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坤禮
摘 要: 氣象部門的工作效率直接影響著各行業的發展,氣象信息的發布,主要就是為了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所在地區的天氣情況和氣象災害,讓群眾早做預防措施,盡量降低因極端天氣給人們帶來的損害。雖然目前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正在逐漸提高,但是并不與公眾的滿意度相統一,作為氣象工作人員,我們有責任不斷加強氣象服務內容、增強氣象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及時將氣象信息傳遞到人民群眾手中,為人民與社會的需求而服務。
關鍵詞: 氣象服務;服務信息;有效傳播;渠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氣象與公眾的實際生活、工作息息相關,氣象信息的傳播是否及時,將對生活、生產、交通、旅游等產生重要的影響,為此,社會大眾對氣象服務的信息需求量逐漸增大,氣象服務信息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這就對氣象工作與氣象服務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氣象部門將如何提高公眾滿意度、如何提高預報準確率作為服務工作的重點內容。雖然近幾年來,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效率正在穩步上升,但是天氣預報的準確率與公眾的滿意度并不同步。例如:氣候變暖與極端天氣的接連產生,部分區域的氣候與干旱情況,成為農業部門掌握自然規律、規劃農業生產的重要依據。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對人們的生命與財產造成了不少的損失。為此,在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的基礎上,也必須掌握更加科學的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保障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力,為社會乃至整個地球提供更加可靠的服務體系,為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氣象信息與日常的新聞存在很大的差異,負責傳播氣象服務信息的媒體能否準確、是否及時,將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甚至生命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氣象局強調,將圍繞氣象科普知識、氣象服務信息等內容,全面提升信息服務的有效性,結合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打造信息傳播有效平臺,通過將媒體渠道拓寬,構建立體多元化的播出平臺,實現跨平臺的氣象服務體系。氣象部門也將不斷研發新型的宣傳科普作品,通過不同媒體渠道播出,實現媒體之間的互通,強化媒體品牌優勢,增值信息服務,探索更加穩定的媒體傳播渠道。
在分析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渠道之前,我們首先要區分一下氣象服務信息與氣象信息的區別,二者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并不是一個概念。氣象信息主要指的是以專業詞語、專業圖表進行傳播預警信息,過于復雜的圖形和語言,公眾不容易分辨,此信息主要是氣象從業人員慣用的信息。而氣象服務信息主要是為滿足公眾的需求,以公眾的接受習慣和理解能力為基礎,有利于生產、生活質量提升的信息,我們必須要明確二者的概念。進而,我們再進一步分析氣象服務信息的有效傳播渠道。
一、讓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的注意事項
1.以人為本,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氣象服務信息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公眾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重心,為提高氣象服務信息的傳播力度,要加強對天氣事件的動態加工,吸引公眾的注意力,讓公眾成為信息的傳播者與參與者。只有保證人民群眾掌握足夠的知情權,才能促使大家正確看待天氣預報,降低群眾對天氣預報的偏見。比如:每年汛期的時候,臺風就會成為各級氣象單位的關注焦點,臺風的登錄時間、登錄低點、移動速度、移動路徑都必須及時的預報給大家,并且保持及時更新的狀態,讓群眾與相關部門可以將預報情況作為參考,大家一起做好防范工作,才能盡量避免人民群眾的財產受到不必要的損失,降低危險。
2.協調好信息傳播內容、傳播渠道與群眾意愿的關系,提高信息傳播效率。隨著網絡化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建立現代化的傳播渠道,結合傳統的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渠道,整合信息員,在保障個性化、具體化的服務內容上,更好的適應大眾的需求。比如:手機與網絡已經是當前大眾收獲信息的重要方式,針對某一群體,氣象部門可以與電視臺、電信、網站、微信等部門建立合作關系,增強信息傳播能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另外,增強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力度,不僅僅要建立有效的傳播平臺,還要結合傳播學的技術發展去研究氣象服務信息的來源、內容等多種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掌握正確的信息源變化趨勢,以此來指導天氣變化所帶來的緊急情況。不論是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渠道還是傳統的信息傳播渠道,必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尤其是新型媒體的傳播,必須從內容到形態必須進行包裝,將氣象信息轉變為氣象服務信息,進而提高防災減災的重要措施。
二、氣象服務信息傳播的渠道
1.通過手機短信、QQ、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天氣預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青少年到老人,大多數人都使用手機,通過手機短信或者QQ、微信的方式向廣大群眾及時發送氣象預警,已經成為傳播氣象服務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是在汛期,天氣的及時更新,氣象短信發布速度快、便捷、準確的優勢受到大家的高度認可。
2.通過每天準時的天氣預報、廣播等方式多次向大眾公布天氣信息。每天固定的時間,人們主要關注的的節目之一就是天氣預報。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節目下方的字幕廣告傳播一些氣象信息,信息內容除了日常的天氣情況,地質災害與火險等情況,也要通過聲訊電話、高音喇叭等方式及時公布,提醒廣大群眾做好防災工作。
3.通過網絡傳播、報紙傳播等方式公布天氣情況。在網絡技術不斷普及的情況下,網絡占據了人們生活的一大部分時間,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網絡無處不在。氣象服務信息可以借助騰訊新聞、網絡首頁、qq首頁等,擴大傳播渠道。不少家庭也會定期訂閱報紙,通過報紙宣傳氣象信息,也是一種有效途徑。
總之,在氣象服務信息傳播方面,必須利用高科技的氣象監測手段、及時準確的預報方式和吸引大眾眼球的節目制作,第一時間將易于理解、直觀簡單的產品傳遞到群眾面前,這是我們氣象服務部門一直應該努力實現的目標。
三、提高氣象服務治理的建議
氣象工作的開展離不開與社會各界人士的密切合作,尤其是政府機關的支持。為此,要與各界部門建立科學合理的氣象防災減災的合作體系,完善災害的防御應急措施,確保氣象災害應急預案與各個專項預案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銜接。另外,還要對氣象信息傳播及應急傳播的相關制度進行完善,確保社會群眾收到的相關氣象信息能夠準確、及時。作為氣象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氣象信息員的隊伍建設。在一些公共場合建立應急的義務信息員,并定期做好氣象信息員的相關培訓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氣象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斌,杜娟.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能力探討[J].南方農業.2017年02期.
[2]朱曉東,豐米寧.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的有效傳播渠道研究[J].閱江學刊.2017年02期.
[3]朱定真,董麗麗.氣象服務信息有效傳播能力探討[J].氣象科學.2010 年04期.
[4]馮琦. 有效擴大氣象信息傳播渠道的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2 年04期.
[5]吳微,左宇明.關于擴展氣象信息傳播渠道的幾點認識及建議[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