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摘 要: 《了不起的蓋茨比》以完整而多樣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蓋茨比的“美國夢”的破滅,但同時也告訴我們,正是這種夢想在指引人們的前進。
關鍵詞: 《了不起的蓋茨比》; 蓋茨比;美國夢
美國小說家菲茨杰拉德是美國 “爵士時代”的代言人,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一生交織著各種矛盾和沖突,理想和現實,成功和失敗,愛情和痛苦,夢想和破滅……這一切都在他的小說里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了不起的蓋茨比》。書中描述了出身貧寒的蓋茨比如何歷盡艱辛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最終從一個窮光蛋變成人們心中的了不起的富豪。繼而他又如何苦苦追求初戀時由于貧窮而失去的情人的故事,再現了美國20世紀那個喧囂的二十年代,反映美國傳統信念的淪喪以及“美國夢”的破滅。
一 蓋茨比與美國夢
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James?Truslow?Adams,1878-1949)在《美國史詩》(Epic?of?America)中寫道:“美國夢遠遠超過物質范疇,美國夢就是讓個人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實現自我?!彼J為:“美國夢不是汽車,也不是高工資,而是一種社會秩序,在這種秩序下,所有男人和女人都能實現依據自身素質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并得到社會的承認,而與他(她)的出身、社會背景和社會地位無關?!?/p>
所謂的“美國夢”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欲望,一種夢幻,認為在這塊充滿機會和財富的土地上,人們只要遵循一種明確的行為準則去生活,就有理由實現物質的成功。這種行為準則在十八世紀就體現在富蘭克林、杰斐遜等人的言行中。蓋茨比年輕時在那本《牛仔卡迪西》的封底前頁上寫下的作息時間表和自勉的箴言實際上就是富蘭克林等人的教誨和夢想。蓋茨比遵循了這些教誨也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他用不法手段獲取了大量的財富,然而他并不稀罕豪華的生活,一切物質文明對他來說都是身外之物,隨時可以拋卻,他珍愛的是上層社會中的那種“純潔的愛情”。在他的心目中,黛茜象征著美國上流社會一切美好的方面。在他的回憶中,他同黛茜的初戀是人間的仙境。他花了大量的錢財,用盡了畢生的精力虛構了一個美麗的世界。他為了愛情,或者說為了理想中的愛情,企求與黛西聯袂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最后卻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他的追求與毀滅更富有悲劇性。
小說文本中的黛西根本無力擔任這個角色。她不過是一個自私、虛榮、淺薄的資產階級小姐。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蓋茨比即使不遭到那位因嫉妒而糊涂的威爾遜的槍擊,他的心也正在死去。他曾為黛茜也為他自己編織起美麗的夢想,而如今,“他一定會感悟到他失去了那個舊日的溫暖的世界,感悟到他為了死抱住一個夢想付出了多么高昂的代價。他一定抬頭仰視,透過可怕的樹葉望見一片陌生的天空,全身戰栗,正如當他發現玫瑰花是多么的丑惡,陽光照在剛剛露頭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殘酷時一樣,渾身發抖。這是一個新的世界,物質的,然而并不真實?!盵1]他終于明白: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的理想破滅了,他的努力失敗了,過去不能復活,舊夢難以重溫。于是,他的愛情連同他的靈魂和肉體一起死去。蓋茨比一心向往的未來已經不復存在,他那個在社會里培育的夢想---美國夢---已經煙消云散。
二 黛西與物質化的美國夢
小說所刻畫的女性人物有著某些共性,無論是黛西,貝克還是梅特爾,都給人感覺自私,虛榮,淺薄,小說對她們毫無贊美之詞,遠沒有三位主要男性人物那樣個性分明,從中可看出作者對當時女性的態度基本是悲觀負面的。尼克對黛西描述最多的是她的聲音,尼克聽人說黛西說話故意喜歡含混不清,為的是故意要使人和她靠攏一點。但是,所有的男性都似乎對她的聲音著迷。尼克這樣描述:
她那種聲音能夠令人側耳傾聽,好像每句話都是一些抑揚頓挫的音符所組成的,一經演奏就成絕響?!非筮^她的人說,最使人神魂顛倒、難以忘懷的還是她說話的聲音:是引吭高歌,也是喃喃私語——“聽啊!”聲音暗示著,她剛做完一些歡欣鼓舞的事,而且別走,還有歡欣鼓舞的事在后頭。
尤為有意思的是,尼克和蓋茨比對黛西的聲音有一個非常獨特的評價,認為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
“她說話的聲音很不謹慎,”我說,“她的聲音充滿了——” “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彼鸞蓋茨比]突然替我說。 這話對了。我以前還沒悟過來。充滿了錢的聲音——她聲音的美就在于此,她說話的聲音時高時低蘊藏著無窮的吸引力也在于此,金錢叮當的歌聲……高高供在白色的宮殿上,國王的女兒,黃金女郎……
