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光 楊振強
摘 要:針對油田電網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從突出管理功能、一體化運行管理、轉型發展和基礎發展水平,提高綜合管理運行與技術保障能力,確保電網高效高質運行。
關鍵詞:電網運行;電網管理;措施
近年來,油田電網按照“改造一片、完善一片、提升一片”的目標,精心實施了電網升壓改造和優化調整,經過多年的調整建設,分別完成了電網升壓改造工程、電網結構調整工程,110千伏變壓器,及各類變壓器升壓改造項目基本完工,經調試驗收后實現了平穩運行;特別是110千伏變壓器,以及變壓器升壓重點工程實施投產運行,包括綜合自動化變電站建設投入使用,很多變電站實現了無人值守改造并投入使用,還有中低壓系統改造配電設施和計量改造工作,使得油田電網基礎更加穩固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精細檢修”理念,初步形成以過程控制、細節管理為核心的精細檢修模式。集中實施了220kV系統設備改造、老化絕緣子更換等一批技改和隱患治理項目。近年以來,電網事故總量同比下降較大,整體上看,油田電網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一、油田電網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一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保障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首先隨著勘探開發的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油田生產生活對用電需求不斷擴大,油田電網與山東電網的基礎都相對薄弱,220kV變電站布點不夠,110kV電源點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其次生產設施老化日益嚴重,所處區域城建各項開發建設以及外來破壞因素越來越多,運行不可靠的因素日益增加。同時,長期以來建設建設標準偏低,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下一步要結合“十三五”規劃,提高建設改造標準,統籌解決電網中存在的問題。
二是成本持續上漲,生產成本壓力大。近幾年來,受各類因素包括發電廠脫硫投運等原因,電廠呈現成本逐年上升、效益逐年下滑趨勢。為了應對危局,通過三轉三創、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全方位開源節流、降本增效,雖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潛力明顯趨小。
三是供電技術指標較地方行業先進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油田電網存在220kV、110kV、35kV、10(6)kV、380/220V五個電壓等級,電壓層級過多,線損偏大。油田電網通信網絡不完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較低,與國家電網提出的智能電網差距越來越大。
四是冬季供熱、供電的運行壓力日趨加大。近年來,通過電力供熱對外供熱面積達到了1500萬平方米以上,供熱高峰最大抽汽量達到1200噸/小時,已經接近機組供熱能力極限,同時冬季又是用電的高峰,期間一旦某臺機組出現問題,整個電網與供暖系統將面臨嚴峻的考驗,這種局面將持續到三期工程投運,機組和電網的安全平穩運行面臨更大的壓力和風險。
二、強化油田電網運行生產與技術保障能力的幾點對策
一是要突出管理功能,強化管理主體與服務客戶的生產管理與綜合調控經營型管控。經營型管控的定位將電力單位作為整個企業的戰略決策中心、資源配置中心、資本運作中心、運營調控中心和調度指揮中心,提供系統、全面的總部職能支持,更好地指導和支持下屬單位發展,為下屬單位運營制定制度和標準,對下屬單位的經營管理結果進行考核評估。電力管理總公司作為安全生產主體、經營管理主體、客戶服務管理主體和效益責任主體,是電網運營管理的中堅力量,承擔績效指標的達標責任,擔負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主要任務,對下屬單位日常業務運作起監督、管理和控制作用。
二是一體化管理,實行綜合一體運行,提高運行效率。一體化管理著力于建設一個戰略、一個品牌、一套模式、一套制度,具體要求勝利油田電力管理總公司內部各級單位實現“七個一體化”,即各級單位的核心業務領域在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管理制度、技術標準、作業標準、指標體系和信息系統七個方面的統一規范。其中的核心業務領域包括安全生產、電網規劃建設、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物資管理、信息化管理七個領域。
三是突出轉型,促進電力生產運行轉型發展。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電網作為重要能源服務企業,改變以投資驅動發展的傳統模式、加快轉型是歷史選擇。未來發展模式不能以簡單投資、建設和售電量增長推動為主,而應更加注重低碳和綠色環保,積極推進節能技術、新能源、智能電網技術應用,打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平臺。作為電力企業要實施“兩個轉變”(電網發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綠色方向轉變,企業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轉變)為戰略路徑,以創建國內先進水平的電網企業為戰略實施載體,著力構建客戶服務能力、電網運營能力、電網發展能力、價值創造能力、發展支持能力這五個核心能力。公司戰略選擇要明確在集中精力做好主業的同時,需要對產業鏈進行合理的延伸。在主業方面,做強做優輸電、配電、售電、調峰調頻供電業務,打造電網主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堅強與智能化的輸電配電網,為油田區域經濟發展和居民用戶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在產業鏈延伸方面,提出以電網業務和資產為依托,在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延伸產業鏈,積極拓展節能服務、汽車充電等相關業務。
四是突出基礎建設能力,提升電網整體保障能力和技術能力。加快智能電網建設。著眼“十三五”電網發展,統籌規劃、優化結構、提升標準,以電網升壓改造、優化調整為主線,不斷提高電網技術裝備水平,優化電網結構,夯實發展的物質基礎。要加快實施電網結構調整工程。按照“堅強智能、國內先進”的電網發展戰略,以電網升壓改造、優化調整為主線,加快外圍地區電網改造進程,加大電網技術改造的投入,提高可靠性,降低線損。加快實施電網升壓改造,啟動變電站升壓項目。實施油田產能建設供電系統配套工程,加快變電工程等重點電力工程建設,推進電網結構優化調整和設備技術改造,不斷增強基礎保障能力。推進區域調度自動化和集控站建設,進一步提高電網綜合自動化水平。加快油田中低壓系統改造步伐,消除安全隱患,增強小區供電可靠性。加強智能化電網建設的研究實施,推進輸電、變電、配電側的電網智能化建設,不斷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和經濟效益。
五是突出生產運行管理,提升經濟運行質量,持續強化經營管理。統籌推進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節點精細管理和全員成本目標管理,細化指標體系,加強組織落實,形成系統優化、持續改善的成本管理機制。按照一體化運行要求,從發電能力、用電負荷、電網運行方式等方面加強研究,構建完善油田電力發供用一體化運行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好油田電網的運營效益。
作者簡介:
李新光(1979—),河北省香河縣人,技校,技師。
楊振強(1979—),山東省惠民縣人,技校,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