眾更好地參與到行政管理中來。
總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決策和監督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政府只有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準確把握互聯網時代的行政管理需求和特點,從行政管理制度改革、電子政務推廣、組織機構建設入手,完善政府職能,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1]趙海英.互聯網背景下的行政決策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15.
[2]鞏玉濤.淺議我國行政管理模式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法制與社會,2008,(21).
[3]羅睿.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機遇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6).
(作者單位:鄭州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