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平
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途徑和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也是推進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會議講話,還是考察調研,所推出的系列講話都是新常態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動實踐,鼓舞和激勵全黨全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此,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多次指出讓“兩學一做”不要流于形式,要形成常態化,推動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因時而變,因勢而進,勇于探索,積極實踐,用理性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務實的手段,逐步、有序地推進丹陽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水平。
一、堅持理性分析,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平衡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構建一套協調、平衡、高效的運行機制,才能在面對轉型期各種可預料和不可預料的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目標管理、評估測評和后勤保障體系,保持整個系統的平衡運轉,這是我們工作的當務之急。
推進目標管理機制,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實踐中逐步規范化、制度化、指標化,從而克服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改變思想政治工作的軟、虛狀況。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及工作人員,使各部門及工作人員自覺承擔起各自責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式,保證工作目標的落實。
推進評估機制,要充分考慮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堅持精神成果與物質成果、近期效益與長期效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統一,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和實效進行多形式、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評估,從而對我們工作的執行和效果獲得比較客觀的認識。
推進后勤保障機制,就是通過增加必要的經費投入,搭建活動平臺,加強各類培訓,建立各種激勵措施,切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業心和使命感,從而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保障作用。
二、運用科學方法,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導渠道
當前,我們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變遷的社會轉型期,在轉型進程日趨加速和深化的過程中,利益格局發生劇烈的調整,必然引發群眾心理劇烈而復雜的變化。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利用人本、科學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調節失衡的社會心理,促進健康、平衡、積極的社會心理的形成。只有理順了社會情緒,構建了健康的社會心理,才能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正本清源,合理引導,積極拓寬各階層的利益訴求渠道。轉型期利益格局的調整、社會階層的分化,使思想政治工作對象不再是一個相對的整體,而是有著各自不同利益訴求的階層。利益訴求表達的暢通,為各社會階層提供充分反映自己利益訴求的常規渠道。所以,維護群眾的話語權,給群眾搭建傾訴平臺,維護其正當的利益訴求,才能避免各種負面情緒不斷積累而造成的不可收拾的社會后果。忽視利益失衡導致心理失衡的因素,就會偏離解決問題的方向。
積極借鑒,多管齊下,不斷完善職工個體的心理疏導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要積極借鑒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調適人們的心理狀態,使人們的心理由不適應、不平衡向適應、平衡轉化,從而消除心理疏導障礙,化解精神和生活層面的各種矛盾。
三、吸收美學元素,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持久向心力
首先,一切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當它成為人的內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實踐中付諸行動。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轉型、環境的變化,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也悄然地發生新的變化,如何在偶像樹立、潮流日新月異中,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是擺在廣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難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藝術、美學的基本要素,依靠社會生活中美的事物、形象來打動并感染人們,從而使其在效仿榜樣的潛移默化中實現道德教育,通過情感的變化來分辨美丑,自覺地趨善避惡,從而達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實踐證明,單純說教比較呆板、枯燥,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美的形式之中,就會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使對方自覺感化和心悅誠服的非強制性特點。從一定意義上說,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就是審美實踐的過程。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的主體,居主動和主導地位,但相對于教育對象,則又是被其評價和審美的客體。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均被視作參照系數存在于教育對象的審視和評估中。因此,塑造一個令人心悅誠服并產生依賴感的良好形象,在內在氣質和外在風度上做文章,使教育對象產生美感,對教育者至關重要。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具備較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趣,還要牢固確立埋頭苦干、建功立業的思想,要作風正派、清正廉潔、嚴于律己。只有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在本職工作中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才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別人;只有先做一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有德之士,才能理直氣壯站在教育對象面前,宣傳真理,感染他人,共同實行習總書記指出的實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