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琎
2016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2016)》中指出2016年重點工作,在第二項任務“加強供給側結構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中要求: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部門間數據共享,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辦好事、不添堵。同年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的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統籌推動本地區本部門“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盎ヂ摼W+政務服務”的浪潮席卷全國,而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電子政務,與新時代新常態下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是什么關系?有何不同?電子政務在這樣的新背景下又該如何發展?
電子政務在我國發展的幾十年間,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上世紀80年代末,辦公自動化在全國機關部門的開展。此階段是初步接觸電腦網絡,為以后信息網絡技術的普及做好鋪墊。二是1993年底開展的金橋、金卡、金關“三金工程”,標志著我國經濟信息化系統工程建設的正式開始。三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以“政府上網年”啟動了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政務工程。在電子政務的第三階段,迎來了“互聯網+”時代。自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互聯網+”便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積極探索“互聯網+政務服務”,為創新電子政務模式而不斷嘗試,雖然處于探索階段,但是各地熱情不減,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構建服務型、安全型、高效型、智慧型的政府。
“互聯網+政府服務”還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而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可以總結為以下五點:
一是政務網站安全系數低。作為為公民服務的政府平臺,其安全系數必須要讓群眾放心。因為這些網站平臺上含有許多涉及經濟利益的政策和個人隱私的數據,包括稅務、就業、社保、工商等,這些都能成為黑客及相關利益驅動者犯罪的動機。今年5月份爆發的全球性的勒索病毒事件,我國有多所高校及事業單位受影響,其中海南的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部門都因病毒的影響而停止面向公眾服務,使得民眾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雖然這次病毒只是利用了大部分電腦的漏洞,但其實是給我們廣大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提了醒,平時對網絡安全不重視,忽視日常維護,就可能遭受這種大范圍的病毒攻擊。相反,如果這種大范圍的病毒攻擊都不能承受,更別提有針對性的網絡犯罪了。
二是政務網站設計缺乏“以用戶為導向”理念。信息化時代,人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機、智能冰箱、智能電視機,何謂智能,無非是想借這旗號爭搶客戶的體驗值罷了。越是界面簡潔明了、說明清晰易懂、操作方便、一鍵直達的產品越是受客戶青睞。同理,網站界面和功能設計也是如此。然而我們有些地方政府的網站界面設計不夠清晰明了,要不就是種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要不就是子科目太多,分門別類摸索不到;有些地方政府網站搜索工具就是擺設,在公開的政府信息中輸入關鍵字搜索,頁面無法顯示,還需要用戶從頭開始一個個找,一頁頁翻,及其不便,用戶體驗很不讓人滿意。
三是電子政務服務效率跟不上。電子政務的宗旨就是為民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讓居民和企業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在開展電子政務過程中,存在回應不及時、信息更新滯后、不與群眾互動、群眾性話題不談、假空大話題重復談、可以電子化申請的表格仍然需要紙質提交等問題,電子政務的功能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一些服務項目徒有其表,名不符實。
四是移動技術應用廣度和發展深度不夠。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給民眾帶來了莫大好處。民眾獲取公共服務變得更加快捷方便。然而移動技術應用于政務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例如很多一二線城市都開通了移動APP,涉及旅游、氣象、教育、醫療,而很多縣級市都沒有能享受到此項便利。再如很多政務微博微信公眾號,開通后的信息發布可能還停留在開通當年,或者半年才更新一次信息,并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發展,成為了“睡眠終端”、“僵尸網站”
五是數據治理戰略欠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政府的部分角色從事前審批轉變成事中事后的監管,如何轉變好角色,決策所需的數據質量舉足輕重。但是,實際上各個政府部門對于數據資源的共享、管理和利用度不夠,例如運用云技術來實現不同地域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并沒有在我國多數政府部門間上演。電子政務的發展,不管是標準建設還是實際應用,都跟不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庫更新。
針對以上五個問題,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浪潮下,電子政務如何借助機遇,完善自己,我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是重視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問題,做放心服務政府。包括填補法律空白,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工作人員安全意識,健全防御防護體系。已有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和保密性法律法規,已經跟不上“互聯網+”的發展浪潮,可以借鑒國外優秀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再結合自己現階段實際,從國家層面到各地方,制定法律法規體系促進和保障電子政務發展。同時要加強網絡安全風險意識,及時修補電腦漏洞,定期備份文件,規范運用網絡進行政務服務,包括離開后及時退出應用系統、防止密碼泄露、利用U盤傳輸保密性文件等。
二是完善政務網站操作界面和服務項目,做用戶體驗式政府?!盎ヂ摼W+”浪潮下的政府服務,要滿足不同用戶提出的要求,通過廣泛調研,收集各個社會群體的意見和建議,分析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用戶具體的服務要求,整合意見,加強開發,完善程序,最終提升用戶使用體驗感和使用滿意度。這其中包括操作界面要一目了然,各項功能要名副其實,政務服務事項要“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辦事材料目錄化、標準化、電子化。
三是提高電子政務服務效率,做新型高效服務政府。電子政務實現了線下線上一體化,不僅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更提高了效率,可以說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地方為了打造新型服務政府,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目標,這就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電子政務,在網上辦事大廳中,可以將所需的資料詳細的告知辦事群眾,對于疑難雜癥、常見問題作出統一說明,針對群眾的問題,平臺要及時鏈接給具體部門接辦,這樣,群眾辦事省心,政務工作效率也高。
四是推動移動政務,做智慧型政府。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可以說讓電子政務實現了全天候的在線服務,加上微博微信公眾信息的發布與互動,移動APP的高效搜索和強大功能,都是建設智慧型政府必備的。縱觀全國的移動政務推進,要實現均衡充分的發展,各地區之間,不論發展水平如何,政務建設都必須跟上群眾的需求。另外,針對各部門各地區五花八門的政務APP,每個省市可以協調各市區統籌規劃,使用一個APP,這樣既避免重復開發,又方便了流動人口使用。
五是深化數據治理戰略,做共建共享政府?!笆濉币蟀汛髷祿鳛榛A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政府應當借力大數據優化公共服務方式,提升公共服務質量。
“互聯網+”已經運用到了各行各業,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正在慢慢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電子政務更應借著“互聯網+”的浪潮,開拓創新,豐富行政管理與服務的內容和手段,從而最大程度的實現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