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波
摘 要:林木資源是我國眾多資源中的一種,它的使用和栽培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人們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林木資源的投入使用已經比較緊張,而且在使用過程中還會出現浪費現象,所以造林是一種保護林木資源以及共建生態平衡的主要手段。但是在營林造林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冰雪災害過后,嚴重影響了營林工作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有關工作人員能夠把握好恢復營林的技術,加快生態公益林的建設步伐,促進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冰雪災害;營林技術
由于我國地大物博,環境復雜多變的特點,各種災害也是時有發生,近幾年我國南方暴雪現象也是十分嚴重,這不僅僅對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響,同時還對我國的營林工作造成了阻礙,所以,對于營林技術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在冰雪自然災害過后,要求工作人員能夠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并且具備專業的技能,能夠控制好恢復營林的技術,從而加快我國營林的建設步伐,促進生態的平衡發展,這有利于我國生態公益林的營造和保護,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 生態公益林災后恢復重建的營林技術
1營造林的原則
營林造林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林木資源,促進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以及良好發展。而在營林造林的過程只有遵循一定分的原則,才能真正加快建設的步伐。尤其是在冰雪災后的林木重建工作中,不能盲目的去重新建設,一定要遵循設計的原則,這樣才能做到工作的有序進行,進而提高恢復營林的工作效率。而在營林造林的重建工作中,一般是要遵循以下的原則、首先,要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則,只有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保證樹木的生長環境不受影響,從而保障林木的成活率,使其恢復營林的工作具有意義,不至于白忙一場;其次,要注意樹種的選擇,不能單一,遵循混交造林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林木具有多樣性;還有,造林技術要具有高標準,這是對于冰雪災后對于恢復營林技術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技術上做到一定的保證,才能實現營林工作的快速進行,收到良好的效果,進而保證營林的質量;另外,還要遵循交通便利的原則,這是指林木種植的區域要相對集中,不能斷開,這樣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展開,在實際的營林造林中也會出現問題;不僅如此,在冰雪災后的重建工作中,還要求工作人員能夠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同時也要遵循先重點再一般的原則。先把簡單的,能夠輕松完成的工作放在前面,也把比較重要的工作放在前面進行,這是開展恢復營林工作的基本原則,在水土流失上就要重點考慮,恢復土壤活力才是關鍵,尤其是在開發過度的地方,一定要優先進行恢復建設。還有,在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具有重要影響的地段也應該優先進行恢復建造林木。如此,才能真正確冰雪災后營林工作的有效展開,有利于保護我國生態公益林的建造以及發展。
2造林技術
(1)清理方式
采用小塊狀清理,清理的雜、灌、草采用塊狀堆漚,以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提高土壤肥力。為防止水土流失,不采用煉山的方式進行林地清理,在林地清理過程中要盡量保留林地中原有的未受冰凍的鄉土喬木和幼樹。
(2)造林方式與密度
結合造林地現狀的實際,災后恢復的造林方式可采用全面改造型和補植套種型二種:全面改造型造林密度為2505株/ha,即株行距為2.0×2.0m;補植套種型補植密度為1334株/ha,即株行距為2.5×3.0m。
(3)整地
整地以穴墾為主,植穴規格采用50×50×40cm。植穴整地采用明穴方式,使土壤有一段風化、熟佛的時間,有利于清除土壤中的病蟲害和提高土壤肥力。
(4)基肥
根據土壤肥力的實際情況,為了加快幼樹的生長,設計造林每穴施復合肥0.15kg作基肥,施放應于栽前一個月左右,結合回表土,當回土至半時施入基肥與表土充分混合,讓它發酵后再栽植,以防基肥發酵傷根,充分發揮基肥的作用。
(5)樹種選擇與配置
樹種選擇是造林成敗的關鍵,根據水源涵養林的特點及其作用,造林樹種主要是以優良的鄉土闊葉樹為主有:木荷、楓香、油桐、油茶、楊梅、紅荷、米老排、黎蒴栲、杜英、火力楠等。通過這些造林,可以改變林地單一的樹種,豐富森林植被,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林地涵養水源的能力,從而更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使其突出速生豐產效果,提高災后恢復重建速度。
(6)混交方式水源涵養林造林
采取水平帶狀混交的方式,使營造的林分既整齊美觀,又能減少種間竟爭,增強依存關系。
(7)苗木
苗木要選擇1~2年生、粗壯、頂芽飽滿、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無損傷的苗木,確保造林成效。
(8)栽植栽植季節選擇
1~2月份,在春季透雨后的陰雨天進行,春分前完成。栽植前應用黃泥漿漿根,栽植時根系要順暢,不窩根,苗要扶正,回土要細,回土后輕輕提苗,然后適當壓實,回土成饅頭狀,與山坡形成反傾斜,以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栽植1~2個月后,要全面檢查苗木的成活情況,發現死株和缺株應及時補植,確保造林成活率。
2.2.9撫育
栽植后連續三年進行撫育,每年1~2次。撫育季節于每年5~6月或8~9月進行,全面劈除林內灌木、藤蔓、雜草,對部分長勢較弱的幼樹進行、松土、培土,減少植物物種間的土、肥、和對光照的競爭,促使目的幼樹速生快長。
二 項目的實施與監管
(1)加強領導,成立機構,資金到位,措施得力。加強對災后恢復項目工程的領導,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確保專項資金的正確使用。(2)宣傳到位,提高認識,全民參與,共同維護。加大對災后恢復重建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的抗災救災意識,共同參與和維護災后恢復重建工作。(3)建立好監督管理機制,對項目工程進行認真的組織、管理和監督,確保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工程的實施和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成效,具體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①實行工程承包責任制;實行合同化管理,按規劃設計進行施工。一包三年,實行三包,即包造林、包撫育三年、包質量指標。②由各有關林業站和林場管理總站分別負責集體和林場的工程質量檢查監理和技術指導。實行工序管理制度,造林工程分為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回表土、施肥、栽植、撫育等工序,要求對每個工序進行質量檢查驗收,某一工序不合格,不能轉入下一環節,必須進行返工,直到質量合格為止。③確保造林成活率:結合當年撫育工作進行全面的成活率檢查,發現死株應及時補植,保證造林成活率當年達95%,第二、第三年分別達92%和90%以上。④做好撫育管理工作:認真執行撫育技術要求,按時進行撫育,杜絕“重種輕管”思想,確保種植的幼樹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早日郁閉成林。
三 結語
生態公益林的建設是為了我國的經濟和自然能夠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所以有關部門和人員應該重視這項基礎建設工程。然而,冰雪災害的來臨使得營林的工作難度也有所增加,嚴重阻礙了工作的順利進行,這不利于我國生態環境的營造,對于自然環境也產生了極大的破壞。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樹立好災后重建的思想,在多方面上都要加以綜合的考量,將可能影響災后重建的因素列出來,進而應對這些問題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進而能夠促進我國營林工作步伐的加快。其中必不可少的要考慮的關鍵因素就是恢復營林技術的應用,只有運用合理的技術,結合冰雪災后的實際情況,才能做出正確、科學的恢復營林方案,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國生態公益林的建設發展。
參考文獻:
[1]姜艷紅.淺談生態公益林冰雪災后恢復營林技術[J].中國科技投資,2017(19).
[2]鄧永寧.淺談生態公益林冰雪災后恢復營林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0):277-277.
[3]王崇敏.生態公益林冰雪災后恢復營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15):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