我們透過尼克對黛西聲音的描述可發現,聲音的魅力和其它東西:如五官,身材等外表的美比起來更隱性,它讓你時時刻刻感知到它的存在,可是又看不到,摸不著,此外聲音又更加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有著持久的誘惑力,當聲音的清脆悅耳進一步和錢幣的叮當聲聯系起來時,黛西的聲音就成了如夢似幻的以財富為中心的美國夢的最佳寫照。在喧囂而浮躁的二十年代,美國夢幻化成黛西的聲音,灌輸進每一只想要聆聽的耳朵里,誘惑著大家去追逐。對蓋茨比而言,黛西完全成了美國夢的化身,娶了她就能得到美國夢所承諾的一切??墒菙⑹稣吣峥烁惺艿搅索煳魉笳鞯拿绹鴫舯澈蟮南葳濉D峥擞昧藘蓚€詞來表明這些,“國王的女兒”“黃金女郎”,這兩個詞借用的是點石成金的神話故事,黛西也許正如這個黃金雕塑是貪婪的產物,她出身高貴,身價高昂但冰冷無情,沒有實質意義。黛西成了物質化的美國夢的完美象征。從尼克的立場來判斷蓋茨比眼中的黛西是一個高度精神化的產物寄托著濃厚的情感欲求。這種錯位注定他的夢想會幻滅。而小說中的黛西被塑造成了一個空心人,被剝奪了享受情感欲求的權利,她最后不得不繼續過著沒有愛情和尊嚴的婚姻生活,壓抑自己的正常欲望,忍受湯姆的不忠。黛西只是一個被物化的犧牲品,她被當做男權社會和消費社會的奢侈品,被利用的只是交換價值。
三 被美國夢拋棄的底層:威爾遜夫婦
威爾遜夫婦深受窮困之苦,生活在死氣沉沉的灰谷,該處象征著資本主義的垃圾場。小說中的妻子梅特爾給人印象是無視丈夫的愛,一心攀附湯姆,而顯得粗俗不堪,而丈夫威爾遜則顯得簡單愚笨,最后槍殺了蓋茨比后自殺。小說敘述者尼克以一個中上層人士的眼光極為蔑視處于社會底層的威爾遜夫婦。尼克對極為相似的兩段偷情場景的描述來體現他對布坎南夫婦和威爾遜夫婦的不同態度。
他(威爾遜)是一個頭發淡黃面色蒼白的人,依稀有點風度,可是一臉無精打采的神氣
她(梅特爾)……肥得頗有肉感。她穿的一身帶有油漬的深藍縐綢衣裳,臉龐并不美,可是一落眼就感覺到這女人有一種活力,好像渾身神經都在不停地燃燒。她先懶洋洋地一笑,然后視若無睹似的穿過她丈夫身邊,過來跟湯姆拉手,兩眼直瞅著他。接著,她用舌頭潤了潤嘴唇,頭也不回、低聲粗氣地吩咐她丈夫道:“怎么不拿兩張椅子過來,你這個人,讓客人坐坐?!?/p>
“就來,就來,”威爾遜諾諾連聲到賬房小屋里去搬椅子,馬上他的人影就跟水泥壁打成一片。
第二個場景是蓋茨比應邀來訪時的情形。
湯姆猛然把門打開,他粗壯的身軀一時把門口擋住,然后大踏步走進來。
“蓋茨比先生!”他伸出巨靈之掌來歡迎,一肚子討厭但外表裝得非常和氣?!拔液芨吲d看見您……尼克,你好……”
“做幾杯什么涼的來大家喝喝?!摈煳髅钏煞颉?/p>
他轉身出去張羅冷飲,黛西站起來走到蓋茨比面前,兩手捧著他的臉,嘴對嘴和他親吻。
“你曉得我愛你?!彼卣f。
從這兩個場景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尼克凸顯了兩個男人身體的差別,威爾遜的病弱和布坎南的壯碩。在觀察了這兩位的妻子都和別人有外遇時,尼克更是下了這樣的結論:
“人盡管有種族的不同、智力的高下,可是一切別的差別都無所謂,主要的還是生病的人和健壯的人兩者之間的不同。威爾遜身體那么壞、臉色那么難看——好像他自己干了不可饒恕的壞事,跟別的女人私通,把人搞成大肚子?!?/p>
這樣的話語暗含了一種典型的社會進化論和霸權主義邏輯。將所有的不平等歸結為身體強弱的差異,身體弱小者低人一等,也必將被社會淘汰。正是這樣的邏輯,病弱的威爾遜就像灰谷的垃圾一樣被人唾棄。而對梅特爾,則頻繁使用充滿了貶義的詞匯來描述梅特爾,用男權主義的眼光賦予她充滿活力的身體一種低俗淫蕩的味道。與此相反,黛西雖做著和梅特爾一樣的偷情之事,而尼克只是客觀地描述了其動作,而不加任何主觀評判。黛西在他眼中就成了一個被寵壞的女孩而已,可見,尼克將威爾遜夫婦的悲慘命運看做是他們身體或智力上的無能,或品行不端的結果。這透露出美國夢所承諾的白手起家神話暗含著對底層民眾的困境的漠視和輕蔑。換句話說,美國夢褒揚的是像蓋茨比那樣的迅速崛起之人,而對那些恪守本分,長期貧困的人則嗤之以鼻,缺乏同情心。
四 夢想的力量
讀罷原著,也必須承認美國夢在那個時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至少作者是這樣認為的。小說是這樣結尾的:“蓋茨比相信那盞綠色的燈,它是一年一年在我們眼前漸漸遠去的那個美好未來的象征。從前它從我們面前溜走,不過那沒關系——明天我們將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遠……總有一個明朗的早晨……
于是我們奮力搏擊,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沖退,回到了過去。”如果說那個英雄不問出處的美國夢就是這盞綠燈,那么它再也不存在了,越是想追隨,越是只能在過去的回憶中遇到。作者把蓋茨比的夢想和現代美國的夢想聯系在一起,蓋茨比夢想的破滅顯示了過去理想中的社會制度與現代國家現實的顯著差異。但正是這些破滅的夢想使得這個世界生氣勃勃,給與人們力量和方向。美國夢或許就是一種信念,一種讓無數人為之而奮斗的一種理想?!?/p>
參考文獻
[1]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 董衡巽.“美國夢”的尋求與幻滅:評司各特·菲茨杰拉德[A].美國現代小說家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3] 潘紹中.“美國夢”的誘惑與破滅:從菲茨杰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談起[J].美國研究,1991,(4).