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利 馬吉飛 胡燁 秦順義 邵華 王菁 孫躍
摘 要: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學生了解社會、企業和接觸生產實踐的有效平臺,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合作創新理念下,構建當代大學生的校外實踐基地過程中開辟新的路徑,高等農林院校應該不斷加強實踐教學基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基地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校外實踐基地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不斷豐富學校和基地共建單位在校外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合作模式,校企共建校外創新基地成為培養具有創新型優秀人才的重要平臺。探索并鞏固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大學生校外創新基地的重要最用,是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創新創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長效機制;應用型
基金項目:天津農學院高校教師創新引導資金項目“基于協同創新機制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研究”(20170903)
持續進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是我國大學培養模式研究的重要內容,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學生培養質量提高的重要措施,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各高校特別是眾多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連的高校,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的優勢和特色與行業內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尤其是校企共建校外創新基地成為培養具有創新型優秀人才的重要平臺。高等農林院校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作為高校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等農林院校教學實習質量的提高和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方高校向應用型轉型這一趨勢已經得到廣泛認同,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首要使命和根本任務[3]。目前尤其是應用型專業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的需求存在著一定的脫節現象,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外創新實踐基地是高等農林院校動物醫學與動物科學、動物藥學專業大學生從事高水平科學研究和創新性實踐的公共平臺,在創新人才培養
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目前我國的校企合作模式及運行體系還處于積極建設階段,存在的問題是有些合作共建的積極性不高或是校外實踐教學效果不明顯,高校對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管理有待加強等問題,因此基于協同創新機制的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并且探討建立長效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的合作機制是目前大學生校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的首要任務。
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作用
高等農業院校具有顯明的行業性和發展的特殊性,擔負著為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的雙重使命,不僅在知識創新、講授、傳播及應用方面具有基礎作用,而且在培養掌握先進生產力、創造先進生產力的創新型農業科學技術和人才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以天津農學院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為例,近年來天津市及其周邊省市現代畜牧業的飛速發展對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目前天津市約有獸醫及其相關企業500余家,需要大量既有高水平的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與控制技術,又具備現代畜牧業管理知識和動物性食品安全生產的獸醫學專業人員,依據天津市建設都市型現代畜牧業的宏偉目標,完全依托高等農業院校自身的資源來強化大學生創新精神和提升創新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建立學校外實踐基地,實現高校與社會資源共享,是深化高等農業院校教育改革、加強學生了解社會、企業、接觸生產實踐的重要載體,是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2]。
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和校企合作的有效平臺,是高校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全方位合作的重要平臺。高等農林院校可以借助社會先進的生產手段和技術力量,讓學生到企業實踐鍛煉,積累了經驗,增長了才干,提高了創新能力。校企合作充分發揮大學生的紐帶作用,加強了學校教師與企業的交流,拓展了學校教師專業技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基礎上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同時可以提高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更好的解決生產實踐中的技術難題、提高生產效率,達到“院企”雙贏的目的。近年來各高校特別是眾多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連的高校,結合自身學科專業的優勢和特色與行業內企業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以校企共建大學生校外實踐創新基地成為培養具有創新型優秀人才的重要平臺。
二.加強大學生校外實踐創新基地建設的措施
天津農學院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與瑞普、中升、生機集團等規模企業或者高新技術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多個校外實踐創新基地,通過健全組織管理體系、改革校外實踐教育教學模式、建設實踐教學條件設施、專兼結合指導教師隊伍和開放共享機制,提升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開放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1. 健全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
由以學校管理為主向企業管理為主的轉變,對校外實踐基地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并努力構建長效機制。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選聘基地的指導教師負責協調基地的日常管理。學院選派高水平的指導教師,與基地的學生管理人員和企業指導教師一起,承擔學生在實踐實習期間的教育與管理工作。指導基地建設和管理,保證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實踐指導等工作運轉正常規范。
企業配備一支業務強、技術精,并具有一定理論水平、責任心強,有相應高級職稱的指導教師,以保證學生實踐質量的不斷提高和基地建設的不斷加強。承擔學生職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工作,在學生取得實際工作經驗的同時,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群體溝通技巧、組織管理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等個人綜合素質。
學院指導教師負責學生在基地實習、實踐期間的考勤、考核等工作。為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校企雙方應共同把好學生學位論文的質量關,規范化控制學位論文開題、中期檢查等環節,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
2.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與保障
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加強對師資隊伍的改造,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實現向“雙師型”教師隊伍轉型,是發揮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重要作用的必要條件之一。當前高校教師基本上從校門到校門,缺乏實踐和臨床經驗,可以說是偏理論型的師資隊伍。為了不斷提高實踐基地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可以通過在校外實踐基地鍛煉的方式,充分依靠現有師資力量,通過培訓的方式打造一支“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
一方面為教師提供部分科研崗位,承擔“雙師素質”型教師的培訓任務。及時提供本行業企業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參與學生培養方案的制定。學院在擴充獸醫學師資時,優先引進有承擔國際或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加強從企業引進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到研究生基地的指導師資隊伍中,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科研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學院選送青年教師到企業研修,充分發揮基地的平臺作用,進一步完善教師赴合作企業進行研修的項目、內容和方式。基地選送獸醫學的高級技術人員,尤其是在基地擔任實踐教育工作的人員赴學院參加交流和培訓,提高理論素養[5]。
加強學校與企業的科技合作,通過承擔企業的科技開發和技術改造,提高發現和解決獸藥研究與開發的問題的能力,豐富教師的科研實踐經驗。組建一支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效果突出、企業和學生都歡迎的雙師型實習指導教師隊伍。
3. 評價校外實踐創新基地的培養質量
積極探索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培養質量與考核與評價機制,創新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教育的培養質量評價體系。企業選派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專家到合作高校擔任兼職教師,承擔企業在培養方案中設置的大學生課程的教學任務。學院將部分學生課程直接安排到企業的科研開發第一線進行教學,將課堂搬到科研實驗室,提高教學效果。
改革校外實踐課程和校企聯合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方式,建立由學校、企業、用人單位及行業部門共同參與的學生能力考核評價機制[3]。除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學下效果的評價,將更注重聯合培養企業和社會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并以此作為校外實踐教育方案,創新校外實踐教育模式,改革校外實踐教育培養過程,優化卓越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依據。
4. 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的合作方式
在基地建設方面,學院和企業主要采取“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合作方式[3]。高等農業院校與企業利用雙方優勢,在共建實訓基地同時,企業以場地、資金、設備設施、技術等投入方式為主進行實習基地建設。學院以科技咨詢、技術服務等技術投資為主,參與實習基地建設。采取聯合申報項目、委托研究和聯合攻關等方式,與企業進行合作和簽訂大學生就業協議,為企業挑選學院優秀畢業生,達到雙方“互利共贏”的良好機制[4]。
為維護和共建基地間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學院在校外實踐教學過程中,探索并細化高校和共建單位之間的合作、監督、評價機制,制訂了《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管理辦法》等文件,將基地設施條件和師資隊伍穩定,每年均能接受學生開展實踐教學作為遴選校外實踐基地應遵循的基本原則。采用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加強了與校外實踐基地的聯系、溝通和管理,最大程度的發揮校外實習基地的作用。
三.結語
實踐基地合作創新模式是高校同企業共同建立創新基地的一種合作創新模式,共同制定實踐教學目標、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監督與管理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并對校外實踐教育的質量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一過程具有極強的培訓功能,有利于企業在理論創新水平上接近大學或研究機構的探索前沿,院校通過學生在實踐基地的企業環境中的適應及實操培訓歷練,能夠更加敏銳地找到學科建設與企業對接的突破口,提升教學質量,拓寬就業渠道。
目前與基地無縫對接的培養模式存在不完善,需要在實踐中完善培養質量保障及其評價體系,解決企業用人與學校培養人才的差距,充分利用企業的人才評價優勢,培養專業對口應用型人才。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實現實驗設備和資源的高度共享,提升基地的培訓質量,提高人才的培養效益,是創新基地的最終目標和服務宗旨。■
參考文獻
[1] 李文信.地方高等農林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2011 ( 35) : 162-164.
[2] 李偉,朱志平,陳兆夏,王恬.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校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探討--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J],91-94.
[3] 周虎,申少華,彭青松,劉愛華等.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方案研究,廣東化工[J]2014,18(4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